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最大冤案是這樁?他只是個失敗了的董卓和司馬懿

三國最大冤案是這樁?他只是個失敗了的董卓和司馬懿

原標題:三國最大冤案是這樁?他只是個失敗了的董卓和司馬懿



這些年人心不古,各種洗地和亂吹層出不窮,三國因為其受眾面廣,更是成為重災區,劉備諸葛亮被黑得快要成垃圾了,郭嘉魏延卻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吹捧。

魏延能力怎麼樣,這不是三國演義說了算的,很多人說其他人都被三國演義帶了節奏,低估了魏延,魏延是被諸葛亮陷害,讓蜀漢失去了最後一個能夠獨擋方面的大將云云。


其實這種人云亦云的故作深刻毫無意義,只不過是從一個極端跳到了另外一個極端而已。魏延有沒有謀反,這是史有明載的事,洗地也沒有用,是洗不白的。


劉備生前重用他,在得到漢中之後讓他鎮守漢中是不是意味著他就特別看重魏延呢?其實不一定。


劉備在第一次入川時關羽張飛趙雲都沒有隨行,只帶了魏延劉封幾個人,可以說這是劉備為了培養後備力量。同樣的,在劉備一生最後一次出征,也就是伐吳的時候,也並沒有帶趙雲和魏延,只帶了更為年輕的將領。


同樣的道理,劉備讓魏延鎮守漢中,首先是對敵我形勢的判斷,也就是劉備認為漢中方面只要守御得當,敵人是輕易打不進來的,而且曹操短期內也不會再大規模進攻漢中,如果真有大戰,漢中前線只要能夠堅守待援即可。


劉備這麼做的第二個原因是,劉備的下一步主要用兵方向,並不在漢中,而在荊州,這從漢中之戰結束後,馬上派劉封沿著漢水進攻上庸就能看出來,就是要肅清荊州外圍地區,為荊州方向的下一步提前做準備。


這也是劉備沒有讓張飛鎮守漢中,而讓他去鎮守閬中的原因。益州新定,又以益州的資源支持進攻漢中的長期戰爭,益州是有可能出現動蕩的。而且,劉備在前方的時候,益州也發生了叛亂,只不過是被李儼迅速平定了而已。所以,讓張飛鎮守閬中,是劉備希望能夠保證益州內部穩定。


魏延為人驕傲自滿,高傲自大,自以為是,貪功冒進,不顧大局。這不是說說而已。從很多魏延粉念念不忘的子午谷計劃就可以看出來。蜀漢國小力弱,主動進攻曹魏當然要以全師為上,如果損失太大,哪怕取得一個慘勝都經不起。

所以,諸葛亮始終堅持以最穩妥的方式北伐。但魏延卻踢出,要諸葛亮給他五千精兵,他從子午谷突襲長安。且不說這個冒險的計劃是否能夠成功,就算是成功了,魏延還能甘心人下嗎?



正是因為看到了魏延有野心,急於立功揚名,來獲取政治資本,獲得更高的權位,所以諸葛亮才一直對他進行打壓,讓他的野心無法爆發出來。畢竟,對諸葛亮來說,北伐可以失敗,但是如果魏延成了禍患,蜀漢就直接滅亡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諸葛亮臨終時的安排,沒有讓魏延領兵,而是選擇了讓楊儀個姜維領兵,就是為了防止魏延坐大的局面出現。


不妨現在蜀漢的角度想想,如果諸葛亮臨終時沒有做這個安排,而是放手讓魏延領兵,魏延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當然不是繼續北伐,而是以自己的兵力為資本,來謀求控制蜀漢政權,變成一個小董卓,或者小司馬懿。

至於有人說,魏延並不是造反,如果造反,他為什麼不直接領兵投降曹魏,而是領兵追趕楊儀?這樣的洗地就更加不能成立了。魏延之所以是造反,而不是投敵,就是因為他的目的是率先進入成都,控制蜀漢朝廷,而不是投降曹魏。


因為,在魏延看來,諸葛亮死後,無論是從資歷還是經驗來說,他都是蜀漢最高的,當然應該由他來接替諸葛亮的權力。如果這個局面出現,那麼蜀漢的高平陵之變恐怕就要比曹魏早十四年就發生了,蜀漢政權還能不能姓劉,就很難說了。



《大路朝天:中國道路與中國革命》

作者:蕭武


出版:中信出版社2018年3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武有話說 的精彩文章:

安祿山坐擁三分之一唐軍精銳,為什麼卻沒能消滅唐朝?

TAG:蕭武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