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城故事:多雙林寺-羅漢殿

古城故事:多雙林寺-羅漢殿

雙林寺-羅漢殿

朋友們,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羅漢殿主像觀音菩薩居中而坐,十八羅漢像分列兩側。羅漢是梵文「阿羅漢」的簡稱,梵文意為「應供」,即跳出輪迴,除去煩惱,應當受到眾生供養的意思。羅漢是由比丘修行覺悟而得到的正果,他們的形象易於辨認,和我們常見的出家人幾乎沒有兩樣,也是身著僧衣,剃鬚落髮。雙林寺羅漢像塑造寫實、概括、誇張、簡煉的手法,在佛教造像嚴格的規程基礎上,融入了工匠自己豐富的想像力,把心目中的神表現的完全世俗化、個性化。

觀音左側的第一尊是瘦羅漢,在瘦骨嶙峋、鬆弛的肌膚下看得見根根肋骨,但他卻眯著眼一副悠閑自得的神態,無絲毫的雜念,笑看人間的悲歡。旁邊的這尊胖羅漢,豐滿肥碩,肌肉結實而富有彈性,齜牙咧嘴,揮動著手臂,一副暴躁易怒的形象,雖已徵得羅漢果位,但凡氣未減,好像一位率直的武士,與瘦羅漢靜一動,一喜一怒,相映成趣,與其說是羅漢不如說是生活中真人的寫照,讓人看後回味無窮。

工匠們為了充分利 用有限的空間,在殿內兩拐角巧妙地安排了兩組立像,這種微妙的意境渲染活躍了滿堂的氣氛。請看東南拐角處有兩尊風塵僕僕從門外走進的羅漢:一羅漢個頭矮小,形似保儒,但滿臉淪桑,人們稱他為「矮羅漢」,另一羅漢左手拄拐杖,右手搭著矮羅漢的肩頭,身材削瘦,臉色蒼白,步展艱難,從他微張的嘴唇,可以看出一種病入膏育的無奈,但他嘴角的一絲微笑,又表達了那種歷經千辛萬苦而證得了最高智慧的欣慰之情,人們稱他為「病羅漢」。這一高一矮,高低錯落的組合,即節約了空間又頗具性格,好似向你訴說茫茫佛境的艱辛。

古代匠師採用對稱的手法,在殿東北角同樣塑有兩尊羅漢。「醉羅漢」滿臉通紅、醉眼朦朧,東倒西歪。根據他和旁邊「迎賓羅漢」的表情動作,人們杜撰出這樣的情節: 醉羅漢不守戒律,喜歡喝酒。眾羅漢都按時聽觀音菩薩講經說法,他卻喝得酩酊大醉,姍姍來遲一手指著旁邊門口處的「迎賓羅漢」彷彿正在為自己辯解。

羅漢殿內塑十八羅漢,是難得的藝術珍品,古代藝術大師在當時極其簡陋的工作條件下運用純熟的傳統彩塑技巧和豐富的想像力,使這些羅漢塑像達到了呼之欲出、若聞其聲的藝術境界,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度的智慧和無限的創造力,被人們稱之為「神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你我他 的精彩文章:

讓時間放慢腳步 春季賞櫻花攻略
如瑞法師:從安忍中培養自己

TAG:生活你我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