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老師主要是為了弘揚傳統文化,尤其是身心性命科學的部分

南懷瑾老師主要是為了弘揚傳統文化,尤其是身心性命科學的部分

關於大學堂的創辦理念,父親曾說過他的教育理念就是「三個結合」。首先要培養學生「文武結合」。這裡的學生不僅要學文,還要習武。父親年輕時是從浙江省國術館畢業的高才生,還擔任過軍校的武術教官,一生練武不輟。習武可以強健體魄,但習武先習德,習武者必須將練武和學文結合起來,德武兼修,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對社會有更大的貢獻。第二個結合是「古今合一」。學生不僅要學習現代的知識,還要繼承中國古代的文化精神,為將來做一個真正博古通今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果只學習現代知識,就會忘記自己民族的文化。實際上,一個人現代知識掌握得越豐富,與古代文化的斷層就越厲害,父親對這一現象有著十分清楚的認識。因此,他要求大學堂的學生做到「古今合一」。第三個結合是「中外結合」。大學堂的學生不能只關注自己民族的文化,還要擴大眼界,學習國外的先進文化,做到古今中外的圓融並通,而不能有所偏廢。這三個結合,是父親對大學堂培養人才的要求。

太湖大學堂落成之後,父親和工作人員根據大學堂的教育方式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當代社會的特徵,制定了全新的運作模式。大學堂不同於一般的私人學院,它是開放性、合作性的,主動與中外大學或文化團體簽約,基於特定主題進行合作,並制訂特定人才的培養計劃。合作單位包括中國人民大學、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法圓即立束方嘉言輿文化琴院與文化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攀技帶大嬰(中國科攀院遞罐化攀復旦大學等一長串名單。大學堂致力於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重新詮釋與發揚,倡導加強基礎教育與社會教育,以培養能夠從事各領域工作的「通才」,而不是只培養某一職業的專工。此外,大學堂還著力推太湖大學堂合作機構動中西人文、科技的融會貫通。最後,大學堂雖有禪學等方面的課程,但並不舉辦宗教性活動,其推行宗教文化的重點在於學術及實證,而不是簡單地進行宗教文化的普及。

父親開辦大學堂,主要是為了弘揚傳統文化,尤其是其中身心性命科學的部分。最後幾年在大學堂的授課,他始終堅持圍繞這個主旨來說佛法、佛學,探索發揚他所理解的傳統文化精髓。

太湖大學堂竣工後,二OO六年七月一日至七日,父親在這個夢想成真之所舉辦了他在大學堂的首次演講。開講當天,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人士齊集太湖之濱,聽父親講解禪修與生命科學。講解中他把生命哲學與禪宗修行結合起來,把中國古代和現代的學術變遷結合起來,詳細論述了生命的終極價值。開課之際,父親說:「區區一條人間鐵路算什麼。現在這個地方,我想修一條『人道之路』開始的基地,再啟動一下。」他接著引用兩句詩句表明了初衷:「百花落盡啼無盡,更向亂峰深處啼。」他說:「傳統文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可是這個時代又很想挽回傳統文化,所以要在廟港這個地方搞這個太湖大學堂。」

更多關注南先生語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先生語錄 的精彩文章:

我說參同契 人好靜 情好動
南懷瑾老師你身往哪裡去?在六道輪迴中,你有把握嗎?

TAG:南先生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