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鵲橋」衛星今天發射!以後「嫦娥」可以給地球「打電話」了!

「鵲橋」衛星今天發射!以後「嫦娥」可以給地球「打電話」了!

北京時間5月21日凌晨5時28分左右,我國嫦娥四號中繼衛星」鵲橋「由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CZ-4C),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前往地月拉格朗日點(L2),此番「鵲橋」衛星發射的目的,是為了在未來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和地面測控站之間搭建一座傳輸信號與數據的橋樑。

為什麼嫦娥四號需要建立這樣一座「空中鵲橋」?這還要從我國的「嫦娥工程」開始說起。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自然衛星,一直以來照亮夜空,在我國歷史中留下了許多美好浪漫的傳說。自2004年開始,我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是一個非常宏偉的規劃,一直規划到我國將送人上月球並在月球表面建立基地,而目前,我國處於嫦娥工程的第一階段——「無人月球探測」。

2007年10月24日,我國「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到2012年,嫦娥三號發射升空並且將玉兔號月球車送上了月球表面展開勘測任務,更是獲得了人類40多年以來最清晰的月球表面照片,獲取了大量科學信息。而發展到了嫦娥四號衛星,我國要首次探測月球背面。

月球作為地球的衛星,已被地球「潮汐鎖定」,這種情況下月球一直只有一個面對著地球,加上天平動的作用,只有約59%的月面能被人們觀測到。而月球背面41%的地方始終都無法看到。這樣的特性,導致月球背面探測具有很多獨特的科學價值。比如可以通過月球屏蔽來自地球的大量電磁干擾,從而監聽那些很微弱的宇宙信號,這將對研究恆星起源和星雲演化有著重要幫助。或者是月球背面的地質特徵與月球正面有著諸多不同,可以通過採集這些保存完好的地質記錄來了解地球和月球的演變過程,分析地球的早期歷史。

人類已經通過探測器對月球展開了大量探測,並且能夠將探測器送上月球表面展開探測活動,但是迄今為止,沒有探測器能夠在月球背面著陸。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月球背面著陸後,與地球之間的通信是一個大問題。我國在成功對月球展開大量探測並能將月球車送上月球表面後,嫦娥四號探測器將開始這項前無古人的工程——在月球背面進行首次軟著陸。而現在發射的中繼衛星鵲橋就要負責在地球和嫦娥四號之間傳輸信號。

這顆衛星將定位在距地心約45萬公里、距月心約6.5萬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這個點非常特殊,位於地球球心和月球球心連線且靠近月球的一個特殊位置上,簡單點說,選擇這個位置,意味著既能「看到」地球,也能「看到」月球背面,因而能成為信息中轉站。它就像神話傳說中的「鵲橋」那般,聯繫起千萬里之外的地球和嫦娥四號。

當然,前人一直沒有開展月球背面探測活動,除了通訊問題外,如何登陸也是一個大問題。根據此前的一系列探測,科學家們已經清楚了解了月球背面的情況,但事實上是,月球背面的地形遠比正面複雜,各種環形山和山谷遍布,探測器要在表面著陸難度不小。不過,既然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已經發射在即,相信這個問題已經得到了完美解決。

在月球背面著陸的嫦娥四號除了進行我國的一系列任務外,它還將搭載荷蘭低射頻電探測儀、德國月表中子與輻射劑量探測儀、瑞典中性原子探測儀和沙特月球小型光學成像探測儀4台國際合作科學載荷,在月球背面這種特殊環境下展開一系列國際探測任務。

在嫦娥四號之後,我國還將有嫦娥五號,它的目標將再度升級——將著陸月球表面,展開對著陸區的調查和分析並採集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氣象愛好者 的精彩文章:

日本氣象廳評定傑拉華為三月「風王」,2018是颱風大年?
40年來最小?北極4月海冰飛速融化,地球危機一觸即發!

TAG:中國氣象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