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泰水族:給病魚下藥量重了會有什麼後果?
很多觀賞魚飼養者在魚生病的時候都不建議下藥,認為是葯三分毒,其實小編認為大家無非就是擔心把控不好用量或是不能確診病因下錯葯,至於如何診斷魚病小編前段時間更新的文章有說過,今天就講講關於用藥的量與藥性的選擇。
魚葯是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觀賞魚類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調節觀賞魚類生理機能的物質(含藥物飼料添加劑),主要包括抗微生物葯、抗寄生蟲葯、微生態製品、中草藥、外用殺蟲劑、消毒劑、營養劑和代謝改善劑及環境改良劑等。它屬於水產用獸葯門類,既有獸葯的共同特點(例如可直接作用於魚體),同時又具有其水生態環境中應用對象的特殊性、施藥方法的不同及藥效更易受到環境影響的特點,因此其防病治病和改善養殖環境的藥物更具水產養殖環境的特色。
用觀賞魚魚葯的基本作用 主要是用來殺滅和抑製造成疾病的病原體。比較理想的魚葯,應是對魚類無明顯毒害,但是能通過干擾病原體的新陳代謝來抑制它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從而有利於發揮觀賞魚體的病功能,達到消滅和排除病原體的目的。
(1)預防作用
在養殖水體中(包括室內觀賞魚缸和水族箱及室外大面積來殖池),各種病原體隨時都可能存在,但是,這些病原體只有達到一定的致病量後魚類才會發病。如果在這些病原體尚未達到致病數量時就及早用較低劑量的藥物進行預防、殺滅或抑制病原體的繁殖與生長,觀賞魚就不會發病。
(2)治療作用
觀賞魚類患病後,要及時科學診斷,採用標準劑量來用藥,可以較好地殺滅和抑制病原體的生長繁殖,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觀賞魚病的治療作用可以分為兩種:
一是對因治療,即針對消除發病原因的治療,也叫治本,例如可通過外用藥物直接殺滅中華鰠、錨頭鰠等;
二是對症治療,即通過改善疾病的某些癥狀來進行治療,也叫治標,例如可用漂白粉等外用殺菌藥物治療腸炎病等,但它只能殺滅水體中和魚體表面的病原體,減輕某些癥狀,並不能徹底根治,必須同時使用內服殺菌藥物才能徹底治癒。
市場上銷售的觀賞魚藥物種類作用干不同養殖水體和不同的養殖對象。其作用常受到藥物、魚體、病體、病原體和環境因素的影響
觀賞魚藥物的作用與其理化性質密切相關,因其可以影響藥物的吸收和代謝。如重金屬鹽類易與機體蛋白質發生化學結合反應,使之沉澱,因而可發生刺激、收斂或腐蝕作用;對氨基苯甲酸是某些細菌的生長物質磺胺類藥物由於與其化學結構上的相似,能發生競爭性抑制,而表現其結構作用。當然,藥物的製作工藝不同也可影響藥物的效果。例如,粉碎細度、混合均勻度、製作溫度等不同,藥物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別。
藥物的劑量是指給葯時對魚體產生一定反應的藥量,通常是防治疾病的用量。因為藥物要有一定的劑量被機體吸收後,才能達到一定的藥物濃度,才能出現藥物作用。如果劑量過小,在體內不能獲得有效濃度,藥物就不能發揮其有效作用。但是如果劑量過大,超過一定限度,藥物的作用可出現質的變化,對機體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毒性。因此要發揮藥物的有效作用,同時又要避免其不良反應,就必須嚴格掌握用藥的劑量範圍。通常藥物的劑量可分為最小有效量、極量、常用劑量、最小中毒量、中毒量、致死量。能產生效應的最小劑量,稱為最小有效量;機體能忍受而不顯中毒癥狀的最大劑量為常用劑量是指臨床常用有效劑量範圍;藥物已超過極量,使機體開始出現中毒的劑量,所謂的是葯三分毒。


※如何挑選一條品質高級的龍魚?
※航泰水族:這四點可以讓你在養魚的生涯不走彎路
TAG:觀賞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