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成大事者,勇氣須承載夢想,膽量不足,別做大事!

成大事者,勇氣須承載夢想,膽量不足,別做大事!

文 | 孫智文(讀史專欄作者)

西漢景帝時期,寵臣晁錯力勸皇帝削藩,景帝同意了,削藩旨意發布沒多久,多家諸侯王起兵造反,提出來的口號是清君側。晁錯建議皇上御駕親征,自己坐守京城。

沒多久,袁盎向皇帝提議幹掉晁錯,這樣諸侯就會退兵,於是,晁錯卒。

很多人都說景帝太殘忍,晁錯也是為國家好,都認為晁錯死的太可惜了。

其實晁錯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他不知道:想成功,你的勇氣要能承載夢想。膽量不足,別來做大事。

七國擁兵幾十萬,皇上下詔之日,就是他們造反之時,這一點晁錯很清楚。他給景帝的《削藩策》里就說: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

既然你知道,你可曾想好該怎麼辦?沒有!

大軍因為你的計謀殺來,景帝找你商量,你不勇敢的站出來,衝上前線,卻說什麼:皇上你御駕親征,我守衛京城!

這是什麼主意?這不是大話西遊里羅家英唱的《only you》 :背黑鍋我來,送死你去么!至尊寶一拳給他放倒在地。

景帝倒沒有給他一拳,他徹底明白了:此人只會嘴上說說,毫無勇氣,挑硬擔子不行!如此無用之人,虧我還與你討論縱橫天下的大計。失望之際,景帝開始找別人。「袁盎的計謀看起來還行嘛,晁錯又沒什麼用,殺了吧!」

晁錯,你進言的削藩,乃是景帝一朝最難解決的頑疾。你妄圖只憑兩三句書生之言,就想做功臣元勛,遇到困難甩手交給皇上,天下哪有這等好事!

真正成大事者,為了夢想,明知會死,也會奮力一搏,向死而生,成功之日,必將滿堂喝彩。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八月,僕固懷恩勾結吐蕃、回紇、吐谷渾以及山賊等30萬軍隊,直取長安。代宗召郭子儀屯駐長安北面的涇陽城,抵禦賊兵。

郭子儀僅1萬多人,被敵人重重包圍在涇陽。此時僕固懷恩已死,群凶無首,各自為戰。雖然如此,還是敵眾我寡,尤其是回紇兵,驍勇善戰,又多於唐軍5倍以上。

戰則必敗,退則被殲,如何是好?郭子儀決定智取,他要遊說回紇。

郭子儀準備去了,眾將勸阻,兒子抱住馬頭哭泣,都怕兇惡的回紇害死他。

他說:國家系重任於我,唯有說動回紇退兵,國家才能轉危為安,別的沒什麼可顧惜了。說罷,他用鞭子抽打攔住不放的兒子,只身前往回紇大營。

因為他和回紇曾有合作,回紇人也敬重他,只認郭子儀說話,又見他只身前來,誠意滿滿,於是同意結盟,最終打敗了敵人。

這就是郭子儀,身系大唐國運的名將。皇上把守江山的重任交給我,我必須豁出自己的性命完成任務。這點勇氣都沒有,做什麼社稷之臣,做夢去吧!

夢想者,一是美好,二是難度頗大。美好到能讓自己飄飄然,難度大到多數只能在夢裡完成。

所以,如此艱巨的任務,光靠一己之力肯定是不行的,得找到幫助自己圓夢的平台。

進入一個平台簡單,一句話、一條計便可能被領導青睞,扶自己坐上想要的位置。但是,別忘了,你的計策僅僅是設想而已,遇到突發事件,會非常棘手。這時,一切謀劃成泡影,沒有現成的路子走,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幹下去。不敢幹?那就死!

漢武帝時期有個馬邑之謀。

大行令王恢一直勸說漢武帝對匈奴動手,武帝也想這麼干,只是沒有必勝的把握。

後來,有人告訴王恢可以用財物騙匈奴人來馬邑搶劫,漢軍乘機剿滅他們。

王恢如獲至寶,趕緊告訴漢武帝。漢武帝眼睛一亮,力促此事,調了30萬人去埋伏。

天有不測風雲,匈奴人發現形勢不對,攻破一個烽火台,並抓到一個軍官,得知了這個埋伏,撤了。

王恢帶了3萬人在後面,原本打算攻擊敵人輜重的,發現敵人撤了,怕力量單薄,會損兵折將,所以沒敢發動攻擊,悄悄撤了回來。

漢武帝大怒,要殺王恢。王恢垂死掙扎,花錢買通了武帝舅舅田蚡,最後請王太后求情。

漢武帝摔了一句話:「天下因為他一個計謀,調動三十萬人,事情不濟,敵人撤了。你倡導此役的人打都不打,如何面對天下人?」

王恢得知消息,自殺了。

馬邑如成功了,王恢必定首功。突然一切不按劇本走了,王恢便選擇了最保險的方式,撤退了。可是,這樣你就能全身而退了?

這王恢好像就是晁錯的翻版,想著完成一番宏圖大業,也因一條建議獲得重用。但是,當實際操練起來,遇到危險後,便慫了,只考慮保命了。可是,你們保命,平台的主人往哪擱?難不成讓他們犯險,讓他們丟臉?別做夢了!他們有平台,就註定會有千千萬萬人樂意過來展現,你不行,換個人就夠了。

所以,你的計策或謀略一旦進入實施階段,就只能勇往直前,置之死地而後生,反而最後可能功成名就;相反,你退縮,你保命,卻只能是死路一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彭姑涼事件未平,軍嫂又相繼躺槍,難道擁軍也有錯?
窮人的浪漫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