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兒子意外當上皇帝,老子緣何卻被當場嚇昏?皆因這個女人太可怕

兒子意外當上皇帝,老子緣何卻被當場嚇昏?皆因這個女人太可怕

原標題:兒子意外當上皇帝,老子緣何卻被當場嚇昏?皆因這個女人太可怕



(圖)慈禧太后

在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稱得上有才智、有手腕,能真正做到影響歷史的女性人物恐怕只有兩位,而其中名氣最大便是封建社會滅亡前夕——晚清的「無冕之皇」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即是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清文宗咸豐皇帝的妃嬪,清穆宗同治皇帝的生母,清德宗光緒皇帝的姨母,清遜帝宣統皇帝溥儀的干奶奶。她通過發動「辛酉政變」,以垂簾聽政為手段,操縱同治、光緒兩朝大權近半個世紀時間。在慈禧成為清帝國「無冕之皇」的歲月里,陸續發生了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三次戰爭,結果無不是以清朝簽訂喪權辱國條約、割地賠款而告終。說來也巧,這三次戰爭爆發期間,竟恰逢慈禧太后的五十、六十、七十三次大壽。儘管國難當頭,可為了滿足個人虛榮和享受,她竟然絲毫不計後果,大肆操辦自己的祝壽活動。可以說,慈禧太后48年的統治歷史,便是一部中國人民的災難史和血淚史,給近代中國帶來了難以名狀的深重苦難。



(圖)醇親王奕譞和兩個兒子載灃、載洵


同治13年(公元1874年)年底,正是一個北風呼嘯、陰雲密布的雪前黃昏。高高的紫禁城內,似乎正發生著一件大事。禁宮外侍衛森嚴,而禁宮內也排滿了太監,布置嚴密,與往日紫禁城的情勢竟大不相同。按照慈禧太后的旨意,軍機處已然布令調其寵臣李鴻章的淮軍急速進京,同時還讓內務府大臣榮祿加強皇宮的警衛,並立即將王公大臣們召進皇宮,立即召開一個緊急會議。就這樣,包括恭親王奕訢、惇親王奕誴、醇親王奕譞等清帝國最高層的三十多名王公大臣很快便在皇宮內集合。當他們看到紫禁城內燈光閃耀、人影穿梭、氣氛極為緊張時,不免大驚失色、驚訝萬分。他們每個人都懷著一種難以名狀的恐怖心情,戰慄著身體來到了養心殿。而這時,慈安、慈禧兩宮太后早已面帶愁慘,在殿中坐定多時了。諸位大臣們都不及細想,按照次序依次給太后們請安,然後便跪於地上等待著聆聽慈訓。


(圖)晚清的「無冕之皇」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率先開口:「今夜召你們前來,是有一件大事商量。皇上病情日漸沉重,恐怕是好不起來了。聽說皇后已有身孕,卻不知是男是女,更不知何日誕出,應預先議立皇儲,省得到時局促。」大臣們對慈禧這突如其來的話語全都絲毫沒有準備,屋裡一時靜悄悄的,沒有一人願意開口。慈禧太后見到無人回應,便再三催促在場大臣。恭親王奕訢躊躇半晌,才叩首說道:「皇上春秋鼎盛,雖一時患病,不久也必將康復。這議立皇儲之事,可以慢慢來。」話音剛落,坐於慈禧身邊的慈安太后終於忍耐不住,竟突然大哭起來。她一邊擦拭眼淚,一邊哽咽著道:「實不相瞞,皇帝今日已經駕崩。你們趕緊商議一下哪個為皇嗣?」慈安太后這話便像是一道晴天霹靂,很多大臣聞之早已忍不住眼淚,當場便號啕大哭起來。倒是慈禧這時表現得鎮定,厲聲說道:「這裡不是哭喪之地,決定由誰繼承帝位才是最重之事。」



(圖)年輕時恭親王奕訢

大臣們都不敢率先發表議論,卻還是恭親王奕訢依仗著往日功勞和太后恩寵,鼓足勇氣率先發聲。他提議道:「皇后產期,想來不會太久,不如暫時秘不發喪,如果誕下皇子,便繼承大清皇位,而若是公主,則再議新君也不遲」。慈禧太后聞言卻大為不悅,提高音調質問恭親王:「國家不可一日無君,怎麼能長期保密呢?要是被外人發現,諸多麻煩便會接踵而來。到了那時,大清國的根基也將會鬆動。」軍機大臣李鴻章等幾位汗臣見此,立馬便撂衣出列,伏地磕頭說道:「太后聖明,臣等欽佩不已。」慈安太后見此情景,也忍住悲痛而插言道:「依我之見,恭親王的兒子載征,便可以入繼大統。」恭親王聞言慌忙說道:「不敢不敢。按照承襲的祖制,最該立的應是溥倫。」慈禧聞言卻不以為然,輕聲說道:「溥倫之族系畢竟太遠,不該被嗣立。」她畢竟是個機警狡詐的女人,生怕繼續再議下去會節外生枝。於是便轉頭對慈安道:「我看醇親王的兒子載湉可以繼立,此事當立即決斷,不能再耽誤時間了。」醇親王奕譞聽完慈禧的話後,立即便伏地叩首,然後結結巴巴地緊張說道:「不……不……」可話還沒說完,他便被嚇得昏倒在地,竟已人事不醒了。



(圖)兒時的載湉(光緒帝)在皇家護衛的看護下騎馬


慈禧見狀,立即命幾個太監上前,七手八腳地將醇親王抬去休息。而恭親王卻極不同意慈禧的意見,決然抗意言道:「難道『立嗣先立長』的祖制已可以全然不顧了嗎?」慈禧言道:「可交由大臣們投票決議。」而慈安對慈禧的辦法也沒什麼異議。大臣的投票順利進行,由於大臣全都畏懼素日慈禧的淫威,投票結果是恭親王兒子載徵得3票,而其餘之人卻全都投給了醇親王的兒子載湉。就這樣,大清國的新任皇帝終於定下了。那麼,慈禧為何偏要立醇親王的兒子載湉為嗣皇帝呢?這是因為如果溥字輩若入繼大統,繼承的將是同治皇帝,到時同治帝名義上便有了子嗣,而同治皇后便將是太后,而慈禧也就會被尊為太皇太后。這樣,她反倒是退到無權無勢的一個虛位上。而醇親王的妻子卻是慈禧的胞妹,她的兒子若成為皇帝,既能親上加親,還不會出什麼岔子。況且,載湉此時還只是個四歲孩童,根本就不能處理國家政務,而從此慈禧便又可以垂簾聽政、繼續執掌大權了。因此,她才不顧公論,冒大不韙而獨斷專行。


(圖)善慶、醇親王和李鴻章


大臣會議結束時,已是晚上十點多鐘,天氣竟變得極寒。可慈禧太后卻害怕夜長夢多,立即便命李蓮英帶領著十六個小太監,去西城的醇親王府,用一頂鮮艷的杏黃轎,把尚在哇哇大哭的載湉接進了皇宮。在太監的扶持下,小載湉在同治帝的遺體前行過禮儀,便就此坐上了大清國的皇帝位,是為清德宗光緒皇帝。一般來說,世人皆有「望子成龍」之願,可醇親王在聽到慈禧太后提出立他兒子為皇帝時,卻為何不感到高興,甚至竟嚇昏在地呢?而且,就在載湉被立為皇帝後沒幾天,醇親王還向慈禧上了一道奏疏,惶恐地請求辭去一切差使。兒子做了皇帝,醇親王又何以如此恐懼呢?其實答案也很簡單。醇親王奕譞是道光帝七子,咸豐皇帝親弟弟。他對晚清時期,尤其是咸豐、同治兩朝皇室貴族間的勾心鬥角,甚至喋血宮廷洞若觀火,甚至已刻骨銘心。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豐帝在熱河病逝前,曾委任八位顧命大臣協助年幼的兒子載淳處理國事。豈料,這八位贊襄政務大臣掌握了朝中軍政大權後,卻遭到了慈禧太后的無比嫉恨。



(圖)咸豐、同治、光緒三朝名王重臣,「鬼子六」奕訢

慈禧這個女人機敏狡詐、野心勃勃,想趁著咸豐帝駕崩、兒子同治帝登基的機會掌握權力。她與心腹太監安德海商議,用苦肉計混淆視聽,派出人手進京和恭親王奕訢取得聯繫,讓其去熱河行宮奔喪。奕訢來到熱河後的一天晚上,便喬裝打扮,進宮和慈禧太后密議定計,兩人遂決定聯手剷除顧命八大臣。這叔嫂二人聯手之下,根本就沒用太長時間,朝廷便宣布了載垣和肅順等八位贊襄政務大臣的罪狀。最後,載垣和端華自盡而死,肅順則被斬首棄市,而其餘五人也都是落得革職或充軍的悲劇下場。在除掉咸豐帝的八大顧命大臣後,兩宮太后名義上一起「垂簾聽政」,而實際上卻是慈禧一人獨攬大權。而恭親王奕訢也因大功而成議政王,在軍機處里一手遮天,甚至有時候竟不把慈禧放在眼中。由此,慈禧和奕訢的矛盾日漸突出,最後竟成了新權力鬥爭的焦點。同治4年(公元1865年)3月,有人彈劾奕訢驕縱跋扈、貪墨獨權,慈禧本想藉機嚴處恭親王,卻遭到英、法等國的阻攔和恭親王黨羽的堅決抵制。最終,以慈禧太后的滔天能量和手腕,也僅是撤了奕訢的議政王頭銜而已。



(圖)頤和園中的慈禧太后


「垂簾聽政」並不是慈禧首創,而是自古便有之。執行它的唯一理由便是皇帝年幼,不能親理國家政務。當同治帝已經十四歲時,按照慣例便應開始親政。然而,慈禧太后卻視權力尤甚性命,根本就不提歸政之事。直到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同治帝已經十七歲時,慈禧才不得不下詔宣布,明年便將歸政於皇帝。翌年,同治帝名義上已算是親裁國事,也確實竭盡全力,可事實上卻還是慈禧太后大權在握,經常會幹預朝政。同治帝與其生母的性格其實極為相似,天性便剛強不彎,對母后既已歸政,卻總是干涉自己極為不解和憤慨,便對慈禧多加隱瞞國家政務,而這竟引起了慈禧太后的日益怨恨。與此同時,同治帝當政受挫,便在內侍文喜和桂寶的慫恿下,計劃重修被英法聯軍燒毀的圓明園,想以此園林引得兩宮太后離宮修養而不再干涉政務。結果,恭親王不明皇帝苦心,竟不停上奏,橫加阻攔。不久,圓明園停修,改修三海。而「欺君」的恭親王卻照舊引領著大清國的軍機事務。至此,同治帝對自己的皇帝生涯徹底絕望了。



(圖)愛新覺羅·載湉


自古,皇帝身邊便不只有治世護國的忠臣,而宵小之徒也從不曾少。絕望的同治帝在這些人的引誘和蠱惑下,竟來到燈紅酒綠的秦樓楚館,整日紙醉金迷、花天酒地、尋花問柳。終於,年紀輕輕的他樂極生悲,竟染上一身惡疾。同治十三年(1874年)12月初,同治帝已病入膏忙、苟延殘喘之時,卻又發生了慈禧太后借故責打皇后,並要嚴厲刑處的事件。同治帝得知此事後驚恐萬分,便想要起身去勸阻慈禧,卻一交倒地,就此昏迷了過去。不久後,他便撒手西去,在養心殿的東暖閣中凄苦死去。之後,才出現了本文開篇所述兩宮太后連夜召開王公大臣會議的情景。而醇親王奕譞親身經歷過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後這十三年中,朝廷里發生的諸多大事,對慈禧的嗜權如命和心狠手辣極為了解。他深知同治帝駕崩後,自己的前途實在難測。而這一點不單是他,就算是恭親王奕訢也是心中瞭然。在立定嗣皇后翌日,他去探視醇親王病情時也感慨道:「你能保住醇親王的爵位,就已經很好了。」



(圖)光緒帝和珍妃


而醇親王最擔心的其實還不是他自己,而是對自己的兒子載湉被立為新帝深感恐懼。同治帝是慈禧太后的親生兒子,西太后對他尚且隨意訓斥,迫於祖宗禮法名義上歸還政務,而實際上卻從未徹底放權。而載湉卻只是慈禧的侄兒。可以想像的是在慈禧淫威下,他這個名義上的皇帝,其實只不過是一具可憐的傀儡罷了。如果載湉日後和慈禧發生矛盾,不但受的苦難要比同治帝還要深重,而且必然會連累到載湉的老子——醇親王自己。一想到這一層,醇親王奕譞在王公大臣會議上才瞬時便急火攻心,被慈禧太后的一句話嚇昏倒地,然後又上奏請求除去自己的一切職務。而最為可憐的人,卻還是同治帝的皇后阿魯特氏。在載湉(光緒帝)即位後不久,慈禧便去同治帝寢宮,卻看見她正拂屍哭泣。慈禧見此厲聲罵道:「你這個狐媚子,都是你害死了我兒子,你還想做皇太后?哼哼!像你這樣的人想做太后,除非海枯石爛方能輪到你身上。」而阿魯特氏眼見光緒帝已經繼承大統,自己肚子里的哪怕是個兒子,也已是白搭,便凄然帶著身孕自盡而死。至此,竟又釀出一幕一屍兩命的皇家悲劇,世人聞之無不潸然淚下,著實是可憐不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流年聽史 的精彩文章:

崇禎臨死前曾寫下遺言, 短短15個字卻製造一樁千古奇事, 引發爭論數百年
杜月笙鬥法蔣經國:「上海皇帝」祭出一記狠招,便弄得小蔣狼狽不堪

TAG:流年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