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學者:中國不是美國的威脅,這些才是

學者:中國不是美國的威脅,這些才是

【5月19日,中美兩國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表示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征關稅。然而在達成共識之前兩國經歷了激烈的博弈,幾乎就在同時,人大重陽國際研究部主任陳曉晨於17日在華盛頓受邀出席「美國與金磚的商業交往」會議,並做主旨演講,當談到中美經貿關係時,他指出中美之間的環流是世界經濟中最重要的環流,兩國都從中受益,美國要認清楚真正的威脅並不是中國。】

謝謝主持人。在此發言前,我需要先澄清剛才主持人說的一件事:我並不能代表中國。今天沒有中國的高級代表,也許他們正和美國代表們在離這間屋子不遠的地方展開對話。他們之間的對話肯定要比我們這場更嚴肅、更艱難。那邊沒我什麼事,所以我就在這說吧。(笑)

沒錯,中美兩國之間的「天氣狀況」確實不好。正如今天華盛頓的天,我們面對強風甚至大雨。然而在此背後,也正是今天我們要探討的問題:應該如何看待金磚國家尤其是中國在世界扮演的角色。儘管我們討論的是金磚國家的崛起與中國的發展,但是我想強調的是新興經濟體的集體崛起。金磚國家只是其中的五個,中國也只是其中之一。在1986年世界貿易組織(WTO)烏拉圭回合談判開始的時候,發達國家佔全世界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的80%以上。到了30年後的2017年,這個佔比只有47%。這充分顯示了新興經濟體的集體崛起。

當然,金磚國家在其中尤為突出。首先,金磚國家的「金色」成分仍然很足。儘管有人質疑「金磚失色」,但是我覺得金磚做得不錯。從2006到2017年,金磚五國經濟總量佔全球的比重從12%上升到23%,對外貿易總額從11%提升至16%,對外投資從7%躍升至12%,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50%,去年突破了70%。因此,金磚國家仍然耀眼。這是從全局的角度來說。

另一方面,金磚國家並沒有那麼多野心。我們不是挑戰者;我們是改革者。在國內,所有國家都有問題,都或多或少在進行結構性改革。中國希望高質量的發展;印度希望通過「印度製造」政策(Make in India)生產更多;俄羅斯、巴西和南非都希望讓經濟結構再平衡。在全球議題上,金磚五國支持現行體系,並促其不斷完善。這些都是改革,也是金磚國家的角色。

作為一個學者和金磚國家智庫界的一員,我今天想表達的核心觀點是:金磚國家可以成為美國和美國商界連接「南方」與「北方」的橋樑。根據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教授提出的理論模型,近年來,全球價值鏈(GVC)正在發展為「雙環流」。其中一個環流在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之間,可以理解為「金融資本環流」。另一個環流在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可以理解為「產業資本環流」。金磚國家承接著「南-北」及「南-南」兩個經濟環流。中國在去年的金磚國家廈門峰會上提出了「金磚+」機制。在我看來,「金磚+」代表著更包容、更開放,意味著金磚國家成為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這個意義上,「金磚+」不僅向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提供產品、市場、投資領域和項目,更重要的是發揮了橋接作用。通過將生產部門與資源橋接,金磚五國為美國的高科技行業和服務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如果沒有金磚國家,美國企業別無選擇,只能面對一個個無組織的單元;藉助金磚國家,美國可直接面對一個完整的體系。金磚國家為美國商界提供了一個可靠而且有組織的商業夥伴。這是金磚國家在理論與實踐中的角色。

在美國與金磚關係中,中美之間的環流最典型、最具代表性。事實上,中美之間的環流是世界經濟中最重要的環流。美國獲得產品和利潤,中國獲得資金,通過各種方式流回美國,例如購買美國國債。中美兩國都從這個環流中受益。有人說「中國從美國獲益」。如果真要這麼說,那也是雙方都從對方獲益。關鍵是看誰獲益更多。很簡單,比較一下利潤和收益。我之前的一項研究表明,2013年以前美國在中國的投資收益約為17%。相比之下,國債收益率約為2%。當然,實際情況更為複雜,但我的回答非常明確:兩個國家都獲益,但美國獲益更多。

以高科技產品蘋果手機為例。蘋果的利潤很高。幾年以前,蘋果公司能分到利潤蛋糕的75%,而中國裝配線上的成千上萬工人們僅分得2%。也就是說,美國把更多利潤帶回美國。所以在生產端美國獲益更多。

在消費端,美國也受益匪淺。美中貿易委員會研究顯示,美國對華貿易平均為每個美國家庭每年節省850美元。所以,我非常高興,會後在座的每個美國公民都應該欠我850美元。(笑)你可以在隔壁的Best-Buy看到大量的「中國製造」。美對華出口還為美國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2015年美對華出口支撐了美國180萬個新增就業崗位,加上中美雙向投資,一共是260萬。所以,如果有人說美國對華貿易不公平,那他就是不公平的。(笑)事實是,我們都從對方身上獲利。

但是,中國不可能永遠當「世界工廠」,這不可持續。中國走向更高端和更多服務業相當正常。中國正擔當更重要的角色,做更多的海外投資並創造更多高附加值的就業。我們可能正從「世界工廠」轉變為「世界工程師」,提供解決方案和管理,解決問題。同時,我們比以前做更多的「軟體工作」。這可能是美國感受到威脅的原因,也是為什麼中美關係正遭遇「強風」。但在我看來,美國政府正在像堂吉訶德一樣與風車作戰,一個「風車」是「中國製造2025」,另一個是「一帶一路」。對於在座的做歐亞地區生意的商界人士來說,中國的「一帶一路」正好符合。這是你們的機會。

那麼,中國是美國的威脅嗎?我的回答是,中國所做的只是做好自己的事,只不過是用更好的方式。我們的主線是製造業,是實體經濟,而美國是金融領域的絕對領導國。換句話說,中國與美國合作,甚至某種意義上為美國工作。更重要的是,在金融危機發生後的10年內,隨著中國GDP的增長,美國GDP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並沒有縮小。也就是說,中國的崛起沒有導致美國的衰落。

即使將來某一天,比如說20年後,中國的GDP有可能會超過美國,也不代表著末日。正如我所說,美國仍將主宰金融。而且請記住,GDP是衡量流量和新增量的概念。如果我們將財富和知識存量進行比較,中國遠遠落後。在今後的30年內,美國仍可能在金融、軍事、高科技和教育領域處於領導地位。即使是在製造業領域,美國仍然掌握著一些尖端技術。這種差距在短期內是不會消失的。這是個清醒的判斷。

然而,仍有三個問題可能會危及美國的領導地位,甚至使美國「不再強大」。首要的便是信譽。如果政策不可靠,美國的軟實力會受到損害。其次是美國引以為傲的教育和創新。如果美國政府繼續像現在這樣削減在這些方面的開支,長期過後,將失去科技發展所需的基礎。因此,中國不是威脅,教育(開支不足)才是。最後是對華政策。有些政策似乎是將中國推離美國,讓中國別無選擇、不得不加大投入加強自身能力建設。

現在風很大,而且我開始發言後雨也下得更大了。(笑)然而,全球化的趨勢就在那裡,不可逆轉。金磚國家已成為維護全球化、自由貿易和WTO的關鍵力量。所以不管美國做什麼,中國都會繼續擴大開放。這是為了全世界,也是為了我們自己和「金磚+」的利益。在貿易政策上,中國正在由出口導向型轉向進出口平衡,甚至某種程度上更加強調進口。今年一季度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109%。這說明中國的內需是如此強大,以至於抵消和克服了外需的困難。在投資方面,中國正在加大海外投資,這也將惠及更多的新興經濟體。

無論如何,中國會堅定擴大開放。11月份即將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就是一項重大舉措。金磚國家將在進口博覽會中發揮重要作用,就像是連接世界的「金橋」。最近印度總理莫迪在訪華期間表現出了對進口博覽會的積極態度。當然,我們也十分期待美國領導人和高官的出席。不過無論如何,我尤其希望美國商界抓住這個機會。對金磚國家商界也是如此。希望風雨之後有彩虹,就像我們今天的聯合主辦方南非「彩虹之國」一樣。

(本次會議由美國歐亞中心和南非駐美國大使館舉辦。本文根據現場英語演講翻譯,譯者:人大重陽實習生池穎、楊遠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美國商務部認定從中國進口鋁板獲得補貼,正啟動新調查
日本邊緣城市人口減少有多恐怖?130萬年薪都找不到醫生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