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黑暗之彩:盲胞畫筆下的絢麗世界

黑暗之彩:盲胞畫筆下的絢麗世界

想像過,「什麼都看不見」是怎樣的感受嗎?

想不到?沒關係。

讓我們再做一個小實驗:

打開備忘錄,輸入你的名字。

沒難度對吧?

好,那我們將這個動作重複一遍。這一次,你要閉上眼睛。

怎麼樣?

輸錯了一個字?兩個字?全錯了?什麼都沒輸入成功?

每一天,我們都會接觸很多像「輸入名字」一樣輕而易舉的事。

拿起水杯、打開一個網頁、從卧室走到客廳、在商店挑選喜歡的衣服…… 每一件對於我們來說,都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完成的事。

假如需要閉上眼睛完成呢?

恐怕要難上好幾倍吧。

做這些小事都如此困難,閉上眼畫畫呢?

上個周末,一場盲胞繪畫展,讓我知道了答案。

看不見,不影響我活得燦爛

「黑暗之彩」是由信息無障礙研究會、深圳市盲人協會、深圳市殘疾人聯合會和騰訊 QQ 聯合在深圳華僑城舉辦的一次盲胞繪畫展。

正如你看到的,繪畫展中參與創作的藝術家們,都是視障人士。

視障,指的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視覺障礙在經過了各種藥物、手術、眼鏡矯正等治療之後,雙眼中的好眼視力仍然低下(視力低於 0.3 或視野小於 10°)的狀態。

視障群體中,有完全失明的,也有視力低下看不清眼前事物的。

這一切,絲毫不影響他們努力而認真地生活。

玩物志也受邀參加了這次活動。

「黑暗之彩」區別於我們印象中的任何一場畫展。

現場很暗,除了照射在畫作上的一點亮光,其他地方都是黑漆漆一片。

策展人說,這是希望觀展的大家,能把注意力,放到那一點點亮光上。

走進畫展,工作人員首先給玩物君遞來一個眼罩,讓我代入視障人士的角度,「看」他們的畫作。

戴上眼罩後,我的第一反應是很黑,很不習慣,還有一點恐慌。

走出的每一步,都需要工作人員帶領。否則,對於前方的未知,會讓我邁不動腳。

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我伸出雙手,觸摸起畫布。

面前出現的,是一幅梅花的畫作。

它擁有豐富的色彩,枝莖上綻放的花朵,向每一位前來的觀眾說:看!我擁有多麼強大的生命力。

然而這一切,在摘下眼罩前,我都看不到。

我只能由工作人員扶著手臂,由上而下地感受它的輪廓,想像這棵梅花是怎樣生長,長成哪樣。

平日一看就懂的畫作,我足足花了 5 分鐘才算感受到大概。

曾經在無數文字、紀錄片中看到的資料、訪談,都不及這一刻親身體會來得震撼。

這些畫作都是由專業的導師,帶領視障人士完成。

在導師的幫助下,視障人士會先將畫面的輪廓描繪出來。然後,再利用騰訊 QQ 的無障礙閱讀功能,掃描了解顏料的顏色,進行填充。

活動主辦方之一,騰訊 QQ 的工作人員和玩物君分享,「盲胞畫畫」聽起來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來到現場,你會發覺實際上並非這樣。

他們希望,能通過這次的畫展,告訴更多人:原來,視障人士也和我們一樣,可以做很多事情。他們的生活不是如我們想像中那般封閉,相反,也是多姿多彩的。

現場的眾多畫作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這幅《日出》。

這幅畫的作者馬景陽是一名後天全盲的視障人士,可這不影響他去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

畫面是他人生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日出。

當時的他,雖然什麼都看不見,但是隨著太陽逐漸升起帶來的溫暖,海風吹過時周遭溫度和濕度的變化,都讓他感受到超乎想像的力量。

明亮、包容、強大的力量,震撼了馬景陽。

那一刻,他覺得,這就是他內心一直在追求的東西。

《日出》也是本次畫展的主海報

我能夠畫畫,所以很開心

現場展出的畫作,都是由活動組辦方在前不久組織視障人士們一起創作的。

其中有幾幅畫,給人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在現場的玩物君,找到畫作的作者,聊了一下:

01 足跡

遠方的紅日,猶如一團烈火在天邊燃燒。跑者沿著鄉間的小路,跟著自己節奏向前跑。

黃勇的作品《足跡》散發出一股力量感。

和玩物君想像中有出入,天邊充滿生機的太陽,並不是要即將突破地平線冉冉升起。相反,它是將要西下的夕陽。

這正是黃勇想傳遞給大家的。

今年已經 40 多歲的他,絲毫不像大眾印象中的中年人,最愛跑步,還是盲胞馬拉松跑團的成員之一。

在活動里,他也把自己最愛的運動描繪下來。

「我今年 40 多歲,像一片夕陽。但在心中西下的夕陽也可以有一種強勁的力量,這個小人代表我自己,向著太陽奔跑過去!」

無論畫畫,還是馬拉松,都不是黃勇挑戰的終點。

他還和玩物君分享,今年之內,打算去嘗試完成一次全程馬拉松(全長 42 公里)。

祝他成功吧!

02 付出的終點是收穫

18 歲的柯澤偉身上充滿年輕人的幹勁,從他的畫作也能體現出來。

畫面描述的是一個拿著獎盃的人。

「每個人都有夢想,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但我們不能怕,堅持不懈最後會取得成功的。」

他的靈感來自於對成功的渴望。

澤偉和其他年輕人沒什麼差別。他也一樣愛聽音樂,喜歡的歌手是李榮浩。他也一樣愛去旅行,去過內蒙古和寧波。他也一樣對電腦感興趣,他也一樣會因為學習而犯難。

在手機 QQ 的無障礙功能幫助下,利用手機掃描,他就能知道周圍出現的文字意思,大大方便了日常生活。

澤偉還想去學習編程,希望先進的科技能助他一臂之力吧。

03 小橋流水人家

16 歲的鄭小可,剛出生一個多月,就看不見東西。

她對很多東西都沒有概念,也沒體驗過,在聽到騰訊 QQ 這個盲胞繪畫活動後,她的第一反應是很驚喜,特別想嘗試。

畫面出現的是小可最嚮往生活:小橋流水人家,悠閑自在。

現實中,小可卻不是那麼輕鬆。

4 歲開始學鋼琴的她,以後打算從事和音樂相關的工作,因此每天都在不懈地練習中。

不過,她早就準備好了:「想干成一件事的話還是非常需要毅力的。」

讓我們一起期待這位明日藝術家的表現。

04 從駕駛座位向外看

淺藍的天空讓人感到自由和放鬆,從舒適的駕駛位上看出去,我們正往夾在兩座高山之間的隧道緩緩駛去。

這是葉慶祥的畫作。

一直有一個「畫畫夢」的葉慶祥,為了實現這個心愿,特意花了 2 個多小時,從生活的地方趕去參加之前的繪畫活動。

畫畫這個夢,從很早之前,就開始在葉慶祥心裡生根發芽。

小時候,每當看到周圍的小朋友能將有趣的事物描繪下來,他都會產生出一種羨慕的感覺。

知道「黑暗之彩」這個活動後,無論花多少時間,他都願意趕來參與。因為,他想實現這個心愿,他也想看一下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得到。

「跟別人說可能別人都不相信,我能夠畫畫,所以很開心。」

葉慶祥畫的是通過駕駛位看出窗外的場景。

畫面很充實,細節部分也展現得十分完整,鮮活繽紛的色彩,看著就讓人感覺到無比的歡快。

他說:「我曾經夢想過開車,因為看到別人開車的感覺,好像都蠻快樂的。」於是,就將這個想像中快樂的場景描繪出來。

05 心如蔚藍

與此同時,何婕想用一片大海,讓大家忘掉壓力,放鬆一下。

何婕之前曾是一個白領上班族。後來,因為一次意外讓眼睛受傷,導致了視力下降。

而現在,她是一個初二孩子的媽媽。

參加繪畫活動,一方面她想挑戰一下自己,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她想通過傳播正能量給孩子做好榜樣。

何婕非常喜歡「黑暗之彩」這個活動,前後參加了 2 次。

「原來眼睛看不到的情況下,一樣能用手,把想像的畫面勾勒出來,原來我們一樣能感受到這份美麗。」

兩次,她都選擇了大海這個主題。

在何婕看來,壓力是因為現在生活節奏過快,想用自己的畫讓大家放鬆一點,就像到海邊度假那樣。

活動結束之後,她還打算將畫畫這項活動帶回家裡,和孩子分享正能量。

「美好的生活需要勾畫下來,才有奮鬥目標的。」

何婕笑著說道。

06 琳琳的艾米

陳琳是活動里年紀最小的參與者,這也是她第一次嘗試畫畫。

她畫的是一隻可愛的小狗。

琳琳為小狗填上喜愛的金色,又為它取了一個自己覺得很可愛的名字「艾米」。

顯然在這個活動里,感到特別開心。

琳琳最後跟我說,希望畫能成真,自己以後會有一隻聽話、可愛導盲犬,可以帶她走路,陪伴著她。

畫展現場,還有很多有意思的畫作。

例如:年紀只相差 1 分鐘的雙胞胎王瑛和王琳,心有靈犀一般畫下陪伴他們 6 年時間的玩偶熊。

性格溫和的羅軍,畫出了一隻更像貓咪的老虎。

在康復中心上班的黃世紅,把自己到大自然里放鬆的休閑時光,細緻地刻畫下來。

她說,下次再畫畫,她會把視野放得更寬。

可能會畫一下高山、森林、草原、河流等等等等美好的景色。

希望能更多接觸外界的呂紅妹,用一片美好的風光,分享她的心之所往。

有「大海情結」的鐘鳴旻,把自己的「海灘旅遊行程單」都給畫了出來。

第一次來參加活動的董朱紅,將心中對海洋的無限嚮往,用畫作呈現給大家。

這些畫作各有不同,唯一的相同,便是畫布旁邊,創作者們臉上洋溢出驕傲而自豪的表情。

他們很開心。

因為他們也可以做到。

我的人生只是換了一種新的活法

走進畫展現場之前,我曾經設想過無數次裡面的氣氛。有沉重的,有嚴肅的,甚至有哀傷的。

沒想到,最終我獲得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答案。

無論是創作者們臉上的表情,還是他們悉心準備的畫作,無一不透露出相似的關鍵詞:積極。

我不禁開始思考:讓視障人士作畫,到底是為了什麼?

是一種表現的形式?是讓大眾關心幫助這個群體的一種方法?

恐怕都不是。

對於很多視障人士來說,畫畫,可能是他們從沒想過會做的一件事。

而在這裡,他們能跟著老師的指導,讓雙手成為畫筆,通過觸感控制畫面走向,使用手機 QQ 掃描分辨顏料顏色...... 用自己的力量, 完成這項挑戰。

無疑一件是喜悅、充滿成就感的事情。

對於大眾來說,這好比一扇大門、一條橋樑,讓更多人去了解、認識這個群體。

更重要的是,這份感覺,是最真實的。

它沒有經過任何後期的處理和剪輯,一幅幅的畫作直觀地告訴大眾:他們,也在努力而認真地生活著。他們和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

或許,這個世界根本不應該存在這麼多的「我們」和「他們」。

因為,我們都一樣,我們就是我們。

就正如《奇葩說》辯手,同時也是視障人士的蔡聰所說的:「世界上不應該有 「殘疾人」,我們的人生只是換了一種新的活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蘋果設計靈魂首談 Apple Watch:喬布斯沒參與,但我們找了外援
越界的互聯網巨頭與社會的 「報復」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