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偷走了你的海淘額度!
最新
05-21
說山道四
近期,一些群眾反映:在他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有人竟拿著他們的身份信息,做起了跨境的商品交易。
究竟是誰在盜用別人的海淘額度呢?電商海淘的一般步驟,首先由消費者在電商平台上購買產品,購買時需要提交個人的姓名和身份證號;電商將這些信息提交給海關,做通關申報;然後由物流公司把貨物送到消費者手裡。
問題究竟出在哪個環節?
山言兩語
原來購物網站難用,網上訂單稀少都無所謂,因為他們完全不依靠這個平台賺錢。他們的主營業務其實是幫助一些公司,辦理通關,相當於借殼給別人。
前來借殼的公司,會提供一些現成的買家信息,他們把這些買家,做成自己平台上的客戶。
海關總署規定是這樣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必須申報真實的買家身份信息。
國際物流公司利用這樣的電商平台提供的身份證信息來刷單刷單。所謂的清關服務,其實就是幫客戶「刷單」,製造假的通關信息,來上報給海關。
山哥說法
根據《刑法》第二百另一條: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滿百分之三十並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 以下罰金。
法說天下
制定海淘減稅額度的政策,原本是為了鼓勵跨境電商的發展,可眼下,海淘額度的相關政策正式實施剛滿兩年,有人就找到了這樣一條渠道,利用他人的海淘額度,讓不少本應全額繳稅的外貿貨物,矇混過關,享受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的稅收優惠。這不僅侵犯了個人信息安全,也導致了國家稅收的大量流失。


TAG:天下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