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名茶入詩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名茶入詩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歡迎關注

名茶入詩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且聽小編來搬弄

說好咯,你捧個「贊場」

說得不好,你也甭見怪

出家不做和尚,小文不純是搬弄

蒙山茶園

酌泉試茗平生好,惟有蒙茶遠難到。

名高地僻少愈珍,夢想靈芽但西笑。

——清·王闓運·《蒙頂上清茶歌》

色淡香長晶自仙,露芽新掇手親煎。

一甌沁入詩脾後,夢醒甘回兩頰涎。

——清·趙恆·《試蒙茶》

蒙茶是什麼茶,竟讓兩位詩人陶醉如此?一個「夢想靈芽但西笑」,一杯茶下肚,竟狀若痴癲;一個親自採摘煎煮,飲後竟「夢醒甘回兩頰涎」,回味如此甘甜、幸福,飄飄欲仙。

蒙茶,我國傳統綠茶,古稱蒙山茶或蒙頂仙茶,產自四川,是文字記載以來我國最早的人工培植茶種,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早在唐玄宗時便被奉為貢茶。蒙山茶在我國茶史的地位,不僅是最古老的名茶,更是古老茶文化的象徵,人人以能飲到一杯蒙山茶作為一種尊榮。所以,王闓運和趙恆飲的不僅僅是一杯茶,更是他們對千百年來,茶文化積澱的一種敬意。所謂茶好韻更深,說的就是這個。

蒙山茶外形扁平黃亮,卷形茶緊、細、捲曲披毫,針形茶緊、細、圓、直、顯毫,讓人賞心悅目;湯色碧清微黃,清澈明亮,滋味鮮爽,濃郁回甜。

紫筍茶

鳳輦尋春半醉回,仙娥進水御簾開。

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湖州紫筍來。

——唐·張文規·《湖州貢焙新茶》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

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唐·錢起·《與趙莒茶宴》

張文規的《湖州貢焙新茶》有沒有讓人聯想到杜牧的《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它們的寫法是一樣的,只不過在這裡,「荔枝」變成了湖州紫筍茶,但同樣不遑多讓,為妃嬪所喜愛,亦讓牡丹為之動容,足見湖州紫筍受歡迎的程度。錢起《與趙莒茶宴》中的「紫茶」同樣使人喜愛,其讓人陶醉的程度,比之流霞仙酒有過之而無不及。飲過「紫茶」,塵心洗凈,與自然同聲,與天地同體。在這裡,湖州紫筍和紫茶都是紫筍茶。

紫筍茶,我國古代綠茶茶種,產於浙江長興、湖州一帶,傳統名茶,自唐肅宗開始至明末,一直被奉作皇室貢茶。其中長興顧渚紫筍茶是中國歷史最久、製作規模最大、品質最好、進貢時間最長的貢茶。紫筍得名於陸羽《茶經》「紫者上,筍者上」一句,它是歷代文人筆下的「茶中極品」。

紫筍茶芽葉細嫩、芽色帶紫, 茶芽形如筍、條索緊裹,沸水沖泡,芳香撲鼻,湯色清亮,茶葉舒展後,呈蘭花狀。

蒼苔綠樹野人家,手卷爐薰意自嘉。

莫道客來無供設,一杯陽羨雨前茶。

——明·文徵明·《閑興》

詩如其名,興之所在,道是筆下文章;綠樹人家,客來茶迎,更顯山野閑趣。陽羨茶本為名品,雨前茶更是珍貴,以如此清幽之所配如此名貴之茶,何方客人不酣然稱快?更可謂,飲者已陶醉期間。(註:雨前茶,也就是在穀雨前採摘的茶。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談到採茶時說:「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

陽羨茶,我國綠茶茶種,產於江蘇宜興(宜興,江蘇最大產茶區,古名陽羨),是我國傳統名茶,素以湯清、芳香、味醇的特點而譽滿全國。陽羨茶始於東漢,盛於唐朝,成熟於宋、明、清,衰於民國,而復興於今。在古代,陽羨紫筍常常為陽羨茶的代表,但是建國後,隨著陽羨茶的發展,「陽羨雪芽」「荊溪雲片」「善卷春月」「竹海金茗」等一系列名茶漸漸取代了紫筍的地位,成為了陽羨茶新的招牌。

陽羨茶條形緊直鋒妙,色翠顯毫。沏泡後,湯色清澈,葉底勻整,清香淡雅,滋味鮮醇,回味甘甜,沁人肺腑。

陽羨

徑山茶

千年

名茶

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不如雙徑回清絕,天然味色留煙霞。

——清·金虞·《徑山採茶歌》

不知「雙徑」,不通詩意。表面上,詩人在寫陽羨茶,實則是借陽羨之名,讚美徑山茶之清絕和徑山茶文化之悠遠。「雙徑」一指徑山茶,一指徑山寺。徑山寺的茶禮,早於宋代已通過日本僧人傳至日本,是日本茶道的濫觴之所,在中國茶史也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徑山茶,我國綠茶茶種,又名徑山毛峰,產於浙江天目山東北峰的徑山,是我國傳統文化名茶。徑山茶早在唐朝時就已聞名遐邇,陸羽慕名至此,深深被這裡的好茶和美景所迷,遂隱居於此。我國文化瑰寶——《茶經》便成書於此。到了宋朝,日本僧人在與徑山寺禪師交流佛法時,被這裡的茶文化(一般稱作徑山茶宴或徑山茶禮)所吸引,於是將徑山寺的茶禮和茶種帶回日本,慢慢衍變成後來的日本茶道。所以,徑山有「茶聖著經之地,日本茶道之源」的美譽。

徑山茶茶葉外形細嫩顯毫,色澤綠翠;內質嫩香持久,滋味鮮爽。湯色嫩綠明亮,葉底細嫩成朵。沖泡時,徑山茶可先放水後放茶。放茶後,茶葉會很快沉入杯底,而不是像其他茶葉那樣懸浮在水中,這是徑山茶獨有的特點。

雁盪雲霧茶

雁山春茗味通仙,恰在清明穀雨前。

珍重露芽分御品,摩挲石鼎試新泉。

玉川謾逐清風雲,顧渚空將紫筍傳。

卻唉平生陸鴻漸,暮年翻著毀茶篇。

——明·章元應·《謝潔庵上人惠新茶》

雁山峰頂露芽鮮,合與龍湫水共煎;

相國當年饒雅興,願從此處種茶田。

——清·陳朝鄷·《無題》

兩首詩,一首七律,一首七絕,時代不同,體裁各一,但文章結構和藝術手法卻幾乎一模一樣。「珍重露芽分御品」「雁山峰頂露芽鮮」寫的是茶葉;「摩挲石鼎試新泉」「合與龍湫水共煎」寫的是用水的考究。最後以人物的反應作結,以誇張的手法表現茶被詩人喜愛的程度。章詩說陸羽(字鴻漸)若知道「雁山春茗」,《茶經》都可以不要了。陳詩表達更直接,有了「雁山芽」,從此不做相國做茶農。這都是對茶很高的評價。這裡,「雁山春茗」和「雁山芽」都指雁盪雲霧茶。

雁盪雲霧茶,我國綠茶茶種,產於浙江樂清市雁盪山,古稱雁茗,又叫雁盪毛峰,是浙江傳統名茶,在明代一度成為皇室貢茶。

雁盪雲霧茶茶葉外形秀長緊結,茶質細嫩,色澤翠綠,芽毫隱藏。湯色淺綠明凈,香氣高雅,滋味甘醇,葉底嫩勻成朵,傳聞有「三泡三聞」之說:一聞濃香撲鼻,再聞香氣芬芳,三聞茶香猶存;一泡濃郁,二泡醇爽,三泡感有茶韻。雁盪雲霧耐貯藏,有「三年不敗黃金芽」之譽。(龍湫,這裡不是指西湖龍井泉,而是指雁盪大瀑布。)

更無天塹能防越,何處桃源可避秦?

只願濤平風定日,扁舟重品碧螺春。

——現代·田漢·《碧螺春》

在田漢的詩里,碧螺春儼然超過了茶本身的界域,而化為了一種生活願景和精神追求。如果知道「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的典故,自然易懂「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桃花源在過去為多少人所嚮往;如果我們見過長江,就該知道天塹長江的浩瀚,知道它攝人心魄的威力。在詩人的時代,亂世南平,既無天塹保護,又無桃源可尋,而詩人卻不為此煩惱,只願暫得的平靜,蕩舟湖上,一品碧螺春茶,其內心其實早已脫然物外,看淡了世間的是是非非。飲茶當飲碧螺春,莫管春夏與秋冬,這是性情與茶性的結合,亦足見詩人對碧螺春之喜愛。

碧螺春,我國綠茶茶種,產於江蘇蘇州太湖畔的洞庭山,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唐代即被列為貢品,古代有「功夫茶」「新血茶」之稱。

碧螺春茶葉外形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湯色清澈明亮,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銀芽顯露,一芽一葉,茶葉總長度為1.5厘米,每斤含5.8-7萬個芽頭。芽為白毫捲曲形,葉為捲曲清綠色,葉底幼嫩,均勻明亮。

碧螺春

春風春日采新茶,生產徽州天下誇。

屯綠祁紅好姊妹,淡妝濃抹總無暇。

——現代·老舍·《詠茶》

徽州,歙縣舊稱,在今安徽。此詩近乎白描,明白曉暢,一看就知道在讚美安徽茶。「淡妝」屯綠,「濃抹」祁紅,味道一淡一濃,卻同為好茶,自然「淡妝濃抹總無暇」。

屯綠茶,我國綠茶茶種,眉茶的一種,產於安徽屯溪、休寧、歙縣等地,歷史可追溯至盛唐,但真正成名於清光緒年間,是一款外銷型名茶,目前屯綠暢銷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綠色的金子」。屯綠素以「葉綠、湯清、香醇、味厚」四 絕聞名,茶葉條索纖細勻整,色澤綠潤起霜,芽峰顯露,稍彎如眉,香氣清高馥郁,滋味鮮濃爽口。

祁紅,我國紅茶茶種,原產於安徽祁門縣,最早可追溯至清光緒年間,是紅茶中的極品,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祁紅茶茶葉條索緊細均直,苗秀顯毫,色澤烏潤。湯色紅艷透明,葉底鮮紅明亮。茶味清香持久,滋味醇厚,回味雋永,似果香又似蘭花香,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尤為英國王室所喜愛,有「群芳最」「紅茶皇后」的美稱。

查看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請參考:

如何辨別普洱熟茶的好壞

中國十大名茶排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農民公認的「害」草,是天然的涼茶,還可治肝病,如今賣25元一斤
緊急通知:雲縣人,趕緊回家!茶葉漲價了……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