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兵聖」孫武的生平大總結,吳國滅亡後他去了哪裡?

「兵聖」孫武的生平大總結,吳國滅亡後他去了哪裡?

有了孫武和伍子胥輔佐的吳國,霸業也蒸蒸日上。

可就在這樣一片大好情勢下,孫武為何卻悄然選擇了隱居?甚至離開了曾經滿懷嚮往的吳國?這其實和他本身的性格有很大關係,「吳國的精神面貌」更是使孫武感到巨大的失望。只是這種失望,他並未和君王「正面相抗」,而是以「退」作為回應。

擅於審時度勢的孫武,看著吳國每天都在發生著的變化,離理想中的模樣越來越遠,他的價值觀在主導著他,告訴他,要這麼做,必須隱居,如果吳國伍子胥也學著他一起退隱的話,或許就不會發生後來的悲劇。我們先來看看孫武的生平事迹。

孫武


第一階段,在十九歲之前。這時的孫武還很年輕,意氣風發的少年,他還未和父親離開齊國,在母國,在他的故鄉,他仍舊一頭埋在他最愛的兵道研究,他潛心治學,研究兵法。這個階段,史料並未留下太多記載,相對後期的事迹也比較平淡。但仍舊能看出,他真的是很愛兵法研究。

第二階段,就是公元前526年,這時的孫武已經19歲。他去山東蒙山求學,蒙山是「東夷文明」的發祥地,什麼叫東夷文明?其實就是先秦時期,中原王朝對中原以東部落的稱呼,這個地方人才輩出,很多文人騷客、帝王將相都喜歡來這裡,有事沒事交流一下觀點、宣傳一下自己的學說、喝喝茶、聊聊天,談談人生理想。

蒙山的人文氛圍很濃,是人才的聚集之地,很多有識之士都喜歡去熏陶熏陶這種氣息。比如:孔子、莊周,還有我們前面提到的鬼谷子,鬼谷子的事迹史料記載的不是很多,因為他沒有出山,但他教出的學生,張儀、蘇秦、孫臏、龐涓等,卻縱橫了戰國時代,總之,是個既神秘又牛的人物。孫武在蒙山專心求學兩年後,已經學有所成,開始周遊列國。

理論歸理論,知行還須合一,孫武開始奔走於各地的古戰場,幹啥呢?做實地考察,他開始考察各地的兵事和兵情。就這樣,在外面又花費了兩年的光陰,一番遊歷之後,又回到齊國,他開始把大量的時間泡在研究軍事古書之上,對這些年在外面遊歷的所獲進行了歸納和總結,而這時期的付出,也為他後來著寫《孫子兵法》提供了相關的理論依據。


有人對《孫子兵法》的完成有疑問,到底是在齊國時寫的,還是在入吳之後才寫的?其實,創作是一個過程,並非是朝夕成形。舉個通俗的例子,比方說,我前兩年寫了一些文稿,根據當時的認知所做的創作,可能當時並不完善。

但隨著我不斷深入學習,認知得到了加強,領悟的層次逐漸增高,那麼,前期的創作也隨之不斷完善,這是一個動態完善的過程,並非是朝夕就產生的。所以,《孫子兵法》並非是老孫某一天腦熱靈感來了寫出來的,他的創作是有個從初期發展到成熟的過程。


公元前512年,吳王闔閭剛剛當政三年。這時的吳國已經到了急需人才強國的關鍵時期,對外,也在考慮著西進計劃——伐楚。但這兵讓誰來帶?伍子胥嗎?當然,吳王闔閭是不會讓他帶的,這個就關乎到「君王之術」。伍子胥是楚國人,是從楚國流亡到吳國,這也就成了吳王闔閭的心結: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殺害,楚國和他有不共戴天之仇,他難免為此借用吳國的力量公報私仇?這是來自吳王闔閭的擔心。這其實也不無道理。

同期,孫武也已經寫好了《孫子兵法》,結識了伍子胥,經過伍子胥牽線,向吳王闔閭「七薦孫武」,就有了後來伐楚的軍事成就。特別在春秋末期的經典大戰「柏舉之戰」中,孫武創造了以3萬兵力戰勝楚國20萬大軍、差點讓楚國滅亡的驚人戰績。但在柏舉之戰後10年,在和越國的「槜(zuì)李之戰」中,吳王闔閭因兵敗受辱負傷而死。

闔閭之子夫差繼位,此君王自以為是,姑息養奸,沉迷酒色,最終將吳國基業毀於一旦,他甚至聽信讒言,疏遠曾經的輔國功臣伍子胥,這些都被孫武看在眼裡,他深知「飛鳥絕而良弓藏」,「狐兔盡而走狗烹」的道理。

對於這位新君王的作法,孫武感到了深深的寒心,所以也就萌生了辭官的想法。加上孫武本身不貪名利的性格,冥冥之中也就決定了他最後要走的路——必定是遠離這不善之地,去過他想過的嚮往生活。

孫武曾在《孫子兵法》中強調,戰爭必須是正義的,方能取勝。從這個觀點來看,也能折射出他的身上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質,就是「善」。君王若不善,善臣自然也就留不住。同樣,他還強調「攻其國而愛其民」,當吳軍攻入楚國郢都後,伍子胥對楚平王進行鞭屍,吳軍對楚人既殺又辱,這些其實都已違背了」愛其民「這一原則。

孫武雖為將領,對底下士兵「強盜」的作法卻也無奈,但這些都深烙在了他的心裡。對理想中的吳國開始失望的孫武,同時深諳「功高震主"的道理,不貪功名,當退則退,他曾勸伍子胥跟自己一起歸隱,但伍子胥並未聽取他的建議,沒有避免慘死悲劇的發生。孫武卻做到了功成身退,退隱之後,他總結了自己多年的帶兵經驗,修訂了孫子兵法13篇,使其更加變的完善。


這個目前是個謎,比較有爭議。有關他的隱居之地,存在著很多說法,有人說,他並沒有離開吳國,而是一直生活在吳國的某地,只是不再參與軍事活動,他死後被安葬在吳國;也有人說他帶著家人離開了吳國,回到了齊國隱居,死後又被安葬在吳地,他雖是齊國人,但後世稱他為「吳人孫武」。

不管怎樣,孫武的事迹確是真實存在的,而我們讀故事的同時,也不免會引發更深的思考。我Get到了一句話:其實,人生變數,猶如環流,進退得宜,亦悅亦福;勢盛則衰,物極則必反,當退則退,如若不退,必受其亂!欲知最全歷史故事,請關注我,我是晚睡學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晚睡學生 的精彩文章:

《三國機密》伏皇后的歷史原型,她最後的結局怎樣?
秦孝公讓商鞅專權,太子嬴駟不配合,鬼谷弟子首帶「縱橫秀」

TAG:晚睡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