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年老體衰,可別補過了

年老體衰,可別補過了

年老體衰,可別補過了

許多老年人為了增強抵抗力,提高生活質量,想吃點滋補中藥調理一下。這是可以的,有時甚至是很有必要的。但進補是有講究的,亂補一通可能適得其反。

年老體衰,可別補過了

因為補法是中醫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種經典治療方法中的一種重要且適用範圍較廣的方法。補益葯是臨床常用藥物中的一大類藥物,僅常用中藥飲片即有百餘種,如人們較熟悉的人蔘、黃芪、党參、白朮、山藥、大棗、蜂蜜、當歸、熟地、白芍、枸杞子、制何首烏、桂圓肉、蛤蚧、冬蟲夏草、鹿茸、阿膠、鹿膠、龜膠、蓮子、黃精、玉竹等;屬補益類的市售中成藥品種則有幾百種,如參苓白朮丸、人蔘養營丸、六味地黃丸、參桂鹿茸丸、歸脾丸、八珍益母丸等。

虛證有哪些表現

中醫所講的虛證,包括氣虛、血虛、氣血兩虛、陽虛、陰虛、陰陽兩虛及氣血陰陽皆虛等,有的還往往互相兼夾。

氣虛者常表現為肢體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語音低微、動則氣促、面色萎白、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弱,甚或虛熱自汗,或脫肛、子宮脫垂等。血虛者則可見面色萎黃、頭暈目眩、唇甲色淡、心悸、失眠,舌淡、脈細,或婦女月經不調、量少色淡,或閉經等。

陽虛有脾陽虛和胃陽虛或脾腎陽虛之分,但人們所熟知的多為腎陽虛,見面色公式白、形寒肢冷、腰膝酸痛、下肢軟弱無力、小便不利,或小便頻數、尿後餘瀝、小腹拘急,男子陽痿早泄,婦女宮寒不孕,舌淡苔白、脈沉細等。陰虛多見形體消瘦、頭暈耳鳴、潮熱顴紅、五心煩熱、盜汗失眠、腰酸遺精、咳嗽咯血、口燥咽干,舌紅少苔、脈細數。

針對上述氣、血、陰、陽的四類虛證,在中藥學和方劑學中,一般也將單味葯和成方分成補氣、補血、補陰、補陽四類,有的尚分為氣血雙補、陰陽雙補或氣血陰陽均補等類別。

醫生辨證後再施補

中醫藥學在疾病治療中特彆強調辨證論治、對症選葯,我們在選用藥物或食物養生時更應辨證施藥或辨證施膳。因為治療用藥是應急性的,常有間斷性或階段性,在疾病癥狀基本消失後即會停葯,而養生進補則是連續性或較長期的,如辨證不準,選葯不對,不僅達不到養生目的,反而會打亂機體的陰陽平衡。

人有男女、稟賦體質、年齡及生活習慣等多方面差異。在選用滋補藥時,不要跟風,更不要道聽途說,目前尚未發現能醫百病的良藥。可以先弄清自己的體質類型、健康狀況、衰弱的程度,權衡自己的優勢和弱勢,在一定時期內選定相對適宜或效果較為理想的品種。所以,在葯補前,建議到正規醫院請經驗較為豐富的中醫大夫進行辨證,並開出一個調攝的處方,或推薦選用1種~2種成方製劑。

年老首選淡補緩補

中醫運用補法時,有清補、淡補、緩補、峻補之別。一般人的亞健康狀態,或病情較為穩定的慢性疾病,或年老體弱者,多宜採用淡補、緩補的辦法,選用一些藥性平和或葯食兩用的藥物,如蓮子、山藥、薏苡仁、紅棗、桂圓肉、枸杞子、玉竹、百合、沙參、党參、麥冬、熟地黃、黃精、白扁豆等。在氣血陰陽並不是很虧虛的情況下,長時間採用多品種、大劑量、補益作用很強的滋補藥進行峻補是不適宜的。

有些情況不宜進補

滋補藥雖能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但使用一定要有針對性。因為我們運用滋補藥的目的主要還是補虛扶弱,協調陰陽平衡。在體質尚較強健,未有明顯虛弱癥狀表現時,盡量不用或少用滋補藥;在風寒、風熱或風寒挾濕等表證未痊癒,或有發熱等實證情況下,則不宜服用滋補藥。

在進補過程中也有過猶不及的例子。如有人在風寒感冒期間,自行服用黃芪等補益葯,導致汗孔閉塞,風寒之邪不得發散,導致病情惡變,經住院治療2~3個月才脫險。還有的患者因濫用人蔘補益,導致血壓升高、眼睛充血、口唇腫脹,出現人蔘濫用綜合征者。

文/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藥學部主任藥師 劉紹貴

編輯/管仲瑤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長期使用奶瓶 當心寶寶「變醜」
雨後春筍 滋陰潤腸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