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用作風問題攻擊學術對手未果,反被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人尊稱其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兩漢而下,儒學幾至大壞。千有餘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於舂陵,乃得聖賢不傳之學,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明於天而性於人者,瞭若指掌。」《宋史·道學傳》對於周敦頤創立的理學極其推崇。
周子之後,理學分為許多流派,這些學派具有不同的理論體系和特點,按其基本觀點和影響主要分為兩大學派,以二程、朱熹為代表的程朱理學和以陸九淵、王陽明為代表的陸王心學。前者後來受到元明清統治者的扶植,被奉為官方哲學。
唐代佛、道思想盛行,儒家學說昔日的風光不再。南宋時期,朱熹完成了新儒學的改革,他把孔孟置於正宗,以周敦頤、二程的觀點為基礎,融入一些佛教觀念和道家哲學,小心細緻地構造出內容精深的新儒學體系。儒學在世界觀、方法論上的短處被克服了。使得儒家思想能夠在佛、道等學說的強烈的衝擊下得以延續。從而形成中國釋道儒三教並立的局面。宋以後七百年間,理學一直被官方所推崇,奉為儒教正統,與朝廷的宗法體制十分的適應。
朱熹在兩浙任職時,六上奏章嚴辭彈劾台州知府唐仲友。宋朝當時處於學術文化發達百家爭鳴的時期,唐仲友所屬的永康學派,是與朱熹的理學相對立的學派。朱熹連上六疏彈劾唐仲友,其中第三、第四狀論及唐與著名營妓嚴蕊有傷風化之罪,下令黃岩通判抓捕嚴蕊,關押在台州和紹興,施以鞭笞,逼其招供,「兩月之間,一再杖,幾死。」嚴蕊寧死不從,並道:「身為賤妓,縱合與太守有濫,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偽,豈可妄言以污士大夫,雖死不可誣也。」
朱熹本來想查唐仲友是否貪污受賄,但是查來查去也查不出毛病。既然人家經濟上沒有問題,於是便從作風上做文章,捕風捉影的打聽到唐仲友與嚴蕊相交甚深,便想以嚴蕊這個風塵女子為突破口,誰知道營妓嚴蕊卻是一個硬骨頭,屈打未能成招,反而因為嚴蕊這幾句義正言辭的話,輿論一邊倒的傾向於同情嚴蕊和唐仲友。朱熹計劃失敗。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唐仲友這個人。1185年,台州百姓找到唐仲友,希望修繕破舊不堪的桐山橋,唐仲友提出修改意見,捐款二十七萬文,相當於他官職最高時八個月不吃不喝的全部收入,又相當於南宋最低級官員數十年的工資,佔據了修橋資金約三分之一。而三年後,時年五十三歲的唐仲友去世時,卻因家中貧困,連買墓地的錢都沒有。
一代大儒的朱熹向這樣一位廉潔奉公的官員揮舞大棒,無怪乎孝宗認為這件事情是「秀才爭閑氣」。
正所謂因果循環,許多年後,朱熹被政治對手抓住他的作風問題給整了。南宋寧宗慶元二年十二月(公元1196年),監察御史沈繼祖彈劾朱熹十大罪狀,除了給他戴帽子「不敬於君」、「不忠於國」、「玩侮朝廷」、「為害風教」 、「私故人財」之外,還抓住他的作風問題狠下殺手,「誘引尼姑二人以為寵妾,每之官則與之偕行」,「家婦不夫而孕」。使之身敗名裂,甚至主張將朱熹斬首,以絕「朱學」。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慶元黨案」。
彈劾朱熹的罪狀里,引誘兩個尼姑作侍妾和兒媳在丈夫死後懷上了孕,這兩條不知真假的作風問題,是對朱熹和他的以「存天理滅人慾」為綱領的理學最大的打擊。在罷黜朱熹時,有一批官員出來為他們辯護,都被罷官遠斥。後來,這些人被以「道學」的罪名打成了「逆黨」。受害者不止以朱熹為代表的程朱理學,還有陸王心學,以及與程朱理學作對的永康學派等等。「慶元黨案」就是抓朱熹為典型,從而引發一場巨大的文化浩劫。
本文來自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者/不文
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歷史上的淫後:皇太后領著皇后,落毛的鳳凰去做雞
※這個太監是世界首富,肉被一刀一刀割下,一文錢一兩被搶空
TAG: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