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萬達信息靚麗業績問疑

萬達信息靚麗業績問疑

在收購子公司業績不定之際,萬達信息堅持商譽不減值,頗有虛增利潤的嫌疑。

2018年4月23日,萬達信息公布年報,2017年實現凈利潤3.25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0%,公司股價也一飛衝天,截至5月17日市值超過220億元,市盈率達到70倍左右的高位;與此同時,公司大股東萬豪投資將其84.94%的股份質押,而這份靚麗年報的背後卻存在疑問。

萬達信息近年來開展了一系列收購活動,賬面商譽一路飆升,2017年年底高達10億元,占凈資產的36%。

萬達信息自2012年起相繼收購了10家企業,其中有4家存在不同程度的業績變臉,相應的1.02億元商譽未計提任何減值準備。此外,公司從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或跌價損失,與相近市值的同行業相比難以解釋。這些激進的會計處理似乎存在虛增利潤的嫌疑。

浩特通信業績變臉

四川浩特通信有限公司(下稱「浩特通信」)是一家業務定位於平安城市的IT服務商。2013年6月,萬達信息以5100萬元收購了浩特通信51%的權益;2015年2月,公司又以1.8億元收購了浩特通信49%的權益。

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浩特通信的估值翻了4倍,其受益者之一李詩定位列萬達信息的十大股東;詭異的是,圓滿完成業績承諾之後,浩特通信在2017財年業績變臉。

浩特通信成立於2002年,2012年12月李詩定成為控股股東,半年後萬達信息開啟了對浩特通信的收購。

收購公告稱,浩特通信在評估基準日2012年9月30日的全部權益市場價值為 6700萬元,增值率為103%;歸屬於萬達信息的可辨認凈資產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為4085萬元,兩者的差額1015萬元確認為公司的商譽。

從後續公告來看,到了基準日2014年3月31日,浩特通信100%股權的評估值為3.71億元,是此前估值的5倍。根據收購報告,浩特通信的增值率為331.90%。

天眼查顯示,2014年4月李詩定對浩特通信的出資比例由36%上升至46%。另一方面,同年6月萬達信息發布的公告證實,萬達信息擬向李詩定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分別購買其持有的浩特通信46%的股份。由此可見,李詩定通過進一步增持浩特通信股份而在隨後的收購交易中獲益匪淺。

原股東李詩定、許曉榮在《盈利預測補償協議》中承諾浩特通信2014-2016年的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不低於2416萬元、4463萬元及 6584萬元。事實上,浩特通信的業績連續三年精準達標,分別實現2417萬元、4513萬元及6609萬元的扣非歸母凈利潤。精準達標之後是業績變臉,萬達信息2017年年報披露浩特通信的凈利潤僅有954萬元。而且,浩特通信的商譽自2013年起一直保持在首次被收購時的1015萬元。

收購利潤奶牛

萬達信息自2012年起相繼收購了10家相關企業,取得了協同效應的同時也對公司的營業利潤做出貢獻。其中,2014年收購的寧波金唐軟體有限公司(下稱「寧波金唐」)和上海復高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復高」)持續提振公司業績,二者的營業利潤在2014年為6337萬元,2015年為7303萬元,2016年為1.2億元,2017年為1.1億元。僅看近兩年,2016年,萬達信息扣除投資凈收益的營業利潤為2.33億元,寧波金唐和上海復高便佔了53%;2017年,上市公司扣除投資凈收益的營業利潤為2.84億元,寧波金唐和上海復高貢獻了38.73%。

能得到如此「賺錢」的兩家子公司,萬達信息當初花費的代價是不容小覷的。2014年,公司以4.5億元購買寧波金唐100%權益,確認商譽4.21億元。評估報告稱,寧波金唐的股東全部權益價值評估值為4.5億元,增值率為984%。

同年,萬達信息以6億元購買上海復高100%權益,確認商譽5.11億元。評估報告稱,上海復高的股東全部權益價值評估值為6.02億元,評估增值5.06億元,增值率為524%。

這兩家子公司的實際盈利能力可以通過比較同行業上市公司的情況得到初步判斷。

寧波金唐的主營業務包括醫療信息化軟體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上海復高的業務則集中於智慧醫院綜合解決方案等四大領域。

據智慧醫療指數成份股,信息技術行業的上市公司有23家,排除有ST標記和萬達信息後有21家。2014年,這21家上市公司的凈利潤與所有者權益的比值平均為10%;2015年和2016年,比值平均為9%;2017年比值平均為8%。另一方面,近年來寧波金唐的凈利潤與所有者權益的比值保持在30%左右,上海復高保持在20%以上。也就是說這兩家公司的業績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堪稱萬達信息的利潤奶牛。

商譽暗礁

溢價併購未必會帶來理想的業績,萬達信息在2012年增資收購的西藏新時代華波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波美」)、2015年收購的湖南凱歌醫療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凱歌醫療」)以及上海市民信箱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下稱「市民信箱」)61%權益均有「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意味,不但沒有收到效益,還換來了9163萬元的商譽。

萬達信息於2012年以3800萬元購買華波美51%的權益,歸屬於公司的可辨認凈資產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為2832萬元,兩者的差額968萬元確認為商譽。

華波美是專營數字化、信息化解決方案及集成服務的高科技公司,2010年和2011年處於虧損狀態,評估增值率為111%。然而,華波美被增資收購後僅在2015年和2016年實現盈利,其餘財年依舊虧損,與當初的經營預測大相徑庭。2017年,華波美巨虧,凈利潤為-1340萬元,不可思議的是其商譽沒有被計提任何減值,依舊是2012年的968萬元。

類似的情形在凱歌醫療上演。

萬達信息於2015年以5800萬元購買凱歌醫療100%權益,歸屬於公司的可辨認凈資產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為489萬元,兩者的差額5311萬元確認為商譽,增值10倍有餘。

據年報披露,交易後凱歌醫療業績不佳,在2015年的營業利潤為53萬元,2016年為-160萬元,2017年為28萬元。同樣,凱歌醫療的商譽也沒有被計提過任何減值。耐人尋味的是2016年其凈利潤不是負值,而是6萬元。

市民信箱被收購後業績更為慘淡。2015年,萬達信息以5196萬元購買市民信箱26%的權益,加上2013年獲得的35%權益,截至2015年年底上市公司合計持有其61%權益,確認商譽2884萬元。市民信箱的商譽直至2017年分文未少,營業利潤卻一路狂泄,2016年為-282萬元,2017年為-316萬元。同樣耐人尋味的是,2017年其凈利潤不是負值,而是44萬元。

這3家公司與浩特通信的商譽合計高達1.02億元,在子公司業績飄忽不定之際,萬達信息堅持商譽不減值,頗有虛增利潤的嫌疑。

針對商譽問題,萬達信息相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報送外部審計機構時已按照規定程序對以上公司進行相關減值測試,測試結果表明並未發生減值跡象。

存貨懸疑

虛增利潤的嫌疑還隱藏在萬達信息對存貨跌價的會計處理之中,事實上,公司從未對存貨計提過跌價準備或跌價損失。

萬達信息所涉及的產品和服務領域包括社會保障、衛生服務、民航交通、工商管理、電子政務等,「智慧城市」是公司自上市以來一直推崇的經營理念。和萬達信息市值相近的同類上市公司有四維圖新(002405.SZ)、衛寧健康(300253.SZ)、海能達(002583.SZ)、東軟集團(600718.SH)、飛利信(300287.SZ)、佳都科技(600728.SH)、聚光科技(300203.SZ)、太極股份(002368.SZ)、易華錄(300212.SZ)和達華智能(002512.SZ)。在這些公司里,只有衛寧健康未對存貨計提過跌價準備或跌價損失。

對比萬達信息和衛寧健康的具體業務可知,衛寧健康只專註於醫療衛生領域,萬達信息還涉及了政務服務、市場監管、民生保障、平安城市、雲平台運營等多種業務。此外,《證券市場周刊》記者注意到,太極股份的主營業務——政務信息化和網路安全與萬達信息的業務有相似之處,但太極股份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

如果把這些公司按照存貨周轉率排序,則萬達信息的存貨周轉率很低,僅高於易華錄。那麼,公司就更沒有理由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或跌價損失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市場周刊 的精彩文章:

北信源「三板斧」湊利潤
九有股份資產負債率飆升

TAG:證券市場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