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霍金,一位走向未來的科學家

霍金,一位走向未來的科學家

讀完茨威格的回憶錄《昨日的世界》,緊接著讀了這本霍金的自傳《我的簡史》,讀書順序純屬巧合,卻無意中發現二者之間有些有意思的關聯:茨威格於1942年去世,而霍金就在同一年出生;一個是用文字來傳承人類精神文明的文科生,另一個是用公式來探索人類存在意義的理科生;兩個人都叫斯蒂芬(斯蒂芬·茨威格 & 斯蒂芬·霍金)。如果說茨威格是帶著我們回憶過去,那麼霍金已經將我們的目光引向未來。

讀這本書以前,我腦海里的霍金是一個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首先因為他曾給出驚世駭俗的預言:「地球將於200年之內毀滅,人類若想繼續存活,應該移民外星球」。這個預言之所以驚世駭俗,是因為它並非來自某個古老的傳說,也不來自某個宗教神學,而是來自一位正兒八經的獲得過愛因斯坦獎章的科學家。這位科學家還在理論上證實了時光穿梭的可能性,他告誡人們不要聯繫外星人、警惕人工智慧的崛起、新的人種一定會出現等等」。不知道有多少科幻小說和電影的靈感都來源於霍金的思想。

其次是因為他患有漸凍人症(運動神經元病)。這個世界上還沒有第二個人像他一樣在全身上下只剩下三個手指能動的狀況下,依靠語音合成器到世界各地去演講,還出了那麼多書。我會神經兮兮地想:是不是因為某個注視著我們人類的高等生物,認為霍金可能會發現並泄漏宇宙的秘密,於是就剝奪了他說話和行動的能力,而霍金一直在和這個神秘的力量做鬥爭。

還有就是,霍金出生於伽利略的忌日,又於今年逝世於愛因斯坦的誕辰日。這也許只是一個巧合。

《我的簡史》這本書呢,內容真的是很「簡」,沒有豐富的情感表達,從頭到尾都是在冷靜地陳述事實,沒有一句廢話,但偶爾也會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一份幽默。

這本書看起來很薄,但我也花費了一些時間才將它讀完,原因就是......作為一位頗有建樹的理論物理學家,他的個人傳記是繞不開那些學術內容的。譯者吳忠超是霍金在劍橋帶的博士生,這很合理,一般人也翻譯不好他的著作。

書中關於霍金個人生活方面的內容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更多的還是在講他的學術研究生涯:如何一步步證實了黑洞的存在,以及為何要提出宇宙無邊界設想。我很想把書中每句話都讀通,所以常常半天翻不動一頁,眼睛落在一句話上讀好幾遍,還在想:這是啥意思捏?

如果你對霍金的個人生活感興趣,可以去補看小雀斑主演的電影《萬物理論》,那是根據他的第一任夫人簡·王爾德的回憶錄改編的,霍金在觀看這部電影時也流下了眼淚。

霍金的父母都是牛津畢業的學術型人士,從他的輕描淡寫中能感覺到他們家的氛圍有一種令人緊張的嚴肅感,普通人怕是難以融入。除了兩個同胞妹妹,霍金家還有一個領養的小弟弟。書中這樣描述:「他和我們其他三個孩子非常不同,是完全非學術、非智力型的,這或許對我們是一件好事。」

另外,霍金的幼年回憶中還有一位街坊小朋友,他認為這個小朋友的與眾不同對他是一種啟示。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這個孩子的父母並非知識分子,人家酷愛足球和拳擊,那都不是霍金的父母所喜歡的運動項目。也許正是因為霍金從小到大都生活在學術類人群中,才會對生命中出現的非學術類的人記憶猶新。

霍金十歲時參加了當時專門為了篩選高智商兒童而舉辦的「11+」考試,然後就分到了學術型A組班。十七歲時拿到了牛津的獎學金而進入大學。

圖中的霍金明顯比他的同學要小

從牛津大學畢業的時候,霍金沒能直接拿到一等學位,但是他的成績處於第一等和第二等的邊緣,需要由考官面試來確定他應該得第幾等。面試時,考官問及他的未來計劃,他說:「我要去做研究,如果你給我一等,我就去劍橋,如果得到二等,我就留在牛津」,於是他得到了一等。

快樂無憂的牛津大學時光(未患病時),你能找到霍金嗎?

讀了這本書以後,霍金在我心中的神秘感就消失了。在劍橋,在他的同事們眼中,他只是另一位科學家而已。很多理論的驗證過程都是他和他的同事或學生一起完成的,但為啥就霍金出名了呢?除了他的病患可以作為一個噱頭之外,更主要的還是因為他寫了《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等等這些面向大眾的科普讀物。他坦言自己一開始想要寫一本在機場書店就能買到的暢銷書,是為了給自己的女兒賺點學費。

要讓普通大眾能夠讀懂他對宇宙的思考並非易事,很多專業內容無法跳過不提。比如他認為宇宙是高緯度的空間,需要引入虛時間的概念(和普通實時間成直角方向),他一開始很頭疼如何向大眾解釋這個「虛時間」,最後他只好說:你只要明白虛時間和我們平常說的實時間不是一回事就可以了。

霍金是不相信上帝的,他提出的「無邊界設想」意為宇宙是從無中生有的,在這樣的設想里,沒有給上帝留下任何位置。他的《時間簡史》試出版時,有評論家說「我們從何處來,往何處去,霍金揭示的答案......如果霍金是對的......我們就真正理解了上帝的精神」,他在校對時幾乎要刪去上帝這句話,但是他自己也知道,如果真的刪去了,恐怕銷量會減半。

由於霍金所有的成就都是基於理論演算,以目前的技術條件還沒有任何實驗能夠證實他的理論或猜想,所以他也沒能獲得諾貝爾獎。霍金年少時的兩個朋友曾用一袋糖果打賭他是否將一事無成,寫作此書時,霍金已經70歲了,他說:「我不知道這個賭局是否塵埃落定,如果已經落定,贏家究竟是哪一方「。活著並從事理論物理研究對霍金來說是美妙的,他還有太多想要去做而未完成的事情。

體驗零重力,為上太空做準備。

哲學家帕斯卡曾說:「人只是宇宙中的一顆微粒,可人的頭腦卻能思考整片宇宙」。這句話用在霍金身上再合適不過了!他早年的研究證明了經典廣義相對論在大爆炸和黑洞奇點處崩潰,後來的研究證明了量子論如何能預言在時間的開端和終結處發生什麼,他非常滿意自己能夠為人類理解宇宙添磚加瓦。儘管一生病患纏身,也經歷了波折的情感歷程,到最後他說:我的一生是充實而滿足的。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如果到了遲暮之年,能發自內心地說出這樣一句話,那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

霍金坐在輪椅上的樣子大家已經很熟悉了,我就放一張他年輕時的照片作為結尾吧。如果真的可以實現時間旅行,不知道霍金是想去未來的世界看一看,還是想回去看望一下年輕時的自己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小時不識劇中意,再看已是劇中人——《貓和老鼠》中感慨頗深的一集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