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孩子愛咬人,是什麼原因?父母如何預防、如何處理、如何教育?

孩子愛咬人,是什麼原因?父母如何預防、如何處理、如何教育?

咬人,是幼兒期的孩子中,比較普遍的行為。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有咬人的行為,你或許可以稍稍鬆口氣——你並不孤單。

而好消息是,爸爸媽媽確實是可以有很多方式,來引導孩子,減少孩子咬人的狀況發生。

先說說孩子為啥要咬人

1、缺乏語言技能。

孩子也需要表達需求,或者憤怒、沮喪、歡樂等比較強烈的情感。可是孩子的語言能力又不足以支持他表達這樣複雜的感受,於是一著急,咬人就成了語言表達的代替方式。

2、環境中的聲音、光線、刺激物太多。

3、想挑戰一下,試試看會發生什麼。

4、太累了

5、正在出牙

6、需要口頭刺激。

預防孩子咬人,爸媽可以怎麼做?

下面幾個問題能幫家長梳理一下,孩子在什麼狀況下容易發生的咬人行為:

1、咬人之前發生了什麼?

2、孩子是跟誰一起玩的時候發生的?

3、是每次都咬同一個孩子,還是咬過不同的人?

4、孩子當時在做什麼?

5、在哪裡發生的?

6、當時是誰在照顧孩子?

通過日常的觀察,爸爸媽媽應該能總結出孩子在什麼情況下最容易發生咬人的行為,然後我們可以提前做好預防。

1、書籍、玩具、戶外活動來分散注意

如果你已經感覺到孩子可能馬上就要咬人了,建議把孩子帶到另一個房間、室外、給孩子一個玩具之類的,總之目的是為了減少孩子的緊張情緒,轉變一下孩子的注意力。

2、給孩子一些建議,來避免咬人的行為發生。

比如,教會孩子:「你可以告訴哥哥『請坐過去一點』」

如果你覺得孩子是因為口腔需要點刺激才咬人的,不妨給孩子一些安全而適合咀嚼的東西——胡蘿蔔條、牙膠等等

3、提前建議好分享方式

如果孩子們都喜歡同一種玩具,我們可以用一個廚房計時器,給孩子一個視覺上的時間提醒。告訴他們,每人可以玩多久,然後輪流。

要注意的是,在需要共享的環境中,而孩子們又不太懂得如何共享的時候,很容易發生咬人的狀況,所以,如果家長能確保,在目前這個環境中,不止一種受歡迎的玩具,也能有效地避免咬人的衝突發生。

當孩子咬人的時候,爸爸媽媽應該怎麼辦?

1、先把兩個孩子分開,避免進一步的傷害。

2、保持自己的心情平靜

孩子咬人的時候,爸爸媽媽肯定也挺生氣、挺擔心、挺尷尬、挺是沮喪……有這樣的感覺很正常。但是,當爸爸媽媽都處於激烈的情緒狀態下時,是很難處理好孩子的問題的。

3、用堅定而嚴肅的聲音(但不是憤怒地大吼)指出孩子的錯誤。

嚴肅地跟孩子說:「不能咬人!」、「咬人很痛!」

然後還可以讓孩子關注被咬的孩子的感受:「你看小弟弟都哭了,你咬了他,他很痛!」

對被咬的孩子表示關心和同情,也教導了自己的孩子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慢慢培養起孩子的同理心。

在孩子咬人的時候教育孩子當然很必要,但如果只在咬人的時候才干涉孩子的行為,是遠遠不夠的。

孩子學習需要時間,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教會孩子更合理的處理衝突、表達情感的方式,更重要。

針對孩子咬人,在日常生活中,基於孩子發展階段的應對方式:

一、為孩子提供溝通和語言技能的支持

可以用角色扮演、過家家的遊戲方式來教孩子。

比如把手偶玩具拿出來,爸爸媽媽和孩子分別扮演一個角色,就演一個和孩子之前發生的爭執很類似的場景:小熊和小兔子都想玩小汽車,它們倆應該怎麼辦,它們可以怎麼說?

在遊戲中教會孩子這些語言:

「球,能不能借我玩一下」

「我用我的小汽車和你換,好不好?

「等你不想玩了,可以給我玩嗎?」

「請你坐過去一點」

「我等一會兒再來問你要」……

幫孩子用適當的方法把感受表達出來

如果發現自己孩子真的很生氣,你可以說:寶貝,你肯定很生氣!接著再給孩子提供一些發泄怒氣的建議:你可以大吼一聲、撕報紙、打打枕頭、跳一跳……

一旦孩子用該語言來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及時鼓勵他

你剛才跟媽媽說你很生氣是不是?謝謝你告訴我,我們來想給辦法。

給孩子一點選擇權和控制感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能適當的選擇自己穿什麼、玩什麼、畫什麼……平時有了選擇權,可以讓孩子的操控感得到滿足,真正發生衝突時,不容易發生咬人的行為。

二、幫助孩子應對「不知所措的感覺」

孩子很容易被燈光、聲音、高活躍度的活動所淹沒,所以你可以

注意電視、音響的音量。家庭生活中的背景噪音小一點。

像商城、遊樂場那樣,人流量大、活躍度高的場所,最好在孩子吃好睡好,狀態好的時候去。

但給孩子已經很緊張的時候,很難再控制好自己的行為,所以,給孩子一個堅定的「熊抱」,能夠幫助孩子舒緩情緒。

用枕頭、繪本、毛絨玩具、小帳篷等物品,在房間里為孩子創建一個「冷靜角」,告訴孩子,在他心情不好,想冷靜一下的時候,可以來這裡坐坐。如果孩子經常去別的地方生活,比如奶奶家,也可以在另外的生活環境里也準備一個「冷靜角」。

三、主動為孩子提供「體能釋放」的機會

每天有戶外活動時間,在家也能做一些體能遊戲,比如一起跳舞。

即便咬人了要受到懲罰,也不要用「剝奪戶外活動時間」的方式懲罰,體能無處釋放,可能會讓咬人的情況更嚴重。

四、提升睡眠質量

制定一個午睡時間表,即便孩子睡不著,也可以讓孩子坐在床上,聽聽輕柔的音樂,給孩子講個故事,一起度過一段「安靜的時間」。

如果孩子今天沒有睡好,已經疲倦了,要及時告訴孩子的其他照顧者,以便他們能及時關注孩子,減少咬人事件的可能性。

五、關注牙齒健康,提供口腔刺激

如果您的孩子出牙,您可以:

為他提供一個咬牙膠或冷毛巾。

與你的孩子的其他照顧者溝通,確保他們明白孩子正在長牙,給孩子合適的牙膠。

每天定時給孩子提供一點健康的磨牙小吃,比如煮熟的胡蘿蔔條、磨牙餅乾……這種干預措施確實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減少咬人事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問育兒研習社 的精彩文章:

培養孩子「同理心」,讓孩子擁有心滿意足的人際關係,收穫幸福感
「小孩子最怕的10樣東西」——爸爸媽媽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TAG:思問育兒研習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