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海蟄用老醋拌,味道最佳

海蟄用老醋拌,味道最佳

原文:[海蟄]:用嫩海蟄,甜酒浸之,頗有風味。其光者名為白皮,作絲,酒醋同拌。

淸 袁枚《隨園食單》小菜單

海蟄用老醋拌,味道最佳


海蟄吃在嘴裡咯吱吱的人人愛吃,節日放假翻看隨園食單,見有用嫩海蟄,甜酒浸之,頗有風味。這還真奇怪了,難道海蟄還分老嫩,那分公母嗎?你別說海蟄還真分老嫩,分不分公母一會告訴你,好了,今咱聊聊海蟄。

海蟄用老醋拌,味道最佳

海蜇,又名石鏡、蠟、樗、蒲魚、水母鮮和海(蟲宅zha)等,海(蟲宅zha)這個字新華字典沒有,電腦也打不出來,左邊一個蟲字傍,右也一個宅字,音:炸。康熙字典中注:音吒,意同,亦作吒。哪吒呀。它很早就被人們食用,唐代有一本《本草拾遺》記載:「大者如床,小者如斗,無眼目腹胃,以蝦為目,蝦動(蟲宅)沉,故曰水母」,「(蟲宅)出以姜醋進之,海人以為常味。」 海蟄是水母中的一種,但不叫水母,要解釋清這問題太複雜了,因為水母範圍大,水母有很多種類,水母也包括淡水水母和海水水母,海蜇是水母的一種,海里的水母中能吃的叫海蜇,不能食用的叫水母,水母,海蜇是同種生物,只不過海蜇是水母科下的其中一種,無毒可食用。兩者就是一體,其實就這麼簡單。

海蟄用老醋拌,味道最佳

水母 ,是一種古老的腔腸動物,早在5億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水母是一種非常漂亮的水生動物。它雖然沒有脊椎,但身體卻非常龐大,主要靠水的浮力支撐其巨大的身體。水母身體外形像一把透明傘,傘狀體直徑有大有小,大水母的傘狀體直徑可達2米。從傘狀體邊緣長出一些須狀條帶,這種條帶叫觸手,觸手有的可長達20米~30米,相當於一條大鯨的長度。浮動在水中的水母,向四周伸出長長的觸手,有些水母的傘狀體還帶有各色花紋。在藍色的海洋里,這些遊動著的色彩各異的水母顯得十分美麗。

水母的出現比恐龍還早,可追溯到6.5億年前。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水母約200種,我國常見的約有8種,即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海蜇、口冠海蜇等。蜇體呈傘蓋狀,通體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黃色,海蜇傘徑可超過45厘米、最大可達1米之巨,傘下8個加厚的(具肩部)腕基部癒合使口消失(代之以吸盤的次生口),下方口腕處有許多棒狀和絲狀觸鬚,上有密集刺絲囊,能分泌毒液傘部隆起呈饅頭狀,直徑達五十厘米,最大可達一米,膠質較堅硬,通常青藍色。觸手乳白色。廣佈於我國南北各海中。可供食用,並可入葯。

水母是一種非常美麗的軟體海洋生物,水母由膠狀物質和水(占其身體的97%)組成,所以它們大都是透明的。看上去很美,但是卻非常危險,水母的觸手上布滿刺細胞,像粘在觸手上的一顆顆小豆。這種刺細胞能射出有毒的絲,當遇到「敵人」或獵物時,就會射出毒絲,把「敵人」嚇跑或將其毒死。夏季去海濱游泳的人,常常會被水母的觸鬚刺到,產生很強的疼痛,有時甚至會致命。大多數的水母生活的淺海中,它們漂浮再海水表面,長長的觸鬚一碰到獵物就會纏住它並使它麻痹,然後將獵物拖回來,一直拖到「嘴」里。水母移動身體的方式使通過海水的吸入和排出完成的,這樣的移動速度很慢,所以更多的時候它們是靠潮汐和水流來完成的。一旦水母上了陸地,馬上就會癟掉。

在炎熱的夏天裡,當我們在海邊弄潮游泳時,有時會突然感到身體的前胸、後背或四肢一陣刺痛,有如被皮鞭抽打的感覺,那准又是海蟄作怪在刺人了。不過,一般被海蟄刺到,只會感到炙痛並出現紅腫,只要塗抹硝炎葯或食用醋,過幾天即能消腫止痛。但有些的毒海蟄,可以在三秒鐘之內殺死一個成年人。在馬來西亞至澳大利亞一帶的海面上,有兩種分別叫做曳手海蟄和箱海蟄(或稱海黃蜂)的,其分泌的毒性很強,如果被它們刺到的話,在幾分鐘之內就會呼吸困難而死亡,因此它們又被稱為殺手海蟄。僧帽水母有一個很威武的別名——葡萄牙戰艦,事實上僧帽水母是很多水母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分工合作群體,它的觸鬚可長達數米,由成千上萬個毒性很強的刺武裝著,千萬別讓它碰到你!所以當被海蟄刺傷,發生呼吸困難的現象時,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或注射強心劑,千萬不可大意,以免發生意外。

海蟄用老醋拌,味道最佳

海蜇還有個名字叫白皮子,是一種腔腸動物,屬缽水母綱。傘部隆起呈饅頭狀,直徑達1.5尺,最大可達3尺。膠質較堅硬,通常青藍色,觸手乳白色,口腕八枚,缺裂成許多瓣片,廣佈於我國南北各海中,浙江沿海最多。海蜇的壽命一般只有一年,春生冬死,生長速度快,核桃大的小海蜇只需四五個月的時間就長到鍋蓋大,每年第四季度為海蜇捕撈季節。海蜇體內含水分很多,通常用鹽、礬加工成蜇皮和蜇頭,海蟄經過腌制加工後,傘體部稱為「海蟄皮",口腕部俗稱「海蟄頭」。海蜇皮是海蜇上部傘狀部分,製成後呈半透明圓片狀,有韌性。上等的海蜇皮為白色或乳白色,片大平整,肉厚有韌性,無雜色黑斑。如形狀不整、肉薄、顏色深淺不勻、肉質層破裂為質量差的產品,有異味者或整體糜爛者為腐爛變質品,不可食用,海蟄有沙海蜇、綿海蜇之分,綿海蜇從肉質上比較好吃,而沙海蜇相對而言,是另一種口味,主要以涼拌為主,口感也十分清脆。

海蟄用老醋拌,味道最佳

海蜇頭則由海蜇的下部頭、觸手等腌製成,口感較蜇皮更鬆脆。好的海蜇頭呈白色、黃褐色或紅琥珀色,肉質厚實,無泥沙等雜質,口感鬆脆有韌性,購回的海蜇可長年保存,如果保存得當,還會越存越脆、越存越嫩。哎,這就是袁枚所講的嫩海蟄,當然若陳年蜇頭,色深光澤差,有的已變酥,沒有脆感,建議不要選購。海蜇頭表面有異味或已腐爛變質,不可食用。至於海蟄是沒有公母的,當然也不足是雌雄同體。海蜇的生殖方式是完全不同於胎生或者卵生的,是分裂生殖。分裂生殖的特點就是母體一旦分裂就消失,剩下的全是孩子了。

海蟄用老醋拌,味道最佳

保存海蜇時,切忌日晒雨淋或接觸魚腥等污物。家庭少量存放時,可放在缽內,封閉缽口,使其不至於風乾收縮,當然,也可以把海蜇浸在濃度為20%~25%的鹽水中保存。陳年的海蜇是晒乾保存,如果是買外面超市活著市場水發好的,一般都加了鹼發的,會更脆。將海蜇平攤在菜板上,先片成片,再切成絲,然後泡入濃度為5%的鹽水裡,用手搓洗片刻,撈出,再用相同濃度的鹽水泡洗,這樣連續泡洗三五次後,一般都能把夾在海蜇裡面的泥沙全部洗掉。去掉泥沙的海蜇,還要用流動水反覆漂洗,以去掉過重的鹽分。

海蟄用老醋拌,味道最佳

食用涼拌海蟄時應適當放些醋,否則會使海蟄「走味」,所以老醋蟄頭是最常見的吃法,海蜇頭肉厚,比海蜇皮更脆,更好吃,有一道蘿蔔蟄皮絲特有意思,海蜇皮剔去紅膜,在流動的清水中泡去腥澀味後,擠干水分,切成1/4火柴梗的細絲,白蘿蔔洗凈,去皮,切成火柴梗粗細的絲;紅辣椒去蒂、籽,洗凈,切細絲; 白蘿蔔絲用精鹽腌漬10 分鐘,擠干鹽味和水分;擠干水分與鹽的蘿蔔絲與海蜇皮、辣椒絲和在一起,加入精鹽、味精、米醋、白糖調成甜酸味,拌勻即成。口味清鮮特爽口。

海蟄用老醋拌,味道最佳

海蟄除冷盤還可做熱菜,也可用於炒、爆、燒等方法。比如淮揚菜「芙蓉海底松」這是中的一道湯菜,是以陳海蜇頭作主料,鍋里放入清雞湯,加精鹽、味精,燒開後倒入裝有海蜇的大湯碗里,然後把菜心朝上放在海蜇的周圍,再放熟火腿片,最後將蒸熟的芙蓉蛋用鐵勺舀成月牙形蛋片漂在湯麵上即成,海蟄形似松樹,酥嫩爽口,現做現吃,宴席上這麼一道口味清淡新鮮的湯,深受食客歡迎的。而炒雞絲蟄皮,是山東素享盛名的佐酒佳肴。將雞肉、蟄皮切成絲,勺內放油,雞絲上漿,過油滑出,蔥姜米熗勺,烹料酒下鹽、味精調口,放入主副料翻炒即成。炒海蜇時,講究旺火快炒,動作迅速,否則質感不脆爽。由於海蜇水分含量多,膠質重,故將其用於燒菜時,一定要最後放入,否則海蜇容易溶化。

海蟄用老醋拌,味道最佳

下面製做隨園菜老醋海蟄絲,海蟄又名白皮子,以前是蟄皮為貴,現在以海蟄頭為上品,海蟄有白色紅色之分,紅蟄頭營養價值比白色的要好一點,且稍貴一些;白海蜇頭價格便宜但脆度不夠;紅海蟄頭應該屬於比較老的,脆度很好。買的時候要注意別買到上色的紅海蟄頭,分辨方法查看泡海蜇的鹽水是否有顏色。因為新鮮海蜇有毒,必須用礬鹽腌制,浸漬去毒濾去水分,方可食用,切絲在先泡水,要用熱水焯一下,水的溫度很重要,水溫不宜過高,五六成熱水就行了,水太熱海蟄會收縮變硬,燙後立即投進涼開水中,浸泡大概半小時,海蜇不會縮,且爽口味美。因為海蜇遇熱會縮水變小,處理不好折耗太大。不過你可以試著這樣做:將去除泥沙、漂盡鹽分的海蜇絲放入清水盆里,按每1000克海蜇放10克蘇打的比例放入蘇打,攪勻後浸泡約20分鐘,然後用清水洗凈,撈出瀝水後,即可進行拌制了。用這種方法,既可避免用熱水氽燙造成的折耗,又能達到口感清脆爽口的目的。

海蟄用老醋拌,味道最佳

海蟄調味用老醋拌,味道最佳,隨園菜的拌蟄皮絲,用嫩海蟄切絲,加老醋、甜酒用酒醋同拌調味,頗有風味。北方的老醋汁喜用天津獨流老醋,清脆爽口。選用上等的特質醬料,色澤透亮,光線在海蜇頭間的折射竟使它泛出立體感,端上來時有一股奇異香味撲鼻,咬下第一口,脆生生的,卻很厚實,清香從海蜇皮滲透出來,觸及唇齒,立刻充盈整個口腔,一番享受後細嚼咽下,一定忍不住夾第二塊,回味那淡淡的海洋氣息,好吃得沒話說,非比尋常。

海蟄用老醋拌,味道最佳

文章原創,頭條首發,部分照片,摘自網路,

特此鳴謝,若有侵權,敬請告之,馬上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