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雲遊結緣謁聖跡之內功調養醫腿疾

雲遊結緣謁聖跡之內功調養醫腿疾

劉一明在固原謝家住了數月,將懷念、讚頌謝祥的《挽謝瑞英歌》和勸導謝家後人的《醒心歌》等寫好後就離開了謝家。此行,他渡過黃河,前往銀川。

渡黃河,至銀川(資料圖)

黃河時寬時窄,水流時緩時急,而滿臉黑紅、一臉胡茬的駝背艄公看到天氣晴朗舒適,一時也來了心情,唱起了寧夏花兒:

人在黃河岸上呢,

啥時候把你見上呢。

活把人心想爛呢!

鞋一雙么兩雙鞋,

你搭座天橋我過來,

把心上的話兒說出來。

……

劉一明到了銀川訪友,可是昔日相識的閻綉庵、李東明等俱已去世。劉一明到他們家中看望,勉勵其後人多多上進,不要懈怠。隨即上了連綿起伏,氣勢雄偉的賀蘭山。

登賀蘭山(資料圖)

時值盛夏,山間清爽異常、寧夏瓜果飄香,劉一明在此度過了一個愉快的盛夏。當漫山紅遍、層林盡染的秋天來到時,劉一明返回了蘭州,在平番(今永登縣)受邀遊覽了連城土司衙門,參訪了連城火神廟和財神廟,為廟內殿堂題聯。

在平番,劉一明還同一位仰慕他的孫信士進行了談話,為他說經傳功,還為他的花園題聯曰:

松竹成叢,小園亦有煙霞景

詩書滿案,暗室常窺天地心

平番之行以後,他又到西寧小住。在此,他看到當年由他籌謀拓建的觀音堂香火興旺,規模又有所擴大,不由得十分欣慰。

苦行雲遊不停輟(資料圖)

冬天來臨了,西北颳起了凜冽的寒風。當時,劉一明已經準備到河州繼續雲遊,可是走到川口時,「忽然兩腿麻木,行走不得」。劉一明是懂得醫道的,他馬上明白那是因為自己受到風寒所致。

劉一明雲遊時,為了苦練身心,從來不帶行囊,只帶半張狗皮。日當坐具,夜當卧具,風裡來,雨中去,晚上常常在簡陋的寺廟雲房歇息,甚至露宿野外。他知道自己膝蓋、關節的陣痛肯定是風濕麻痹之症,用現在的醫學術語就是風濕性關節炎。不得已,他只能就近掛單在川口王母宮。

儘管劉一明批判人們過於看重這個身體臭皮囊,可是沒有辦法,再偉大的思想和靈魂都要暫寄在這個外在的軀殼上。劉一明自病自治,他先是在靜室裡面運氣發功,讓渾身的氣流在意念的支配下,流遍全身,頓時渾身發熱。

尋找外葯治病的方法和藥物(資料圖)

接著他又用自己隨身帶的器具,自行針灸,按摩治療,通過拇指、食指和勞營穴向膝眼、陰陵泉、陽陵泉、曲泉、血海、足三里等穴發氣,以內功治療風濕麻痹。

由於劉一明功力高深,對症治療,所以七天以後就可以下地行走自如了,儘管還沒有根除風濕。

讀到劉一明自己治療風濕麻痹的史實時,我們自然會感嘆,中華土地上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幾千年來,為了中華土地上人的生存和奮鬥,多少人尋找外葯治病的方法和藥物,造福眾生,創造了世界上獨特的中醫和中藥。

在找不到外葯的自然和社會條件下,人們又尋找和開發利用自身來治病的方法。內丹術就為我們提供了種類繁多的功法,以自身之氣的運轉來治療自身的疾病。

內丹之法多樣,其目標卻基本相同。那就是在意念的控制下,通過一定的肢體動作,配合一定的丹功秘訣,讓內氣在人體內反覆流轉,最終達到一定功力和境界,然後既可以強身健體,又可以為自己或者外人治病,達到劉一明所言「隱隱知兩三日事」的境界。

隱隱知兩三日事(資料圖)

用現在中醫的俗稱,那些就是「氣功」。氣功之術,因其神秘玄妙,加上還沒有找到檢測的手段,有些人就以為是「巫術」而加以否定。其實,它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在與大自然和疾病鬥爭的過程中,總結、完善起來的一種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鍛煉方法。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古籍中就有記載,據《沖虛至德真經》(《列子》)的《仲尼》篇講到,老子的弟子亢倉子(庚桑楚)就有「耳視而目聽」的特異氣功。

他對曾侯說:「我體合於心,心合於氣,氣合於神,神合於無,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干我者,我必知之。」也就是說,凡有形有音,不管遠近,亢倉子不用耳目,心如明鏡高懸,朗然自照,一切皆知。這就如同莊子所講的:「不以目遇而以神視之」。

耳視而目聽(資料圖)

有識之士都明白,中醫、中藥和人體內修之術,為已經生存和奮鬥了幾千年的中華民族做出過貢獻,也將會給人類的明天做出貢獻。錢偉長教授認為,氣功能充分說明人類的未知世界遠遠超出了已知世界。

錢學森也說過「氣功是研究人體科學的窗口」。劉一明用內功給自己治風濕性關節炎的歷史事實,就說明了這些道理。

王母宮的住持是個不學無術、俗不可耐的勢利眼。他既不讀經文,又不懂丹學功法,整天與官吏們吃吃喝喝。

起初這位主持並不器重劉一明,後來發現劉一明能用內功治病時又羨慕不已,加上劉一明的名聲在外,所以,在劉一明離開王母宮的時候,住持請劉一明留詩。劉一明遂將對於住持的勸誨隱含詩中,一揮而就道:

看破塵緣擊碎琴,文章語句不關心。

高山一曲知音少,靜對河圖仔細吟。

嘉慶二年(1797年)九月十六日,蘭州金天觀派人找到他,原來金天觀主持王靜齋剛剛仙逝,享年九十二歲,金天觀希望劉一明祖師能為王靜齋老人題寫墓志銘。

本該當面弔唁,無奈腿疾發作(資料圖)

幾年前,王靜齋曾邀請劉一明到金蘭觀,與他以及他的好友周印真先生三人一同探討內丹功法,二人交情深厚。同時,劉一明祖師對王靜齋老人也有相當的了解,因此欣然允諾。

王靜齋道人早年苦讀煉功,與丹道有很深的造詣;及至撒拉族起義燒毀金天觀後,王靜齋又以七旬高齡募化重修了混元閣、玉皇殿、雷祖殿等殿堂。這位老人可以說是大智若愚,返樸歸真,與嬰孩同嬉樂。劉一明本該親往弔唁,只是因為腿疾不便,只能將寫好的墓志銘讓人送去。

十月時,經過艱難跋涉,腿疾尚未痊癒的劉一明,掙扎著回到興隆山。他住在山上,服用本山草藥和雪蓮等炮製的黃酒,又用針灸、按摩的辦法治療風濕麻痹,特別是每天早中晚三次用內氣治療,一直堅持了三年,腿疾終於痊癒。

未完待續……

(編輯:柯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愚人得病性先亂,高人身病心無疾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