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獲得了第 71 屆戛納的金棕櫚

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獲得了第 71 屆戛納的金棕櫚

第五次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的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獲得了第 71 屆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

這是是枝裕和第一次獲得戛納最高獎項的肯定。除了五次入圍戛納金棕櫚的角逐,他的《空氣人偶》和《比海更深》曾入圍過戛納的「一種關注」單元,不過此前唯一的榮譽只是《如父如子》在天主教人道精神獎中被特別提及。《小偷家族》也成為了 2000 年以來第二部捧起金棕櫚的亞洲電影,此前的一部是 2010 年的泰國電影《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

雖然《小偷家族》在戛納展映後就因為細膩刻畫社會生活以及道德困境而受到好評,不過它從 21 部電影中脫穎而出還是有些令人意外。韓國導演李滄東得到戛納《銀幕》場刊歷史最高分 3.8 分的《燃燒》一度被視作是最大的熱門。不過《燃燒》同此前《銀幕》最高分的電影《托尼·厄德曼》一樣,最終都無緣金棕櫚。

戛納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凱特·布蘭切特表示,本屆最佳影片的評選異常艱難,「金棕櫚獲獎作品應當是一部聚合了很多不同元素的作品。我們覺得有很多電影都做到了這點。評選過程非常痛苦,但是《小偷家族》是一部非同尋常的作品。」

美國導演斯派克·李的喜劇《黑色黨徒》獲得了第二名的評委會大獎。這部取材 40 多年前真實事件的電影仍然有現實意義,可以看做是對黑人種族境遇和掙扎的另類寫照。今年的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中只有兩部好萊塢系電影,另外一部由安德烈·加菲爾德主演的《銀湖之底》最終空手而歸。

「斯派克·李拍出了一部典型的美國危機的電影,但是評委會的成員都能感應。」布蘭切特說。除了布蘭切特,其他評委會成員還有美國導演艾娃·德約列、法國導演羅貝爾·蓋迪吉昂、加拿大導演丹尼斯·維綸紐瓦、俄羅斯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蒲隆地音樂人 Khadja Nin、美國演員克里斯汀·斯圖爾特、法國女演員蕾雅·賽杜以及中國台灣演員張震。

黎巴嫩導演納迪·拉巴基的《迦百農》獲得了評審團獎。這部作品通過一個男孩質疑自己存在的狀態探討了黎巴嫩社會中的系統缺陷。為了還原真實的狀況,影片特意選取了一批生活艱辛的孩子來擔任演員。

特別金棕櫚獎項授予了法國新浪潮的代表導演讓-呂克·戈達爾。這位與戛納淵源頗深的導演自 2004 年以來就沒有出席過戛納電影節。50 年前,正是戈達爾等一批電影人為了呼應五月風暴而終止了那一年的戛納電影節。

今年戛納電影節的海報致敬了戈達爾的《狂人皮埃羅》。他的新作《影像之書》入圍了戛納的主競賽單元。和他的作品一樣充滿實驗性是他這次接受採訪的形式——雖然沒有出席,但他通過 Facetime 接受了媒體的採訪。

好萊塢掀起的 #Metoo 也吹到了戛納。今年的戛納從開始就展現出了反性騷擾和平權的元素,電影節開幕前宣布會開設熱線電影,鼓勵受到性侵犯的人說出自己的故事。電影節期間,82 位女性電影人共同在紅毯上呼籲要行業給予均等的機會。之所以選 82 這個數字,是因為戛納電影節自 1946 年創立以來,只有 82 位女導演的作品入圍了主競賽名單。作為對比,有 1645 位男導演的電影角逐金棕櫚。

頒獎典禮上,擔任最佳女演員頒獎嘉賓的義大利女星艾莎·阿基多(Asia Argento)的一席話把戛納版的 #Metoo 推向了一個高潮。她當著 3000 多名業界人士控訴了哈維·韋恩斯坦對她的侵犯。去年《紐約客》刊登的關於韋恩斯坦性騷擾的文章中就援引到了阿基多的控訴。正是《紐約客》和《紐約時報》的報道,引發了好萊塢乃至全球範圍的 #Metoo 運動。

「1997 年,我在戛納被哈維·韋恩斯坦強姦了。那年我 21 歲。這個電影節過去就是他的獵艷之地。我希望哈維·韋恩斯坦今後永遠在這裡不受歡迎。他將生活在屈辱當中,被曾經擁抱並為他掩蓋罪惡的電影界遺棄。但即使在今晚,在座的各位中,仍然有許多人要為不被這個行業允許的行為負責。你知道我們在說誰。但更重要的是,我們知道你們是誰。我們不會再允許你們逍遙法外了。」


下面是本屆戛納電影節的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小偷家族》 是枝裕和

評審團大獎:《黑色黨徒》 斯派克·李

評委會獎:《迦百農》 納迪·拉巴基

特別金棕櫚:讓-呂克·戈達爾

最佳導演: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 《冷戰》

最佳劇本獎:愛麗絲·洛爾瓦徹 《幸福的拉扎羅》

賈法·帕納西 《三張面孔》

最佳女演員:薩瑪爾·葉斯利亞莫娃 《小傢伙》

最佳男演員:馬切洛·豐特 《犬舍驚魂》

最佳長片處女作(金攝影機獎):《女孩》

題圖來自:豆瓣電影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民航需求太旺盛,中國飛行員快不夠用了
雖然導演做了拿手活,但戛納開幕片《人盡皆知》沒達預期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