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吳式太極拳宗師吳鑒泉拳架賞析——預備勢、雲手攬雀尾等16個經典式子

吳式太極拳宗師吳鑒泉拳架賞析——預備勢、雲手攬雀尾等16個經典式子

療金句 NO.109

視強則目不明,聽甚則耳不聰,思慮過度則智亂。

——戰國·韓非《韓非子》

吳鑒泉(1870-1942),吳式太極拳代表人物。他的父親吳全佑是太極拳的高手。吳鑒泉自幼跟父親學習小架太極拳。1912年,吳鑒泉在北京體育研究社教授太極拳,從那時起他對家傳的太極拳加以充實和修改,去掉重複和跳躍動作,使拳架更加柔化,形成吳式太極拳流派。吳式太極拳的特點是,動作輕鬆自如,連綿不斷,松靜自然。吳式太極拳雖然架式小巧,但具有大架功底,開展而緊湊,在緊湊中又舒展自如。

1927年,吳鑒泉由北京遷居上海,1928年他被上海精武會和國術館聘為教授。1933起,他創設鑒泉太極拳社,教授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從此吳式幫極拳廣為傳播,他的門人遍布海內外。鑒泉太極拳社自創設以來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它的分社已發展到香港,以及新加坡、菲律賓、加拿大、美國等地區和國。

吳鑒泉宗師拳架賞析——

說明:預備勢者,是在未開始動作的預備姿勢,其目的在於先將心情平息,然後起勢,注意要點:立身中正,腹內松凈,二目平視,精神內守。動作要領:兩手鬆掌,徐徐提起,漸漸垂下,提手是吸,垂手是呼,呼吸用鼻。

口訣:立身中正頂頭懸,腹內松凈氣騰然,三陽聚首於百會,氣沉丹田在關元;太極長拳號內功,呼吸導引十四經,吐納本是內家功,推陳布新調元神。

1、左右分腳

左右分腳意相同,提起左腿向左分;重心在腳立身穩,右腳支點要牢固;兩臂舒展是力偶,目的平衡維重心,轉身蹬腳亦如是,重心不過在腳跟。

註:右腿向右分踢時,可理解為右腳將對方的來勢順之,把對方的腳兜起,然後隨而向右方用腳打去,這屬於腳面應用的掤挒勁,左腳並用,以此類推。

2、左右高探馬

左右高探陰陽錯,兩手一似相搓摩;虛實兩用方為準,拿到關節即是用。

3、雲手

雲手只是手連環,陰掌陽掌左右翻;進退開合虛實掌,八法圈轉一俱全,不論正面與反面,前襠後臀兩面兼,左右兩腋隨意用,沾連粘隨運用完,采挒肘靠隨機便,無拘無束任你反。

4、單鞭勢

右手作鉤是為吸,左手分掌即是呼,目隨手勢向左轉,涵胸拔背神貫頂;裹襠護臂尾閭正,滿身輕利頂頭懸,立身中正氣沉靜,松肩墜肘如泰山。

5、撇身捶

撇身捶來陰陽肘,肘里藏捶示神奇;若能一中窩心炮,管他金剛也會倒;退步上步為一體,運用全憑順勢取;沾粘連隨不丟頂,任你進退自由行。

6、海底針

海底針來是穿掌,必要之時取下陰,沉肩墜肘掌下穿,兩手相錯拿關凶,此種用法是借力,因敵所適而取之,對方力大我沉腕,不是力敵是智取。

7、十字手

分手合掌十字手,前摟後打摺疊勁,往複摺疊要靈活,全憑機警顯機能;能曉摺疊之奧妙,始能敗中來取勝。

8、扇通背

左手撐掌右開弓,好似箭矢脫弦出,若能知曉呼而吸,此勢能使氣衝天,開弓圓滿氣貼背,立身中正始不差。

9、如封似閉

如封似閉示神奇,隱現無常難尋跡;認為真來又是假,突如猛虎把山推;了解陰陽虛實理,動中有靜靜復動;虛中有實實有虛,動靜虛實剛濟柔;進退呼吸要靈活,捕鼠捉影徒嘆息。

10、如封似閉

如封似閉示神奇,隱現無常難尋跡;認為真來又是假,突如猛虎把山推;了解陰陽虛實理,動中有靜靜復動;虛中有實實有虛,動靜虛實剛濟柔;進退呼吸要靈活,捕鼠捉影徒嘆息。

11、豹虎推山

抱虎歸山,又名豹虎推山,繼如封似閉之後,乘虛而入,雙手推出,即乘虛而補之,兩手一分一合轉為十字手。

12、肘底看捶

肘底看捶是挒勁,離心作用顯神奇;左掌外旋離心力,手腳相應倒攆猴;弓腿坐腿掌迴旋,左掌打出在胸前,身形進退有呼吸,作用完全是腿勁;左腿退出有彈力,發勁完整要一氣。

13、進步搬攔捶

進步搬攔是截擊,搬攔掌後還有捶;氣力集中在拳頭,松沉轟然如撞擊;得機五勢連環用,真假虛實宜辨清; 前進後退身靈敏,靈貓捕鼠示神奇。

14、斜飛勢之一

敵進我空順而取,肩打背打勢連環,左右動作如一轍,恰到好處方為準;過猶不及後悔遲,全在感覺之靈敏,采捋而進乘虛入,進步粘身始可用。

斜飛勢之二

斜飛勢用肩,肩中還有背,一但得機勢,轟然如搗椎。肩背可作連環打,內氣外勢合為一,雙手分為陰陽掌,發勁平衡乃不差。

15、膝拗步之一

摟膝拗步取攻勢,左手采捋向下按;右手打出順勢搓,虛實相應功效佳;左右摟膝純一理,摟為采捋按向前,進退步法連環式,步隨身換有虛實。

膝拗步之二

摟膝拗步攻守宜,前進後退左右斜;進退轉換須靈敏,得心應用在感覺;摟為采捋按前進,左右斜按隨身轉,感覺靈敏變化多,懂勁之後乃靈活。

16、攬雀尾分解之一

兩手提起分兩儀,左右一似陰陽魚,靜極而動開而合,松肩坐腿如捧月;雙手合成陰陽掌,兩掌相錯拿關節,待機而動觀變化,隨勢往來運機宜。

攬雀尾分解之二

身形右轉變陰儀,松肩垂肘氣貼背,大指對正在準頭,精神涵蓄勿暴露;一切舉動須沉靜,呼吸平息莫緊促,動中有靜靜復動,意隨心使氣從意。

攬雀尾分解之三

松肩垂肘采捋勁,牽引對方自動起,轉移對方失平衡,方法巧妙不費力;取捨攻擊徐觀變,伸屈開合任自然;擠進采退挒旋轉;八法精通能應變。

攬雀尾分解之四

弓腿向前勁為擠,右轉平旋為掤挒,動作形成胸前圈,縱橫平圓隨意轉;上旋下旋徐進退,升降沉浮任自然,明確太極纏絲勁,沾粘連隨不丟頂;雖然分解為六式,得其環中而為一。

攬雀尾分解之五

五式迴旋迎面掌,蓄勁待發推向前,似發未發勁未展,發掌如矢打在面;掤挒擠按須認清,得其環中應無窮;這個姿式變化大,得來不覺費功夫。

攬雀尾分解之六

弓腿照出迎面掌,雀尾勁義說完畢,升降沉浮守中土,總而言之合即出;旋轉進退與開合,身法步法須一致,周圍面積三百六,內外大小俱為一;外用向心包圍力,內用離心脫困圍,主動被動互乘變,得其環中樂融融;學者識得內外旋,上下進退具瞭然。

聲明:本公眾號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網路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儘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太極療訂閱號公眾號:taijiliaod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陳氏太極拳傳人——陳萬禎
太極拳疑難解答:如何練習立身中正、氣沉丹田、周身輕靈?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