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子眼有東西,咳不出咽不下!一味葯就化解
(本文為原創文字,請抄襲者自重!)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治療學》、《中醫癥狀治療學》、《中華葯海》、《中華臨床中藥學》
詩曰:「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詞人吳文英的這十個字,道盡多少痴男怨女的千古心事。
看官,我們今天的話題,就從這「愁」字說起。
人發愁會怎樣?這裡面,我們給您說一個很普通,很常見,但是也讓人很是沒辦法的癥狀,這就是嗓子中的異物感。
沒錯,就是嗓子眼裡面的異物感。它時輕時重,時有時無,咳不出,也咽不下。它不是很癢,也不是很痛,而且隨著情緒的波動變化而發展。也就是說,這病症在情志不舒、發愁上火、懷疑焦慮的時候特別明顯。患者的精神世界,多有一層憂鬱的色彩。這個時候,如果到醫院去檢查,往往被診斷為咽神經官能證。當然,也有人粗略地以為,這是咽炎的癥狀。
看官,這樣的癥狀,你從前是否也經常感受過呢?
這是怎麼造成的。答曰四個字:肝鬱氣滯。
看官,此刻的您不妨打開經絡圖,和我們一起查看足厥陰肝經的循行路線。你會發現什麼?這肝經是不是經過咽喉?當我們肝鬱氣滯的時候,肝氣不舒,氣逆於上,鬱結在咽喉部位,這就形成了嗓中的異物感。這次第,祖國傳統醫學有一個詞來描繪,叫做「梅核氣」。梅核,謂異物之感也。氣者,則說明古人早就意識到,它和肝氣不舒有關係。
接下來的問題是,肝鬱氣滯、肝氣不舒是怎麼形成的呢?這就要說回到開篇提到的「愁」字。沒錯。當我們倍感精神壓力、情緒抑鬱的時候,就是肝氣鬱結在一起的時候。梅核氣的癥狀,當然也就在此時顯露了。
那麼,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從中醫治療學的角度來說,那越鞠丸、四逆散等,都是可以派上用場的。不過,這些,我們今天不談。我們談什麼呢?談一味葯。這味葯,對於緩解梅核氣癥狀,大有好處。這就是佛手。
佛手,也叫佛手柑,因為其外形頗似佛祖之手,故名佛手。這味葯,性味辛、苦、酸、溫,入肝經、脾經、肺經和胃經,善於疏肝理氣、和中止痛、燥濕化痰。由於其氣清香而烈,所以有行氣解郁之功。肝鬱氣滯者服用,最妙。所以,這佛手歷來都是中藥世界裡出名的利氣之品。肝鬱氣滯引發梅核氣者,用之最妙。但是,陰虛有火、氣虛無滯者,是不能用的。
那麼,我們該怎麼用呢?在這裡,我們為您展示一張單驗方。如下——
準備佛手120克,加水600毫升,煎煮到300毫升,每次服用20毫升,每天服用4次。5到21天為一個療程。根據報道,此法治療患者120例,治癒率98.3%。此法最初的刊載,是在《時珍國葯研究》上,於1994年。
說到這裡,我們要特別提上一句——面對本訂閱號為您展示這些單驗方,有些網友認為其乃「偏方」、「異術」,是在發廣告,是在賣藥品。在這裡,本訂閱號鄭重聲明:我們所載每一篇文說,皆為科普中醫文化,弘揚國術精髓,讓更多的老百姓了解中醫病因病機,絕無牟利之圖。因此,對於祖國傳統醫藥文化感興趣的看官,盡可駐足觀看。對國醫國術不感興趣的人,自不必久留。譬如這佛手調治梅核氣,作為確有驗案記載的單驗方治驗良策,我們只撰寫給有緣人觀看。
當然,引發嗓子裡面有異物感的,除了肝氣鬱結之外,還有痰瘀互結、肺陰虛熱、脾虛濕蘊等多種癥候。這佛手,對於肝鬱氣結者有良效。陰虛者,氣虛者,不能用。因此,看官應用之前,務必請中醫師準確辯證,以求萬全。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60歲奶奶竟然把雞蛋做成這樣!只要聞一下就整天想著它,好吃到不可思議
※幾道美食,讓你愛上香港味道!
TAG:美食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