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8848.13,測繪人把榮光刻在世界之巔!

8848.13,測繪人把榮光刻在世界之巔!

1998年5月17日,美國銥衛星星座部署完成,該星座是美國第一個全球移動衛星電話系統。

太空浩瀚,吸引著人們探索的目光;征途漫漫,蒼茫的大地之上也有一群人丈量著祖國的河山。今天我們的太空帶您了解經天緯地的測繪人。

在珠峰大本營眺望珠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峰亘古以來就充滿神奇色彩,藏族人民用長得最俊美的「第三女神」——珠穆朗瑪的名字來稱呼它。然而,它的海拔高程,直到1975年都一直沒有實測數據,故而成為世界各國爭相關注的焦點。

19世紀初葉,一名叫額菲爾士的英國殖民主義探險家,竄到珠穆朗瑪峰山腳下概略測量了一下,就宣布珠峰高程數據為8882米,隨後西方國家還將這座世界最高峰改名為「額菲爾士峰」。

「20世紀新中國的版圖上,豈能容忍殖民主義的痕迹存在!」

1952年,中國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出版總署通報「額菲爾士峰」應正名為「珠穆朗瑪峰」

一提起這段屈辱歷史,人們似乎能感到珠穆朗瑪峰正泣血召喚祖國的測繪勇士為它「正名」。然而現實是,受當時測繪條件限制,在我國地圖上也只能引用國外測定的8882米的珠峰高程數據。

要想「雪恥」,就必須組織自己的力量對珠峰進行實地測量。

在大本營「珠穆朗瑪大街」南端,五星紅旗高高飄揚

1974年底,黨中央、國務院果斷下令:要克服一切困難,在國家登山隊第二次攀登珠峰之際,組織登山、測繪、科考力量向珠峰進軍,一定要在1975年精確測定出珠峰海拔高程。

王玉琨在東絨布冰川的大冰塔頂上的留影

這一光榮的歷史使命,落到光榮的測繪人身上。大家聽到這一消息後,群情振奮,紛紛請戰,其中以測繪科技人員王玉琨最具代表性。王玉琨是廣西合浦縣石灣鎮人,從測繪學院畢業後,他非但沒有選擇去離家近的單位,反而主動請纓到西藏工作,平時完成任務非常出色。

為珠穆朗瑪峰「正名」當得知單位要參與首測珠峰任務,王玉琨興奮得睡不著覺,正在廣西老家休假的他沒來得及等組織召喚,就主動趕回單位,先後3次向領導請戰,堅決要求參加任務。隨後當他領受任務到北京出差期間,突然接到愛人和小孩病重住院的消息,領導讓他回家照看,但他參戰意志相當堅定:

「首測珠峰是為國爭光的大事,家裡雖然有些事,但那是小事,小事只要處理好了就沒什麼事。」

最終他還是義無反顧踏上了首測征途。

登山隊員們行進在東絨布冰川的中磧上

1975年3月,包括王玉琨在內的38名測繪人懷揣著「為珠峰正名」的信念,簽下軍令狀、留下遺書後,就與國家登山隊等單位組成珠峰高程測量分隊,正式向珠峰進軍了。他們頂寒風、攀陡坡、跨冰川,在不到兩個月時間裡就把國家大地測量控制網推進到了珠峰北麓的東絨布、中絨布、西絨布3條冰川,為接下來精確測定珠峰海拔高程,打下了可靠基礎。

王玉琨(左三)與邵世昆(右二)等技術人員在東絨布冰川的冰塔林中研究作業方案

珠峰北坳素有「天險」之稱,它就像一座高大的城牆,橫擋在登頂珠峰的征途上,巨大的雪崩留下了一堆冰雪殘跡,大小冰裂舉目皆是。北坳被認為是從北坡攀登珠峰的最大難關,過去國外登山隊就有不少人葬身於此。為了完成北坳的重力測量任務,測量分隊黨支部組建了一個攀登北坳小組,由主動請戰的7名測繪人員組成。他們在出發前立下誓言:

「就算北坳是刀山火海,也要去闖一闖!」

置身於冰塔美景之中樂趣無窮,體現出登山隊員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4月6日,小組終於來到了北坳腳下,在登山隊教練的協助下,7名同志連成一個結組,背上重力儀在冰坡上前進。雖是零下30攝氏度的低溫,但他們還是汗流滿面,呼呼喘著粗氣。走在前邊的同志,走一步就用冰爪刨一個小台階,為後邊的同志開路,他們腳步跟腳步,一步一個新高度。

向北坡進軍

通過雪崩區後,越往上走空氣越稀薄,高山反應越大,攀登越困難,但是誰也沒有落後一步。副組長陳順斌已經40多歲,仍然邁著堅定有力的步伐走在隊伍前面,不時鼓勵大家:「加油啊,跟上了!」黨員徐東升背著3個氧氣瓶,壓得他腿軟腰酸,汗流浹背,仍然樂呵呵地前進著。

一根紅色的繩索,

把7顆紅心緊緊連在一起,

經過5個多小時奮戰,他們終於全部登上北坳頂部,

勝利完成了海拔7050米重力點的測量任務。

為了更加精確地測定7000米以上特高地區的重力測量,乘著登頂北坳的勝利,測量分隊黨支部決定抽調2名同志進行高山重力測量。已經兩上北坳的藏族戰士普布聽到消息後,再次主動請戰到更高的地方完成新任務。這個生在農奴家、長在紅旗下的測繪精英,每逢關鍵時刻,總是挺身而出。他常說:

「我是西藏翻身農奴的後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普布,為了測繪事業就是把命丟在這兒,我也心甘情願!」

組織綜合考慮後,決定賦予普布再次登頂北坳測量的任務。

天有不測風雲。就在普布和同事從北坳向7600米營地進軍的那天早晨,寒潮突然襲來,珠峰地區氣溫驟然下降到零下40多攝氏度,颳起了7級大風。為不影響首測珠峰的進度,普布沒有顧得上跟天氣糾纏,就冒著嚴寒和大風開始了野外重力測量。狂風呼嘯,寒冷異常,凍得他們手腳發麻,渾身打著寒顫,重力儀也在狂風中顫動,水平氣泡不斷搖晃,調節起來十分費勁。

為了穩住儀器、便於操作,普布毅然脫掉了戴在右手的厚厚鴨絨手套,在寒風中工作了1個多小時,圓滿完成該點測量任務。因為長時間裸露,普布的手被嚴重凍傷,他卻一聲不吭,戴上手套、背上儀器,又隨登山隊踏上了新的征途。

又是10多個小時的艱難行軍,晚上9點多到達7790米的高度——重力測量最後一個點。這時,普布的手已經凍成了蠟黃色,尼龍手套早已和皮膚凍在一起,脫不下來。可是,普布不想聲張,因為他知道,如果說出去,自己就必須下山,此次測量任務也就因此終止了。這個對黨的事業無限熱愛的堅強青年,怎麼可能因為自己的原因而放棄肩負的戰鬥任務呢?

第二天,普布忍著疼痛,堅持和同事們測下了7790米的重力數據,創造了當時重力測量世界最高點記錄,為後續計算珠峰高程打下了很好基礎。然而,他的右手卻已經凍成了紫黑色,腫得跟饅頭一樣大。當組織得知情況後,立即將他送進山下的醫院進行治療。

由於凍傷過重,普布右手的4根手指已經全部壞死,只能被迫截肢。

登山隊員在頂峰設立覘標

1975年5月27日

下午14點30分

「目標出現,注意——交會!」

距珠峰頂7~20公里

海拔5600~6300米

10個三角點上10部經緯儀

同時瞄向珠峰

3米高紅色測量覘標

在白雪的映襯下

格外引人注目

有著驚心動魄的震撼

隊員們共進行了4個不同時段

16個測回

水準、導線、天文

氣象、重力、三角

各方面測量

測得珠峰「雪面高度」

(包括峰頂冰雪層)8849.05米

登山隊藏族女隊員潘多測得

雪層深度為92厘米

經過理論研究

嚴密計算和反覆驗證

扣除峰頂積雪深度得出來的結果

最大正負誤差小於0.36米

最終得出準確結果:

8848.13米

登山隊員在頂峰展示五星紅旗

1975年7月23日,當8848.13米的珠峰海拔高程數據通過新華社第一次向世界公布後,科技工作者沸騰了,世界各國媒體高度關注。後來,這一數據很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各國公認,我國結束了百餘年來使用外國人推算珠峰概略高度的歷史。

測量分隊中有7人立功,因凍傷截肢的普布榮立二等功

參加珠峰測量的全體隊員合影

8848.13米,這個數據影響了世界三十年,為了得到這個數字,中國測繪工作者曾耗盡畢生心血甚至與死神擦肩而過,那也是中國第一次對珠峰海拔進行精準測繪。

2005年,中國測繪工作者再次公布全新的珠峰岩石面海拔數據為8844.43米。幾十年來,一代代測繪人不畏困苦,不怕犧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著祖國的壯美河山,為祖國發展、人民幸福作出了突出貢獻。

作者:王 俊 吳開雲

來源:我們的太空

▋編輯:呂炳宏 亓 創

愛太空您就一轉發、兩點贊、再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的太空 的精彩文章:

高分、北斗、墨子……這些中國星統統歸他們「管」!

TAG:我們的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