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吃辣條玩抖音的人生,不值得一活!

吃辣條玩抖音的人生,不值得一活!

01、辣條超級大國

孩子上小學後,我才驚覺神州有一款神吃——辣條。

我更震驚的是辣條的市場佔有率——每包零售五毛錢的辣條,2017年的產值是225億元!辣條的批發價不到三毛錢,這意味著2017年全國銷售了至少700億包辣條!

觸目驚心的辣條超級大國!?蒼天啊!就幾乎沒有不吃辣條的小學生。

辣條產業有幾個特徵:

生產多是小作坊,製作偷用地溝油,顏色全靠色素染,味道全靠添加劑。不規範的小作坊,大量地使用劣質原料和調料油,超劑量使用添加劑、染色劑和防腐劑,辣條製作過程之骯髒醜陋令人觸目驚心。

兒童臟器本來就發育不健全,解毒功能不完善,如此粗製濫造的辣條極大危害兒童的健康。劣跡斑斑的辣條,曾被媒體多次曝光。

既然辣條是臭名昭著的垃圾食品,為什麼孩子都愛吃?

第一,香。全程油浸油炸,脂肪率高,香啊。第二,有嚼頭。機器模具擠壓處理形成的特殊筋道口感,吸引孩子。第三,辣。味道刺激,吃著過癮。所有刺激性食品都容易使人成癮,何況沒有辨別能力的黃口小兒。第四,便宜。五毛錢買一包,就能換來舌尖上的快樂。人人可以經常食用,貌似代表了一種草根文化平等精神。

02、抖音神話

在《紅樓夢》中,賈璉吐槽與王熙鳳長期夫妻不睦的原因時說,「我不過是想夜裡換個花樣,她竟然不肯!」姿勢問題,始終是個大問題。

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毫無例外地利用了人性中無知和無聊的一面。網路社交平台近年換了個新姿勢,名叫「抖音」。這是一個15秒的音樂短視頻社交軟體,用戶可以自選歌曲,配上短視頻,形成自己的作品上傳網路播放。

在抖音里,生活被風乾成15秒小視頻。生活再也不是一個夢,一首詩,一部小說,一種追求,而是「慶祝無意義」。抖音自2016年上線以來,年均播放量過十億,無數人沉迷其中尋找快感,「娛樂至死」。

抖音門檻很低,有手機就能上。數以億計毫無創意、演繹能力的普通用戶像潮水一般湧入,帶來海量無知、無趣、無聊、無意義的碎片化內容。刺激無聊的人,消磨無聊的日子。越刷越無聊,越無聊越刷,周而復始,惡性循環。

抖音存在的價值,是帶來些許平等精神。不論天皇巨星還是外賣小哥,不分土豪還是屌絲,不管是北上廣深還是小山村,大家一人一號,每人都是15秒,有寶你就亮,大路朝天,各玩各的。

上億完全不同身份、年齡、職業、地獄、知識背景、政治立場、文化信仰的人彙集於此,平等地交流彼此的生活片段。你只要打開手機刷屏,似乎就能收割分享到千千萬萬完全不同的人生,瞬間拓展了生命的寬度——刺激正在於此。

03、抖音是精神辣條

看到抖音,我總會想到辣條。

同樣的低門檻,同樣的廉價,同樣的弱智,同樣的粗製濫造,同樣瞄準三觀不熟「不明真相」的未成年,同樣的刺激性和成癮性,同樣的海量粉絲……

抖音和辣條太像了!或者說,抖音就是一款精神版的辣條。

辣條和抖音,一物質一精神,似乎以某種巧奪天工的珠聯璧合,暗喻了我們時代生活的成色。

2017年,中國人均讀書4.6本,是世界讀書最少的國家之一。2017年,抖音上線用戶超過10億人次。這說明,當前社會精神生活低端化趨勢浪潮洶湧。

抖音爆熱,發出的最強烈信號是——尚未完全富強起來的中國社會,有滑向反智和民粹的危險。

04、「無意義」為何在網路上裸奔

網路之上,人人追逐「好玩」「刺激」,往日神聖的「意義」彷彿被時代遺棄。

為什麼網路平台誕生後,那麼多人狂熱地追求「無意義」?也許是厭倦了之前無孔不入、無處不在的「意義」灌輸。

早年村中學堂讀書,滑稽經典的一幕,是一群十多歲衣衫襤褸的放羊娃在鄉村教師的帶領下,孜孜不倦地在昏暗的教室里尋找課文的意義——「中心思想」。找不到「中心思想」,今天你的學算是白上了。

偶然發現「中心思想」的小夥伴,就像割草發現野雞蛋一樣興奮,會受到老師青目誇獎。老師當然也只是奉命行事,他並不知道世上有胡塞爾或昆德拉,他關心自家地里的玉米長勢遠勝過尋找「中心思想」。

在昆德拉晚年的小說《慶祝無意義》中,拉蒙安慰卧病的達德洛說,

「無意義,我的夥計,這是生存的本質。它到處、永遠跟我們形影不離。甚至出現在無人可睹之處,在恐怖到來之際,在血型鬥爭中,在大苦大難時。這經常需要勇氣在嚴酷條件下辨析認準,直呼而出。」

耄耋之年的昆德拉試圖通過小說,清晰表達他對世界的看法:

這世界只是一個純粹的空間,並不存在任何意義。

14世紀的薄伽丘和20世紀的胡塞爾、海德格爾、薩特,都已經一一發現世界只是一個偶然,所謂的價值或意義無不是人為賦予,為的是給存在一個體面的合理解釋。

05、沉湎「無意義」只會使人生更無聊

理想主義者總是追求崇高的人生意義,憎惡日常生活中的平庸乏味。高大上的烏托邦理想,曾經令百多年來數代知識分子神魂顛倒,誘惑他們把生命激情奉獻給波瀾壯闊的歷史進軍,結果卻造就一個又一個的荒唐時代。

許多知識分子信奉烏托邦,不是他們理解了它的理論,而是它在升官發財、光宗耀祖之外,提供了一種新的人生意義。我父輩那代人就頑強地認為,只要動機是好的,結果並不重要,真正有意義的是勇於獻身於信仰的價值追求過程。

而在昆德拉看來,集權制度的實質正在於造出了一個「非如此不可」的意義世界,作為宗教博愛的替代品;使人無條件信仰,並迫使人遠離捨棄無意義的日常生活。昆德拉認為,既然意義世界源於人的主觀意志,所謂歷史目的便是人想像的產物,並無任何客觀意義。

年輕時的昆德拉曾一度虔誠信仰烏托邦,但1966年蘇軍大兵入侵祖國捷克的殘酷現實打碎了他的信仰,節操碎了一地。覺醒後的昆德拉主張回到胡塞爾的「生活世界」,呼籲人關注熱愛生活中那些貌似無意義的日常細節,以抵消集權主義製造的意義世界。

1975年移居法國後,昆德拉的懷疑主義愈趨徹底,堅信無意義才是世界本質。在後來的作品中,昆德拉總是有意識地描寫人的醜陋和做作,嘲弄無性的愛情和受苦的價值。世界既然沒有任何意義,快樂而有趣地活著才是生命的本質。這貌似王朔的那款「過把癮就死」。

昆德拉要徹底解構意義,他否定任何信仰,只承認經驗生活的實在性。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無意義的生命之輕還是難以承受的。而在《慶祝無意義》中,他要為無意義開懷大笑了。正如小說中人物拉蒙所言,

「只是從無窮的好心情的高度,你才能鳥瞰腳下人類的永恆的愚蠢,從而拈花微笑。」

從早年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到晚年的「慶祝無意義」,風燭殘年的昆德拉似乎大徹大悟。然而,李澤厚先生尖銳地指出,把一切意義解構,娛樂至死,搞同性戀、變性、嗑藥、狂嫖、濫賭,像朝生暮死的蟲子一般搞網路社交,過把癮後人並不會死,那怎麼辦?如何繼續活下去?

海德格爾說,人總得「是」些什麼,不能什麼都不「是」。「無意義」只能使人生更無聊。人還是要保留一些意義,還是要回到情感,回到人性,回到美,回到詩意的生活。

追求「無意義」的西方世界,已走進死胡同。

06、被移動互聯網顛覆的世界

最近二十多年來,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重新塑造了世界。

1993年,第一部智能手機問世。

2003年,手機QQ誕生,支付寶上線。

2004年,手機銀行誕生。

2009年,微博上線。

2010年,3G推出。

2011年,微信發布。

2012年,打車軟體上線。

2013年,4G來啦!

2014年,手機互聯網終端流量首次超越PC,微信紅包大熱。

2015年,首家互聯網銀行誕生。

2016年,手機知識付費勃興。

2017年,抖音爆發。

智能手機誕生以來的這25年,手機被越來越多地賦能。科技被掌握在商人手中,變成一款又一款令人眼花繚亂的商品。人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越來越多,對手機的依賴程度越來越深。?科技成為互聯網巨頭的賺錢玩具,人則越來越成為科技的奴隸。

移動互聯網「流量為王」的價值導向,則將社會引向民粹主義。對於剛剛解決溫飽問題的發展中大國——中國來說,民粹抬頭是效果極其糟糕的社會腐蝕劑。

07、人不應淪為科技的奴隸

20世紀初,海德格爾對科技發展的負面作用深深憂慮。他警告人們,

科技在創造了巨大財富的同時,也造成了人與自然的對立。人以「主人」的身份,把理性作為工具用於徵服自然和統治自然,把自然界的萬事萬物一律視作工具對象。

其結果是,生態失衡,大地荒蕪,靈魂世界坍塌。人,終會因為「遺忘」了「存在」這一生存基礎而淪為「無家可歸者」。

辣條只是孩童蒙昧之時的嗜好,孩子總會長大,告別辣條。沒有一個正常的成年人,會再捧著辣條大啃。和辣條一樣的抖音,眼下儘管盛極一時,但也將曇花一現。

因為人總要成長,也終將成長。每一個體,總要以自己的方式,去探尋生命的意義。

讀書衰落抖音火爆的背後,折射出的?科技對人的奴役、人精神世界的荒蕪、社會反智和民粹傾向,才是真正的問題。

自從有了智能手機,人們從讀書看報轉向手機「看圖說話」式膚淺瀏覽,再到今天的視頻社交沉迷,每一步都是人文精神的衰落。

被手游害慘的孩子,被順風車司機謀殺的空姐,被扭斷車頭、卸掉車座,被拋進水中、掛在樹梢的共享單車……

這些亂象,一再驚醒世人——科技一花獨放式的狂飆突進,而人的智慧、素養、倫理、道德的演進遠遠滯後,將釀成可怕的社會危機。

08、越來越反智的「讀圖時代」

今人愈來愈深陷入一個「吸睛無腦」時代,這是人腦退化反智文化的重要特徵。研究表明,同樣面積大小的傳媒產品,圖像的吸睛力是文字的13倍。能更快更生猛地抓住眼球,這是圖像遠勝於文字之處。

然而,圖像畢竟是具象藝術,有限的尺幅容不下太多想像力,它所表達的深度廣度和意味,遠不如文字雋永悠長。文字是發人沉思遐想、啟迪智慧的藝術,一部《道德經》只有五千字,古今引無數英雄盡折腰,這是文字的奇妙魅力。

圖像是感官的、膚淺的、具象的信息傳遞方式,大腦思考參與很少,因而是低級的人類行為。閱讀文字,則是複雜系統的信息獲取加工方式,是高強度的腦力勞動,刺激著人腦的進化發達。

人類文明史從圖像發端,原始人把自己的形象和獵物的模樣塗鴉在石壁瓦器上,隨著文明進化思維發達,更為抽象深刻的文字出現,完全取代了圖像。從此,圖像就不再承載記錄信息的主要使命。

傳至今日,愚智顛倒,文字式微,圖像大行其道,人成為讀圖的奴隸,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斯文掃地。從看圖到識字,代表人進化進步;讀書退到讀圖再退到視頻,意味著人的退化反智。

生也有涯,知也無涯;深者得海,淺者得溪。有位大學老師朋友吐槽說,現在一些大學生已經看不懂三百字以上的文章。

試想一下,假若王羲之當年傳世的不是一紙《蘭亭序》書法,而是一段曲水流觴飯局視頻,蘭亭雅集還有韻味嗎?

年輕世代沉迷於短視頻的刺激,逐漸喪失對文本的敏感度和鑒賞力,?同時喪失的是對生活的審美體驗和對世界深度認知的能力。

問題是,靠腦殘能應付得了這個爾虞我詐、亂七八糟的世界嗎?

國未富腦先殘,這似乎不是什麼好消息。

09、抖音是學習西方的產物

抖音,並非從天而降的「林妹妹」,它也毫無例外是中國學習西方的產物。

2014年,三位德國年輕人開發出一種對嘴表演模式——Dubsmash,創造了自己動手、自娛自樂的網路社交新娛樂方式,很快躥紅西方世界。隨後國內出現的小咖秀、抖音,都是其中國徒弟。

2016年9月,今日頭條上線抖音。2017年11月,今日頭條以10億美元收購北美音樂短視頻社交平台Musical.ly,與抖音合併為新抖音。

互聯網再次顯示出巨大的力量,短短兩三年時間裡,在短視頻社交平台領域,東西方世界實現了「同步共享」。

與此同時,?艾略特筆下的「荒原」,也無比清晰地奔來眼前。

2017年3月26日晚八點,浙江青田籍華僑劉先生正在位於巴黎十九區的家中殺魚,巴黎警察破門槍殺了他。原因是半小時前,他殺魚時聽到樓上噪音太大,他拿著殺魚的剪刀與樓上的老外吵了幾句嘴。

巴黎的槍聲打碎了不少移民者的美夢——西洋並不是天堂。東方有東方的問題,西洋也病得不輕。歷史遠未終結,還需上下求索。

10、西方不是天堂

20世紀以來的百餘年,西洋道路和西洋文化被神話為天堂之路,西方中心主義席捲全球。西方世界建立在個體本位之上,崇尚個人主義,由個體利益博弈結果引導整體發展。個體的隨機性極大,博弈結果無法預測,如擲骰子般靠運氣。

即使出現問題欲加調控,也因個體數量龐雜紛紜,誤差成幾何級數疊加層壘,末端失去對真實狀況的把握,整體發展前景變得迷茫難測。如同天氣預報,將眾多參數輸入系統,要預測的時間間隔越長,預報的結果就越不準確。從前年希拉里與川普的總統競選狗血劇情,可見一斑。

在精神領域,以盧梭、康德、尼采等為代表的理性主義狂飆突進,摧毀上帝神學,打碎信仰,換來科技突飛猛進,將人帶入工業文明機器時代。副產品是,上帝死了,?信仰沒了,人還活著,人為何而活,如何而活,成為一個根本性的世界難題。

西方個人本位主義發展至後現代主義,否定歷史、文化、藝術、法律、家庭甚至性別等一切對個體的牢籠束縛,瓦解一切使人類社會得以存在的基礎。這必然導致吸毒、恐怖暴力、性狂亂、網路亂象假自由之名泛濫成災,使人生虛無放蕩,活在一片空虛無意義之中。

從根上講,西洋文明缺少豐厚堅實的文化積澱,歷史經驗亦嚴重匱乏,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有瞬時爆發力但不可持續的文明。類似歷史上匈奴、蒙古等游牧民族的突然爆發,瞬生瞬滅,難以持久。

中華崇尚集體主義,先把握大局,再細分局部,從整體到局部目標越來越細化,如同數學取極限,越來越接近某個數,結果就越精確。同時有對整體的宏觀把握,能及時糾正局部出現的偏差,使之不至於影響全局發展。

更重要的,中華文化建立在人性情感的磐石之上,具有豐厚的歷史積澱和情感力量。在中西文明競爭中,中華文化有西洋文化無法比擬的優勢。

李澤厚先生在《該中國哲學登場了》書中,非常遠見卓識地提出西洋文明已走進死胡同,「該中國哲學登場了」的著名論斷。

如李澤厚先生所言,抱西洋大腿不行,東施效顰更不行,中國必須走自己的路。建立在情感本體之上的中式自由主義,將是人安身立命的最終歸宿。

11、人的「蟲化」危機

春夏之際,紫荊山東湖水面上總會騰起一團團白色煙霧——這是成千上萬隻蚋在交配。這一團團朝生暮死的白色煙霧,像不像抖音里的萬眾狂歡娛樂至死?

蚋,是水陸兩生蟲,它的卵、幼蟲和蛹寄生水中。五六月份水暖,蛹隨氣泡浮出水面,羽化成蟲。蚋展翅飛翔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交配,雄蚋交配後即死,雌蚋交配後四處尋覓人畜吸血,刺激體內卵發育成熟,然後在水面產卵,繼續新的物種代謝輪迴。

這種芝麻粒大的小蟲,水下水上生命加起來只有七八十天。每次看到蚋群飛舞,我都忍不住想起卡夫卡。卡夫卡發現了資本主義工業化將人變成蟲子的真相。

蚋一生七八十天,人一生七八十年,人生與蚋生有何區別?時間對人意味著什麼?對蚋意味著什麼?華人世界似乎覺醒更早,兩千多年前莊子已經在大談「夏蟲不可語冰」、「小年不知大年」。

而在海德格爾眼中,時間存在於此在的生存活動中。是存在賦予時間以意義,沒有存在,時間就失去了意義。?現代科技突飛猛進,極大改變了人的存在狀態,也扭曲了人生的意義。

卡夫卡看穿了一切——科技帶來的巨大生產力創造了現代社會工業化盛世,但並不能將人帶入天堂。相反,它能把人變成蟲子,墮入萬劫不復。

海德格爾高呼「人要詩意地棲居於大地之上」,但西方資本主義沒有詩意,只有人形巨蟲在慾望驅動下無序蠕動,亂爬互掐。

12、用文化積澱安頓靈魂

從認識論根源講,西洋以基督神學為奶媽的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是一種利用機器對自然界窮追猛打的工具文明,它從根本上錯置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並使人在對物慾的爭逐中喪失了主體性。?它只能在物質層面解決生產力問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人的詩意棲居問題。

要尋找詩意,建立人的尊嚴和意義,還得回到「東土大唐」,回到詩意中華。

生命是什麼?時間是什麼?

在唐詩里,時間

是「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是「高堂明鏡悲白髮,

朝如青絲暮成雪」,

是「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是「鶯回燕去長悄然,

春去秋來不記年」,

是「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是「歲歲年年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鶯啼若有淚,為濕最高花」,

是「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在宋詞里,時間

是「幾日行云何處去,忘卻歸來,

不道春將暮」,

是「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是「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

是「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

望斷天涯路」,

是「一場愁夢酒醒時,

斜陽卻照深深院」,

是「為君持酒勸斜陽,

且向花間留晚照」,

是「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

綠水人家繞」,

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

自難忘」,

是「流光容易把人拋,綠了芭蕉,

紅了櫻桃」……

在詩意人生里,歲月中的一年四季是這樣:

春——「道由白雲盡,春與清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聞流水香。」

夏——「朝登清涼台,夕宿蘭池裡。

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蓮子。」

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冬——「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復何似!」

時間不是戴塊瑞士腕錶,而是「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流年」二字,戴十塊勞力士也品不出味道。昔日季札掛劍,曹丕驢嘯,羊公墮淚,右軍流觴,太白邀月,蘇子酹江,所以然者何?詩化生命而已。

哪一個異族,哪一款宗教,也生不出如此多優美,詩意,情懷,氣度。更兼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千里河山萬卷詩書,已足夠一個漢子或美人遊目騁懷,俯仰一世,怡然卒歲,樂而忘憂。

人終究要解決人生意義問題,舍此,人就無法完成自己。?唯有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才是不被異化,不被改寫,不被壓抑的生命。

厚重滋養的中華文明,讓個體生命在豐富多彩的人生體驗中獲得審美享受,安頓自己的靈魂。「以美啟真,以美儲善」,從而使生的每一片刻都真正屬於自己。

人頂天立地,路不行萬水千山,書不讀萬卷,舌未嘗南甜北咸東辣西酸,耳未聽高山流水浮世喧囂,目不識萬紫千紅月缺花殘,鼻不辨羊膳魚腥檀香蘭馨,何敢言曾來世上走一遭?

枯藤老樹大漠孤煙,杏花春雨小橋流水。

人在旅途,慢慢走,欣賞啊!

作者簡介:老周,生於河南鄧州,畢業於河南大學歷史系,現居鄭州。辦過美食雜誌,經營過十餘年高端餐飲,資深吃貨,資深美食評論人,已在紙媒發表美食文章兩百多萬字。人活著,無非是遇到些有趣的人,經歷些有趣的事,再明白些道理。老周陪你聊聊那些有趣的吃——寫給所有崇尚文明、嚮往真知,對人生有所追問的人。人生路漫漫,風景無限好。朋友,慢慢走,欣賞呵!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周說吃 的精彩文章:

魚龍之變,窮人和首富之間只差一碗龍肉?

TAG:老周說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