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越反擊戰,越軍1萬5千守衛高平對抗解放軍12萬人馬

對越反擊戰,越軍1萬5千守衛高平對抗解放軍12萬人馬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戰區沿雲南、廣西中越邊境綿延上千公里,主戰場在東線高平方向,只要殲滅越北高平省的越軍主力,解放軍就可以班師回國了。

高平是越北邊境的一個省,面積近萬平方公里。省會高平市是全省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距離邊境最近只有25公里。高平地區是典型的亞熱帶山嶽叢林地貌,山陡洞多,竹草密布,谷狹路窄,河溪縱橫,自然環境非常惡劣,極為不適于軍事行動。

防衛高平的主力部隊是越軍步兵346師,下轄3個步兵團和1個炮兵團,兵力約8000餘人。還有地方軍3個獨立團、5個獨立營、特工20營和11個公安屯。加在一起,正規軍總兵力約1.5萬人。另外,高平地區還組織有數量龐大的武裝民軍,至少在10萬人以上。越軍指揮機關判斷中國軍隊會以坦克部隊打穿插,進攻重點是有公路直通的高平北面的朔江、茶靈方向和東面的復和方向。據此,越軍確定了防禦部署。

朔江方向,346師部署了一個加強步兵團、一個混合炮兵營與地方軍兩個獨立營,主要扼守從廣西平孟經朔江直達高平的公路。另將一個炮兵營放在高平與朔江之間的河安地區。346師師部也設於河安附近的那懷地,有兩個加強連保衛。

茶靈方向,346師部署了一個加強步兵團、一個混合炮兵營,主要防守從廣西龍邦直通高平的公路。另將兩個步兵營、一個獨立營和一個公安連及民軍放在二線,呈縱深梯次配置。在茶靈以東的重慶地區,有約兩個獨立營和民軍守衛。

復和、東溪方向,越軍部署了一個獨立團一部、一個獨立營、一個公安營和特工、民軍,主要扼守從東溪直達高平的4號公路。東南側布局關方向,沒有正經公路,只有一條牛車小路在斷崖和峽谷中穿行,彎多路險,行動困難。因此越軍在這一方向只部署了一個獨立營和一個公安連。

念井方向,與中國接壤的邊境地區都是崇山峻岭,重裝備過不去,步兵也很難通行。越軍也只放了一個獨立營和一個公安屯進行防守。

在高平外圍,越軍部署了一個加強步兵營、一個特工營和一個炮兵營。將一個獨立團放在高平以西的班庄地區作為總預備隊。

高平越軍如此布防,正中解放軍東線總指揮許世友的下懷。越軍將主要防禦力量放在了高平以北和以東地區,許世友就擺開聲東擊西的陣勢,集中廣州軍區第41軍121師、122師、123師,第42軍124師、125師、126師,武漢軍區第43軍129師,共7個步兵師兵力,並配屬大量炮兵、裝甲兵和保障部隊,總兵力達12萬之眾,組成南、北兩個攻擊集團,對高平越軍形成了8:1的兵力優勢(由於對敵情考慮不周,未計入武裝民軍數量),發動南北對進的大兵團攻勢,以大穿插、大迂迴戰法分割包圍高平之敵,包餃子,打殲滅戰,一舉結束戰爭。

就這樣,波瀾壯闊的高平戰役拉開了帷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聽雪 的精彩文章:

清川江畔的血戰——萬歲軍38軍大敗美軍
老山對越反擊戰,英雄戰士被鐵釘刺中往外拔時帶出兩塊肉

TAG:沈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