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我對你的愛沉入海底

My Heart Will Go On
Titanic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Céline Dion
00:00/05:10
《泰坦尼克號》影評愛情篇
深夜長文,請各位看官準備好小檯燈和面巾紙。
寫在前面的話(島主又要嘮叨):
由於《泰坦尼克號》絕大多數朋友都看過,看過的絕大多數都哭過,所以我就不在這裡寫簡介和多餘的話了,直接上影評和我的電影截圖拼圖。由於文字和截圖太多了,工作量巨大,所以懇請各位看官對排版不要責備太多……提前說明一下,由於我看過227分鐘的白星版(官方是197分鐘的刪減版),可能理解會更深入一些,但是本篇差別不大,無妨。字數寶貴,不多贅述(那你還在這嘮叨!),乾貨馬上奉上!
我對你的愛沉入海底
《泰坦尼克號》的經典在於愛情和人性那麼完美那麼完整那麼勻稱地結合在了一起,似乎又隱喻著歐洲文明和戰爭的興衰。它有著令人難以捉摸的含蓄地美,就像海洋之心隱藏海底,在沙石間,透著深海的碧波,隱隱地閃耀著光輝。
很難想像撞見冰山的前四個小時,男女主角在泰坦尼克號最後的夕陽下剛剛許定終生;很難想像在生死攸關的時刻,人性的醜惡和善美表現地那樣的淋漓盡致;很難想像,女主之後的84年的日日夜夜在思念和承諾里度過了那樣精彩的人生……
《泰坦尼克號》是一部有著太複雜的劇情,太龐大的體系,太深刻的內涵,太讓人震撼的電影。在寫這篇推送之前,這部電影我整整看了六遍(包括上映的197分鐘官方版和資源227分鐘白星版)。好多次我本以為劇情已經爛熟於心我不會再哭,可是每次觀看我都能看到之前從未注意到的細節,那些微妙的鏡頭數次讓我泣不成聲,那種糾結在心裡的陳釀波濤洶湧地一次又一次迷醉在我的心尖……我甚至不敢保證我現在的文字能駕馭得了我對這部電影的思想和感受,我只能說我會盡我全力來展現她的魅力。我也盡量用我不太成熟的西方式愛情思維來理解這部電影,盡量使我的觀點不片面。由於電影就是時長三個多小時,想要表達的內涵實在太多,我會分為幾次來推,本篇只寫愛情。
貌似島主在公眾號里沒有寫過有關愛情的評論,希望《泰坦尼克號》會是一個好的開始。
我聽很多人和我說過「泰坦尼克」是一個短暫的,泡沫般夢幻的愛情。它的發展太過於迅速,那彷彿只是在荷爾蒙和多巴胺的催動下產生的一種生命相托的衝動,彷彿只是由於三觀吻合而衍生愛情和希望的一次冒險,那樣的愛情只是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它缺乏了太多相知相識和相互琢磨這樣屬於中式的郎情妾意的婉約含蓄,甚至覺得那是曇花一現的不靠譜和羅曼蒂克的虛構。
哦,是的,它的確是不太符合我們中國人有關愛情的邏輯思維的。就像《梁山伯與祝英台》,就像《孔雀東南飛》——一方死去,另一方會覺得那是無法承受的疼痛和傷害,覺得殉情是唯一的歸宿一樣。我們會自然而然地認為那樣的愛情是悲壯的,是纏綿的,是真正屬於悲劇的,是真正把美的東西撕裂了讓我們淚目的。
而《泰坦尼克號》不同,Jack對Rose的愛是一種守護,Rose對Jack的愛是一種承諾。「你得……幫我個忙,答應我你會努力活下去,無論發生何事,無論多麼絕望,千萬不要放棄,Rose,你現在就要答應我……永遠不要食言,永遠不要放棄……」
「Never never give up …」
「I promise …」
其實這樣的情形在我們的劇情里不是沒有出現過,我不知道各位看過《射鵰英雄傳》的朋友們記不記得這樣一段——黃蓉在受裘千尺的鐵砂掌重傷後,在尋找一燈大師的路上,對郭靖說過這樣的一段話:「靖哥哥,我要是死了,我對你有三準三不準——一是我死後允許你再娶一個,但那個人必須是華箏,因為除了她沒有別人會全心全意對你好;二是我死後允許你為我消沉一段時間,但不許你一直沉迷下去;三是我死後允許你為我立個碑,但不許你帶著華箏來祭拜我,因為無論怎麼說,我始終還是一個小氣鬼……」
「始終還是一個小氣鬼」的黃蓉能說出這句話,著實是真愛了。
其實我覺得對於大多數情到深處的人來說,活下去的那個,往往卻是最痛苦的。他需要忍受那種生死兩相隔的思而不得的絕望,那種漫漫長夜的懷念和不舍,那種讓自己永遠記得那段美好卻再也無法重現的回憶……
聽起來,總是那樣地殘忍啊。
回憶太美好,那段活色生香的記憶彷彿還在眼前……
可若是想起自己的那段承諾,那段烙印在骨子裡的誓言,生活,卻又是那樣地美好,充滿著希望和憧憬。那彷彿是一種生命的延續——「我要堅強並且精彩地替你活下餘生」。
那樣的愛情,真的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句「長相廝守」。而是帶著一種「使命感」的自由。
愛情,它本身就不在於簡單的陪伴,所謂「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在我的理解里,它縱然感人,但太缺乏浪漫,缺乏對生活的嚮往和享受,缺乏Jack所說的「To make everyday count」。
愛情的精髓是在於「因為對方,我們找到了真實的自我」,在於有了這份情感之後,對生活和未來有了更多的欣喜和期待。
愛情從不是束縛——就像卡爾對Rose的感情那樣。84年後Rose回憶起她第一次戴上海洋之心的時候:「我永遠無法忘記它戴在我脖子上的感受,像一個狗鏈子一樣把我緊緊地拴住,沉得讓我不能呼吸……」(227分版本的情節)
電影無論是劇本、演員還是導演都是近乎完美的存在。
男女主角的初次登場的時候就給觀眾展示了他們強大的人格魅力和那高超的演技。
Rose正如Jack後來所描述那樣,當真是一個被寵壞了的公主,不好相處。連她的未婚夫卡爾都對Rose的母親說:「討您的女兒歡心真是困難。」
她和身邊的貴族階級不同,沒有將「泰坦尼克號」比喻為「不沉之船」(最後船沉還真是諷刺),似乎也沒有將任何象徵著權利和金錢的事物奉為圭臬。如果將她來用「非凡脫俗」來形容真的一點不為過。脫俗的女子還真的不只是像小龍女那樣單純無暇,也可以像《飄》裡面斯嘉麗那樣敢愛敢恨像個十足的壞女孩不受戰爭一點侵染,也可以像Rose一樣在腐朽的貴族階級有著對自由的嚮往和對藝術的追求。
而Jack出現的那一剎那,我不知道多少女生都被他吐煙氣的那一個動作迷住了(反正島主是瞬間花痴)。轉過頭來對法布里奇奧說的第一句話就將他身上的魅力、痞氣、洒脫和隨性融合得恰到好處。
很多人說《泰坦尼克號》是一部老套酸腐的愛情故事——女主偏偏不選擇富二代要選擇窮小子,最後窮小子為她犧牲了。這個想法,著實是太膚淺了……我前面說過,《泰坦尼克號》感動人的絕不只是愛情,而若單單只談愛情,就足以令人震撼。
我們的女主絕對不是一個只會穿衣打扮跳舞赴會的貴族小姐。
若論外表,宴會上很多人都對卡爾說過:「你真幸運,她著實很標緻。」
若撇開外表不看,她依然有著超乎常人的見解和能力。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沒有發現,Rose對繪畫的藝術很是嚮往,她收藏了莫奈和畢加索的名畫,而且是在畢加索還沒有出名的時候,而今天人們已將他奉為抽象派大師。
在大家一起用餐的時候,她公然地用「男人對尺寸的迷戀」來諷刺給船取名「泰坦尼克」的伊斯梅先生。在1914年的時候,Rose就已讀過了弗洛伊德的書……
並且在三等艙的舞會上,她可以瞬間學會Jack的舞步並且和著節拍一起跳,後面又給大家露的一手「用腳尖撐地」(原諒我不會舞蹈術語)。
她有睿智的頭腦並且明察秋毫。除了造船者安德魯斯先生外她是唯一一個意識到並且計算出救生艇承載人數不夠的人。
她足夠勇敢,在救Jack的時候和與Jack避開卡爾和他管家追殺的時候,她從沒有放棄過希望。
她有著最本質的善良,在自身難保的時候也不忘記救沒人看管的孩子。
……
無論從哪點來看Rose都是一個好的皮囊和有趣的靈魂兼具的女子。她嚮往自由,喜歡藝術,喜歡貧窮但是四海為家到處流浪的生活。
很多人(包括我曾經)都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船沒有沉,Rose和Jack生活在一起後,她能忍受那樣生活的劇變嗎?她能接受那樣清貧的生活嗎?理想和現實,到底誰才會更加殘忍?」
但是後來,當我看的次數多了之後,我發現,自己真是把我們的女主看得太輕了。
單從「海洋之心」來看,船沉後,Rose沒有了家族的頭銜沒有了卡爾的金錢,她一貧如洗。可是無論面對多麼潦倒的生活,她從沒有賣過「海洋之心」。
從她的照片和101歲的她還在做陶罐這些點來看,她的一生著實過得精彩且完美——那就是她真正嚮往的生活,貧窮且自由。那,絕對不是說說而已,這樣的嚮往和終南捷徑以及現在的偽文青嚮往的窮游是不一樣的,是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Jack見到她的第一眼就如此地迷戀,為什麼會形容她是自己見過的「最出眾,最令人著迷的女子」。
Jack是一個能讀懂別人心靈的藝術家,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當他在甲板上第一次望見Rose的時候,看似只是一見鍾情,但就是那樣的一瞬間,一眼萬年,他讀懂了她。
然後,他們相遇了
荒唐中的欣喜
未完待續……
盡請期待:
《泰坦尼克號》· 我對你的愛沉入海底(下篇)
蹇驢小墨游孤島


TAG:蹇驢小墨游孤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