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台灣「忠烈祠」探秘

台灣「忠烈祠」探秘

國民黨締建的「忠烈祠」體系具有濃厚的民族傳統色彩,它亦是日本、韓國在內的「中華文化圈」常見的「國家榮典制度」,這套體系起源地的中國大陸人,反倒對其相當陌生了。

台灣「忠烈祠」探秘

國民黨曾在大陸舉辦公祭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在首都、地方上為忠臣烈士設祠奉祀的習慣,如各種忠烈祠、昭忠祠、忠烈廟、褒忠祠等等。儒家文化圈內的日本、韓國、越南皆有此傳統。1941年3月,內政部禮俗司提出了建立「首都忠烈祠」的計劃,準備就公共祠廟改建,並於同年7月7日舉辦公祭。但計划過於急迫,蔣介石指示「暫從緩議」。第二年,兩次擬建計劃紛紛作廢。

戰後還都南京的國民政府,面對內戰和經濟崩潰,仍然手頭拮据,建造「首都忠烈祠」計劃再遭拖延。抗戰後地方上依靠自己籌資建立起了1000座左右的忠烈祠,但規模小,且基本上是改建舊有祠廟,十分簡陋、寒酸。1949年,國民黨政府在大陸時期舉辦的最後一次首都春祭,借南京靈谷寺正氣堂舉行。

1969年竣工的圓山忠烈祠,正式名稱是「國民革命忠烈祠」。它成為祭祀國殤的最高級別場所,圓了南京建設「首都忠烈祠」的夙願。1969年前後是台灣的忠烈祠建設高峰期,這與始於1966年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有關,中國古典建築式樣的忠烈祠和孔廟大興土木。每日上午9點到下午17點,是圓山忠烈祠的開放時間,免費,沒有休假日。陸海空三軍儀仗隊每4個月在忠烈祠的操槍表演已經成為平時最亮麗的風景,使得許多遊客只注意禮兵儀式,而忽略忠烈祠作為國殤慰靈聖域的原始目的。

台灣「忠烈祠」探秘

誰能進入台灣的「忠烈祠」

深圳的建築設計師晏歡念念不忘,1944年8月,當他外祖父、新6軍50師師長潘裕昆率兵攻克密支的同時,他那時任第46軍新編第19師第56團少校營長的祖父晏福標,在衡陽外圍的雨母山上陣亡。半個世紀後,晏歡和父親來到雨母山,發現當地人對衡陽會戰期間的這段往事一無所知。讓父子倆更鬱悶的是,他們在湖南省檔案館「敵偽人員」專櫃中,找到晏福標留存於世上的唯一照片。除此以外,在大陸找不到什麼資料。

當他們來到台北忠烈祠時,在武烈士祠的校尉百人靈位上找到了先人的名字,頓時如釋重負。所有檔案皆已電子化,只要提供被查人的姓名、籍貫、年齡、軍階、陣亡地點等消息,就能查得結果。管理人員熱情接待了他們,列印出一份《烈士資料詳表》。按慣例,工作人員還從牌林中找出故人所在的那一塊,放在桌案前讓遺屬祭拜。這一切貼心周到的服務,讓晏歡父子倍感欣慰。

近年,已有越來越多大陸民眾赴忠烈祠尋找自己先人,或者託人找尋。台灣目前共有22座忠烈祠歸政府管轄,只有位於台北中山區圓山的 「國民革命忠烈祠」隸屬於「國防部」後備司令部,其餘皆歸地方政府管理。在基隆河畔的圓山忠烈祠,佔地5公頃,內分文、武烈士祠。武烈士祠供奉東征、北伐、抗日等各時期犧牲的三軍將士。將軍級別的犧牲者,有單人牌位供奉;校尉級的是百人合用的牌位;士官、士兵則以集體名冊藏置在箱子里,每箱1萬人名單。現供奉武烈士共396622人。

文烈士祠里,領導人和具有特殊貢獻者設個人牌位,餘下設百人牌位,現供奉2536人。文武差別在於,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文職人員外,文烈士祠囊括了所有在黃埔建軍之前不分文武的國民革命烈士。逝者要入祀忠烈祠,須遵照兩條法則進行申報。目前,軍人申請入祀的條件有三條,符合其一即可:一是作戰時地,為爭取勝利,冒險犯難,功成身死者;二是作戰時地,恪盡職責,慷慨成仁者;三是因執行特殊危險任務死亡,經「總統」明令褒揚者。

1978年,台灣「國防部」頒布《國民革命忠烈祠入祀辦法》,同年收入了台灣在日治時期的起義成仁者名單。1988年,隨著台灣所處環境的變化,「入祀辦法」作了修改,警察、消防、公務員、教師忠烈殉職者也有了入祀的資格。

台灣「忠烈祠」探秘

「忠烈祠」正在被人們遺忘

雖然尚是觀光名勝,但長期研究忠烈祠的台灣師範大學教授蔡錦堂已注意到其中的尷尬,他擔憂:「每年的春、秋國殤大祭只落成一種儀式而已,廣電報紙媒體對它的報導篇幅愈來愈小,甚或虛應,國人也愈來愈忘記或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與重要性。」

走過幾十年風雨,忠烈祠的困境並不僅在於此。作為「首都」忠烈祠,圓山忠烈祠在資金上並沒有匱乏,但地方上的忠烈祠皆給人難以為繼的印象。「我們只在春、秋公祭時開放正殿,平時就是打掃衛生,或者迎接入祀。」台北市忠烈祠的管理人員稱。

管理上的無力,使得地方忠烈祠無法發揮它們本該有的教育、教化的功能,給公眾名存實亡的感覺,只剩下提供牌位和定期祭拜兩大功能。窮則生變,尤被人詬病的是高雄市忠烈祠,除了部分中庭被承包出去經營咖啡館外,祠外有卡拉OK的商業活動破壞了肅穆莊嚴的氣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劉伯承為何拒絕楊森「起義」
孔祥熙財產成謎:杜魯門與其鬥法失敗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