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滴滴,這一次你或將出現在APP卸載邊緣

滴滴,這一次你或將出現在APP卸載邊緣

滴滴,如果不被唾棄現在也處在岌岌可危的懸崖,畢竟所有人的眼睛都緊緊的盯著。

5月17日,北京網友劉女士稱,自己乘網約車回家後遭司機尾隨,並且車輛和平台登記的不符。劉女士在下車後打傘回單元時發現,司機還一直尾隨著她,並且還躲在一個地方偷偷看她。隨後有男鄰居恰好趕到,司機離開,劉女士到派出所報案。據劉女士介紹,司機已被通知到派出所,並且承認尾隨一事,而目的是想要她的微信。滴滴方面回應,已對涉事司機賬號進行凍結,將根據警方調查結果做進一步處理。看來滴滴的整改措施實現的略困難。

日前,滴滴公布了階段整改措施、安全性等級有所提升,順風車業務整改措施實施四項,下線個性化標籤、評論功能;合乘雙方個人信息頭像個人可見,外部虛擬呈現;車主接單人臉識別以及評估夜間順風車風險。同時在平台全業務整治人車不符,提升一鍵撥打緊急電話等功能,並承諾對外承擔相應法律責任並給予一定救助與關懷。同時提出為保證安全的兩項涉及隱私的功能,全程錄音及錄像的可實行辦法供社會進行探討。

滴滴目前四面楚歌,來自社會各界的聲音此起彼伏,一次次的安全問題令滴滴陷入了解釋戰,在輿論壓力下滴滴並不好過。作為提供服務的平台方,無論是接入第三方服務還是平台提供的自有服務,都應該負起責任。

在成立第六年滴滴才想好好處理安全性問題,六年間積累的投訴,發生的惡性事件難道都不能引起滴滴的重視,滴滴難辭其咎。筆者近期也通過不同的用戶體驗、司機採訪中感受到了滴滴令外界存在疑惑的幾點。

疑惑一:多項措施公布細思極恐 沒有初期判斷如何敢把自己交給司機

滴滴已進行全平台的整治活動,下線了順風車業務並進行全面整改。包括快車、專車等業務同樣進行安全審查,加大人車統一力度。

日前海淀法院網發布辦公札記《滴滴出行車主犯罪情況披露》,文中顯示發生在滴滴出行平台上的惡性事件不在少數。文中通過刑事司法實踐追索車主打人、強姦等案件的出現到底是基於龐大司機人數的必然現象,還是滴滴平台的管理模式中確實蘊含著安全風險的問題探究。

文中提到多起有關滴滴平台引發的刑事訴訟案件,文中舉例,2017年5月19日,滴滴計程車司機李某駕駛搭載乘客,發生口角後雙方互毆,李某毆打致乘客左側鼻骨及左側上頜骨額突骨折(輕傷二級),後被判處拘役六個月,緩刑六個月。說明滴滴平台存在乘車口角問題較多, 打人等糾紛引發的故意傷害罪案件不在少數。

強姦、猥褻,順風車主較為集中,文中提到因滴滴出行而引發的強姦、猥褻案件基數較大,手法多為通過搭載乘客(女)並在後續交往中實施侵害;但將犯罪行為限定為行駛途中後案件數量大幅減少,且多集中為順風車車主。5月6日凌晨,鄭州機場附近21歲空姐李某在搭乘滴滴順風車的過程中,被司機劉某殺害就屬於典型的順風車作案。

那麼下線標籤及評論功能真的有用嗎?2015年6月,滴滴「順風車」業務上線,亮點為「社交」。通過乘客與司機間的雙向評價體系獲得一定評分。通過標籤匹配下次順風車行程以滿足找到同類人。據多次搭乘順風車的乘客李女士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她表示,如果全部下線了評價及標籤機制,如何判定司機真實意圖及本人狀況,這同樣難判斷。滴滴順風車主黃某曾透露,他選擇乘客看分值,即便這樣,在提醒乘客不要再車內吸煙後仍得到乘客的差評及低分,這對於打分評價機制是一個漏洞。此次滴滴全面下線評價體系,那未來將通過什麼來保障第一層乘客與司機間的相互信任,值得考慮。

滴滴平台在所有業務中都加強了關於人車一致的整改措施。此前,滴滴在針對鄭州順風車案件的自查中發現,接單賬號歸屬於嫌疑人父親,且正常通過了滴滴順風車註冊時的三證驗真、犯罪背景篩查和接首單前須進行人臉識別等安全措施。這樣簡單的通過率就已經可以實現接單,簡單程度可想而知。如何真正做到人車一致,還需要滴滴好好考慮。

各地對網約車司機入門「門檻」降低,在採訪中獲悉,司機需要經過滴滴的考試方能上路,但從目前來看,過場大於實際用處。從海淀法院網公布的多起案件也顯示,司機在經過培訓後依然有不同程度的錯誤出現,在司機審核的環節上是否要加入新的舉措。

疑惑二:快車價格動態調價成謎 你不知道這段路到底多少錢

希望殺熟真的不存在 即便是表面上。「滴滴不存在殺熟。」滴滴出行總裁柳青在上一次公司產品遭到質疑後的回復。而就在近日,筆者通過滴滴平台使用快車服務,為儘快叫到車,便同時使用同行者手機使用叫車服務,由於筆者事先購買過快車8.8折優惠,但與同行者在同時間點、同路程下拼車高出2.3元。如果按照距離和時間計算。按照百度及高德地圖的行程規劃,基本為同一條,且道路暢通無事故在拼車的情況下,同一個地點、時間、目的地,為何擁有白金會員且使用優惠卡的用戶會比普通會員高出2.3元。據了解,滴滴快車的拼車服務為一口價,收費價格不會隨著路程等待而增加費用。可以說是對用戶最公平的存在,但是在看到這樣的做法下,確實有失公允。為什麼白金用戶的價格會比普通用戶高?

根據滴滴公布的快車、拼車價格顯示,不同時間段的乘車費用不同,且劃分十分詳細。滴滴快車最初在北京的最低消費價格為8元,隨後漲至10元,再到後來的13元,但在漲價過程中並未提醒。快車按照時間及路程收費,價格不同可以理解,拼車按照路程收費,但是不同時間狀態下價格卻不同,但不提示漲價,令消費者無法判定價格。

拼車是滴滴推出的快捷多人次節省運營資源的新產品,通過多人次遞接式使用車輛可以有效減少乘客支出,同時能夠節省等車時間快速叫車。如果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對乘客確實能夠減少一定得費用支出。但僅僅是一點點,付出的時間可能會更多,如果路程超過5公里,路程間的拼友可為三名,他們大部分會在第一位乘客之前下車,當到達最後目的地會發現,花費了遠遠不止這些省出的費用的時間。

疑惑三:颳風下雨就漲價 派單排隊三十分鐘是常事兒

滴滴平台對於不同天氣的價格也不同,在需求量大的雨雪天氣環境,打車尤其困難。但能夠在原有基礎上翻3.5倍甚至更多的情況卻屢屢發生,在較早版本的滴滴快車業務上,當遇到需求量大且雨雪天氣加劇時,首先叫車困難,其次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詢問是否加價叫車可以增加叫車幾率,但凡遭遇惡劣天氣,滴滴的後台反應速度就變得奇快。最近版本的叫車服務已經不再提示漲價,你無法獲取現在的價格是否是漲價後的價格。同時在難以叫車叫車時段如夜間,等待時長與排隊時間往往會超過30分鐘,如想提前叫車,可使用會員積分插隊叫車。司機小張提供了一次打車的截圖,叫車超過25分鐘仍無人接單,同時排隊人數很多。雖地處寫字樓區域,但在北京不到晚上11點時不應該只有如此少的營運車輛。通過採訪了解到在辦公區聚集的地方,會有大批司機等待派單,但滴滴平台卻很少會在第一時間把他們派去最近的寫字樓。

加價是經濟學中一個永遠存在爭論的話題,今天,多數人已經能夠理解在資源稀缺、供求不匹配的限定條件下,價格是調節供求關係、滿足最緊迫或最有支付意願的人需求的最有效方式,雖然不是最完美方式。有經濟學家認為,當用車需求過大,漲價是一種正當的市場行為。但多數市民還是認為,一個城市的出行,還是應該多考慮老百姓的出行感受和支付能力。

再者,對於部分網約車平台漲價的情況,從企業經營需求來說,其漲價行為無可厚非,畢竟企業是盈利為目的。但是,服務質量要與價格相對應,不能只一味抬高價格,而服務質量卻原地打轉。

疑惑四:非得評價么?五星好評多是「要」來的假等級

滴滴實行乘客、司機雙向打分評級制度。在完成一次乘車體驗後,司機與乘客進行相應的打分。五個等級分別對應差到優秀。三顆星判定為減分項,所以每次在乘坐完畢後,很多司機會建議乘客做出五星好評後在下車,由於評價完畢當場就會反饋到司機的後台系統,如未能獲得五星好評,乘客或許會被騷擾,在滴滴初期是這樣的。

後期,滴滴在版本更新後修改了虛擬號碼及評價稍後反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看似解決了評價的問題,但很多乘客對於評價並不關心,點擊付款後,如果不評價將會在幾個工作日後自動變為五星好評。滴滴實行司機和乘客互相評分,並通過對大數據的計算分析,來劃分司機和用戶的等級,並為不同級別的司機和用戶提供區別服務。滴滴平台實行乘車互評,不僅對司機的載客有影響,而且還影響到用戶的使用。據了解,滴滴平台會優先給評分高的司機推送客人,並且對評分高的司機還有高獎勵,低手續費的優惠。相反,如果司機評分低,相對來說接客機會就少,獎勵也少,且手續費用也高。在司機屢次索要五星好評或乘客不關心好評被系統默認為好評後,這樣的評價體系是否公平?

這種強制的評價體系到底是對乘客的保護還是對司機的認可,這種要來的五星好評好像並不能反映司機的真實狀況。

作為一家平台服務企業,多元化發展或許對出行本身幫助不大。相反單純、安全做好自身工作或許會有奇效,UBER在國外也曾出現多起安全事故及糾紛,但後期UBER每年拿出500萬美元加強安全性提升,使安全問題得以改變。滴滴作為國內市場份額相對領先的網約車服務平台,確實該好好進行整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ech能見度 的精彩文章:

TAG:Tech能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