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用哪種眼光看世界

你用哪種眼光看世界

如何衡量世間之物,古往今來,沒一個靠得住的標準。物之好壞,人之美醜,皆因人而異,因時而異。

一個人如果喜歡從事物中發現其博大的一面,那麼,一根頭髮絲在他眼中或許也巍如高山;一個人要是習慣從小處去思考萬物,那麼即便是浩渺天地,在他看來也可如米粒般渺小。

一個人內心高貴的人,即便國王來到他面前,他也不會低下頭顱;一個胸腔里塞滿猥瑣念頭的人,就算有著所謂的高貴出身,他也端不出昂揚於人前的氣派。

有的人外貌奇醜,可是愛他的人會覺得他魅力四射;有的人姿容俊美,可他的反對者們總能從他身上找出許多令人生厭的毛病。

說到底,差異不在外物,而在人心,在於人用一種什麼樣的眼光去看待。

聊齋中有一個醜婦喬女的故事,就很是顛覆人們對於美與丑的定義。

喬女生來奇醜無比,又天生跛足,不但被男人厭棄,就連親生父母也不給她個好臉色。年近三十才嫁了個死了老婆的鰥夫。即便如此也不得長久,那男人沒幾日也撒手歸西,又給喬女添了個克夫的罪名。

按說喬女遭此厄運,會更不招人待見,可是偏偏後來有位富家公子孟生看中了喬女的人品,再三央人上門求親,要娶喬女為妻。喬女自慚形穢,始終沒有答應這門親事,更讓孟生敬重不已,最後竟抑鬱成疾,抱病而終。

喬女在孟公子生前不願與他相守,孟生死後,她卻毅然替他擔負起奉養老母,撫育幼子的重任。並以過人的智慧成功將謀奪孟生家財的惡人擊敗,為孟生的後代保住了安身立命之基。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喬女的青絲熬成了白髮。她讓孟生的母親安享了晚年,也將孟生的兒子養大成人。喬女功成身退,便回到了自家那間破舊的茅屋,不接受孟生兒子奉養。

令喬女做出如此義舉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她對孟生的朋友說的那句話:

「孟公子知我!」

擁有一顆體已的心,即便為之赴湯蹈火歷盡艱辛,也甘之如飴。這應是一個性情女子最樸實的情感流露吧。喬女貌丑,其德行卻美麗芳醇,光彩照人,令人仰之彌高。其美其丑,不辯自明。

可是,我們免不得也要為她擔憂:倘若沒有孟生這個百年不遇的知己,喬女恐怕終其一生也只是個窮鄉僻壤之間的醜婦了。她的美麗心靈不會改變,但她的人生,卻要像一顆蒙塵的珍珠,一輩子不會有發光的機會了。

可見,美與丑不但因人而異,更會有時運在暗中施以影響,會因時而異。

一種行為,在一個特定的時期會產生一個好的結果,可若是換一個人,換一個地方,一個時間,也許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了。

遠古時,聖明的堯把帝位禪讓給舜,舜也成為了堯一樣的聖主,把天下治理的一派祥和,充分顯示了禪讓制度的好處。可是戰國時期燕王噲把王位禪讓給相國子之,卻將國家拖入了戰亂的深淵,最終導致滅國。

產生這樣的結果,難道是禪讓這種行為的過失么?當然不是。原始社會民風淳樸,人們惟德高者是瞻。誰的德行受到人們的推崇,誰就具有了領導者所必備的精神導向,人們就樂意追隨他。再看看戰國時代的社會背景。周室衰微,諸侯紛爭,弱肉強食,民不聊生。這樣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天下只認強權,不問人道。燕王選擇在這個時機突發奇想效仿先賢,其人其事,令人哭笑不得。難怪隔代甚久的司馬遷與司馬光在記述這段歷史時,會一反史家歷來之沉穩,筆調竟不約而同透著沉重。

說到這裡,再重新撿起前面的話題,我們發現,正邪美醜雖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可是不論任何時候,面對任何人,在不確定的標準背後,都有一種力量在牽引著人們沿著一條大道前行。這條大道由古至今,只有發端沒有盡頭。絕無筆直規範,卻始終彎彎曲曲保持著向前的勢頭。人類歷史也因了它的彎曲而變得波瀾壯闊,充滿美感。也正是對這條大道的矢志不渝的追尋與追隨,人類才變得愈來愈像人類,愈來愈接近光明。

(本文系小七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酸菜豆腐 的精彩文章:

TAG:酸菜豆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