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村300萬!江西這21個村獲中央財政支持!你的家鄉要火了!

每村300萬!江西這21個村獲中央財政支持!你的家鄉要火了!

南昌資訊

每晚10點,我們準時相見

粉絲福利

南昌資訊公眾號回復"紅包",

即可領取支付寶現金紅包!

江西這21個傳統村落馬上就要火了!

因為他們顏值很高,還被中央選中發錢!

GIF

最近,中央六個部委聯合發文

公開了2018年將獲得中央財政支持的傳統村落

其中,江西從無數個村落里選出了

21個傳統村落光榮上榜!

江西入選的21個村分別是

2018中央財政支持的江西村落名單

?南昌市進賢縣前坊鎮西湖李家

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汪山村?

宜春市奉新縣宋埠鎮牌樓村

宜春市靖安縣仁首鎮雷家村

撫州市金溪縣滸灣鎮黃坊村

撫州市金溪縣合市鎮龔家村

撫州市金溪縣合市鎮游墊村

撫州市金溪縣左坊鎮後車村

撫州市金溪縣陸坊鄉下李村

撫州市金溪縣陳坊積鄉岐山村

撫州市金溪縣琉璃鄉蒲塘村

撫州市金溪縣合市鎮大耿村

撫州市金溪縣合市鎮戌源村

撫州市金溪縣琉璃鄉北坑村

撫州市金溪縣琉璃鄉謝坊村

贛州市寧都縣黃陂鎮楊依村

贛州市石城縣小松鎮丹溪村

吉安市吉安縣浬田鎮田岸上村

吉安市泰和縣馬市鎮蜀江村

上饒市婺源縣賦春鎮上嚴田村

上饒市婺源縣賦春鎮甲路村

GIF

什麼是中國傳統村落?

據了解,中國傳統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較早,擁有較豐富的文化與自然資源,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經濟、社會價值,應予以保護的村落。中國傳統村落是農耕文明的精髓和中華民族的根基,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與自然生態景觀資源,是我國鄉村歷史、文化、自然遺產的「活化石」和「博物館」,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這一批中國傳統村

將獲得國家的重點關注重點栽培

如專項建設基金支持、金融扶持政策等

自2012年起,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6部門

啟動傳統村落保護工作。

5年來,

大部分傳統村落被列為保護對象,

中央財政對傳統村落保護髮展

給予了大力支持,

至今已對前4批的3155個村落

給予每個村莊300萬元保護扶持

GIF

西湖李家

南昌市進賢縣前坊鎮

西湖李家是一座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古村莊,位於青嵐湖和軍山湖之間。全村山水相濟,樹木蒼翠,田園秀美,鄉風古樸,民俗濃郁,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優勢。

自2006年以來,積極相應黨中央的號召,打造社會主義新農村。按照「傳承華夏文化,恢復古村精華,重墨青山綠水,美我故鄉天下」的宗旨,圍繞「古村神韻,田園稻香,塘中蓮藕,山間鷺翔,農家飯菜,湖邊泳場」的建設思路,突出了「馬頭牆,紅石路,碧綠水,滿村樹」的特色,按照先村莊,後田莊,先村容,後文化的做法,進行大量卓有成效的建設。

汪山村

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

汪山土庫是汪山村最為壯觀、最為典型的古建築,原佔地108畝,房間1443間,現保存、修復的近50%.規模浩大、氣勢偉絕,在江南乃至全國都極為罕見,且結構布局科學精巧、明朗大氣,集皇家宮廷建築、徽派建築、蘇州園林及贛南圍屋之精粹,與鄱陽湖風雅恬靜的田園風光和諧統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建築風格,素有「江南小朝廷」之美譽。

著名古建專家雷運棠先生在考察汪山土庫後說,「這是江西近現代人文建築史上的一筆重彩,整個建築大氣磅礴,雕刻工藝富貴而莊嚴、清晰簡潔又不失神采,堪稱建築史上一朵奇葩。」

牌樓村

宜春市奉新縣宋埠鎮

牌樓村位於奉新縣宋埠集鎮東側,距集鎮中心僅600米,是明末清初著名科學家宋應星的故里。

牌樓村內有大量明清古建築和文物古迹,其中11個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明代時,村內建立了「三代尚書」「方伯第」「世進士第」和「世科坊」等仕宦牌坊、科第牌坊,為周圍其他村所無。然而經時間的變遷,這些石牌坊部分損毀嚴重。牌樓村文風鼎盛,全村共出過48名舉人、15名進士,乃「文章節義之邦」。

雷家村

宜春市靖安縣仁首鎮

至今有300多年的歷史,為早清時代古民居群,至今保存完好。雷家古民居為江南典型「四水歸堂」式住宅,磚木結構,左右對稱,青磚碧瓦,門窗設置、圖案雕琢十分講究,各戶風格大致相同,地方特色鮮明,民居之間由鋪滿青石板的小巷相連,「雨後天霽,鞋不沾濕」。

在民居另一側有一座保家樓,建於明代萬曆年間,主要用於瞭望敵情,禦寇保家。此樓高約20米,分為四層,由巨塊紅磚砌成,底層為實心基體,高約5米,上二層需8米樓梯攀登,高層的窗戶呈「八」字形狀,里大外小,進可攻,退可守,大磚砌成的牆壁,厚而結實,槍打不穿,炮轟不壞。

黃坊村

撫州市金溪縣滸灣鎮

中國傳統建築文化旅遊目的地,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素有明清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稱的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滸灣鎮境內,前繞撫水,背枕靈谷峰,重山疊嶂,境界開闊,可謂鍾靈敏秀,山輝川媚。自古就流傳著「黃坊府,上尚縣,印山勝似金巒殿」之說,可見其規模之大。

龔家村

撫州市金溪縣合市鎮

龔家村,金溪縣的一個被四鄰村民稱為「官帽村」的村莊。龔家建村於宋開寶年間(968--976年),由資溪茶坑龔家徙此。因建村於東嶺東麓,故名。

游墊村

撫州市金溪縣合市鎮

不知是歷史無意的遺忘還是歷史巧妙的安排,金溪縣合市鎮的一片小丘上竟然保留了一個完整的明代村落——游墊村。歷經幾個世紀風雨戰亂的洗禮,村落中的「進士第」、「侍郎坊」、「尚書府」、「方伯巷」、「大夫第」五座門樓依舊向後人展示昔日主人的顯赫。如今,半數村民還依然在古村生活,村前池塘邊,村婦浣衣,水光瀲灧,映照著一排不甚高聳卻十分整齊的明代封牆屋,封牆屋的縱向發展又構成五條青石小巷,每一條小巷口都有一座標示官第的門樓。

後車村

撫州市金溪縣左坊鎮

後車村位於左坊鎮南部,距縣城21公里。村前一條小河由南向北流入蘆河,村後古木參天,有溪南名里之稱。村內自然環境獨特,山清水秀,資源豐富。

下李村

撫州市金溪縣陸坊鄉

下李村隸屬於金溪縣陸坊鄉,始建於南唐,歷時已逾千年。村東是信江水系衝擊性平原——霞峰大坂,良田萬畝;村西靠霞峰嶺和高坊河(又名「青田水」),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村中屋舍儼然,有古祠堂、古書院、古宅第、古官廳78幢,構成一個集中連片的明清古建築群。

岐山村

撫州市金溪縣陳坊積鄉

岐山村,有目前陳坊積鄉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築,村中由西向東共有7條古巷道,兩旁排列著30餘棟明清古建築,古建的門楣匾額上有「大夫第」、「忠信堂」、「中憲第」等石刻。「忠信堂」現為金溪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忠信堂」有一條20餘米的天井,兩排廂房樑柱雕刻奇特,雕花托柱構建在我市十分罕見。

蒲塘村

撫州市金溪縣琉璃鄉

千年古村蒲塘村,歷史上曾有「文武世家」之譽。至今在村裡,除了造型精美的60多幢明清古建築外,還隨處可見珍貴的千年古樹,無一處不折射出村落的古老與繁茂。這個村莊的古宅,蘊藏流傳了數百年的神靈故事。

(清代嘉慶年間造的石拱橋,200多年了,至今仍能行走車馬。@鄉土游)

大耿村

撫州市金溪縣合市鎮

金溪合市鎮大耿村是明代榜眼徐瓊故里,大耿自宋建村以來,房舍因地而建,高低錯落,鱗次櫛比,具有濃郁的地方風味。

戌源村

撫州市金溪縣合市鎮

戌源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合市鎮境內。一個小溪穿村而過,石板鋪路,將村子一分為二的頗具特色的村莊。據[周氏宗譜],南唐時(公元937-975年),周氏由撫州沙井巷徙此。因建村于山溝水源處,故名水源,後雅稱戌源。

北坑村

撫州市金溪縣琉璃鄉

北坑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合市鎮境內,一排整齊的古民居依山傍水,矗立在公路旁,古民居連成一排連綿200米長的建築群,僅有一個總門樓為唯一的進出口,民居均為二樓建築,牆面上開著長方形小窗,如瞭望台和射擊孔,對外界進行監視,而門前那口清澈的水塘像護城河一樣環繞在村前,就像《水滸傳》里描繪的易守難攻的梁山寨一樣。

謝坊村

撫州市金溪縣琉璃鄉

謝坊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下轄村,謝坊村為南宋忠臣謝疊山後裔村,其堅貞不屈,絕食而死,在歷史上與文天祥忠義並稱。

楊依村

贛州市寧都縣黃陂鎮楊依村

楊依村位於寧都縣黃陂鎮東北部,整個村莊依山傍水,座東南朝西北,南靠連綿起伏、林木蔥鬱的後龍山,北臨川流不息的珍溪河,河堤上古樟高大,枝葉如冠,翠竹密布修長,樹根竹鞭相互纏繞。從高處俯視整個村莊,房屋錯落有致,青磚灰瓦,飛檐翹角,鱗次櫛比,風牆火壁。走進村中,古巷幽深,青石路平整縱橫,路面還不時鋪就各種圖案。而祠堂門面寬大,垛子高聳,祠堂內外,雕樑畫棟,石雕、磚雕、壁畫構圖清新合理,線條流暢,美觀大方,所刻所畫人物、動物無不栩栩如生、體態動人,顯示出雕工畫匠的高超技藝,令人嘆為觀止。

丹溪村

贛州市石城縣小松鎮

走進丹溪村,便走進客家祠堂建築的博物館,全村有大小宗祠上百座,多為兩進或三進的客家建築。主體為磚木結構,其中木結構不用一顆鐵釘,全為木榫接頭、雕樑畫棟。門、窗、天花板都配有鏤空雕刻,玲瓏精緻。

田岸上村

吉安市吉安縣浬田鎮

田岸上村位於吉安市吉安縣浬田鎮。村子依山傍水,樹木蔥鬱,村子裡具有傳統廬陵風格的建築物50多幢,其中有40多幢民居、6幢祠堂、1座書院,多為清朝末年或民國初期所建,村莊歷史悠久,曾於2016年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蜀江村

吉安市泰和縣馬市鎮

江村位於吉安市泰和縣馬市鎮,為廬陵八大文化古村之一。自明清以來,蜀江村的格局便沒有變過,布局以宗祠崇德堂為中心向四周延伸。始建於明朝的古祠現保存5座、遺址4座。清朝建的古民居23棟,基本完好。2016年11月,蜀江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上嚴田村

上饒市婺源縣賦春鎮

位於婺源縣西北部的嚴田村,是李姓最早由外遷入婺源的居住地,始遷者為李德鸞。光緒《婺源縣誌·寓賢》中「李德鸞」條記載:「李德鸞,字匡祿。才氣過人。其先世京,本大唐裔,因黃巢亂避地歙之黃墩,由黃墩遷於浮梁之界田,至德鸞始寓婺源嚴田。時婺隸南唐,升元二年戊戌(公元938年),詔舉卓異,有司以鸞應制,歷揚中外,所至有聲。累官為散騎常侍,贈金紫光祿大夫。厥後子孫蕃衍,英賢輩出。」

甲路村

上饒市婺源縣賦春鎮

甲路村東距婺源縣城40公里,西距景德鎮市58公路,是千年古村,村中有古驛道,舊時是上通徽州下通饒州的必經之地,「甲路」也因此而得名。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民族英雄岳飛討李成路經甲路時,曾於「花橋」吟詩抒懷:「上下街連五里遙,青簾酒肆接花橋,十年征戰風光別,滿地芊芊草色嬌」。

甲路工藝傘名揚天下,有民謠唱到:「景德鎮的瓷器,杭州的絲綢,甲路的傘不用揀」。

江西居然有那麼多絕美有韻味的村莊

現在國家發錢支持他們發展了

你最看好哪一座村莊呢?

老闆說了,您點一個

小編能漲5毛錢的工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昌資訊 的精彩文章:

TAG:南昌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