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回憶版複習
核心知識總結
一、
1.衛星定位的主要方式:靜態定位、動態定位、絕對定位、相對定位
2.衛星定位的測量技術:衛星激光測距、多普勒頻移、偽距相位測量;還有衛星差分、載波相位測量、衛星測高、動態實時定位(RTK)
3.衛星定位的主要特點:全球定位、功能多、精度高、實時定位
二、
1.天球坐標系:又叫空固系,Z軸指向地球自轉軸(北天極),X軸指向春分點(黃道與赤道的交點),Y軸符合右手系
2.地球坐標系:又叫地固系,Z軸指向地球自轉軸(天極點)、X軸指向赤道面與過自轉軸和平均天文台赤道參考點的子午面。
3.時間系統:恆星時、原子時、力學時
4.Gps時,起點為1980年1月6日,0時刻,不做閏秒處理
5.北斗時,起點為2006年1月1日,0時刻,閏秒
6.協議原子時,起點為1968年1月1日,0時刻。
7.歲差:天球赤道面和天球黃道因長期運動導致春分點偏移。
8.章動:地球自轉軸圍繞近地點運動。
三、
1.二體問題:研究慣性系中的兩個質點,在萬有引力的下的動力學問題。
2.動力學問題:通過已知點的坐標和速度解求未知點的坐標和速度。
3.二體問題研究意義
1)二體運動是衛星運動的近似
2)二體問題唯一可求得分折解
3)二體問題求解是其他更精確解的基礎
4.軌道根數:
Ω :升交點赤經
i:軌道平面傾角
a:半長軸
e:離心率
ω:升交點與近地點的夾角
t:過近地點的時刻
四、
1.衛星定位系統的組成:空間星座、地面監控(監控、主控、注入)、用戶接收
2.偽測距碼:可重複產生,可重複產生並複製且具有概統特徵的二進位碼序列。
3.Gold碼,符合碼的一種
4.載波相位:直接通過載波來獲取位置,缺點是需要處理整周模糊度問題
5.衛星位置計算流程
1)計算平均角速度
2)計算曆元開始時間
3)計算校正後的平均角速度
4)偽近點角
5)平近點角
6)真近點角
7)幅角
8)二階攝動修正
9)升交點赤經等
10)軌道坐標
11)WGS-84中的坐標
6.精度因子
空間,位置,平均,垂直,時間,分別小於6,6,4,4.5,2
7.單差改正可修正衛星鐘差、大氣層輻射誤差、衛星軌道誤差
8.雙差改正可進一步改正接收機誤差
9.三差改正可改正整周模糊度
10.周跳:載波鎖環路的失鎖造成周期技術錯誤
五、
與衛星相關 :
星曆誤差:獨立定軌、軌道鬆弛、求差
星鍾誤差:模型
相對論誤差:降頻
與傳播路徑有關:
對流層折射:模型、估計
電流層:模型、雙頻改正
多路徑誤差:實際措施
地球自轉效應: 模型
與接收機有關:
接收機鐘差:求差、平差、模型、雙差、外接原子鐘
六、
1.差分分類:位置、載波、偽距、平滑偽距、載波
2.廣域差分:不同於局域差分的並非範圍,而是計算方式,廣域差分通過將誤差源分類,分別建立誤差模型發播給用戶
七、導航衛星現況


TAG:宋天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