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記憶中的老博山

記憶中的老博山

博山,鑲嵌在魯中大地上的一顆明珠,一座古色古韻的山城。她的山水、建築、街道,還有那些古老的故事,融合著、交織著,化作我們童年中一篇饒有趣味的神話。

《博山縣誌》載:「周末,齊國西南郊長城嶺下之北鄙,有孝婦顏文姜居嶺下歿而有神,故後世目其地曰顏神」。因山嶺眾多而得名博山,因孝婦顏文姜居嶺下歿而有神,亦稱「顏神」,其意深邃,其趣盎然。

童年時,聽大人們熱議,一位鄉間邑人去博山探親,有幸去博山文化宮看電影,那椅座是軟的,立著,需扳倒方能坐之。只是不知其奧妙,坐在那立著的楞上看了一晚上。

細究之,開始不會擺弄,坐一下楞是可能的,但絕不至於坐一晚上楞,一是極不舒服,二是坐在楞上肯定顯高,會影響別人看的。其實這邑人本來是想顯擺一回,卻由此衍生出一流傳多年且久經不衰的歇後語:XXX看電影——坐了一後晌楞(我們鄉下一直把晚上稱為後晌)。

第一次聽說博山城竟然有如此豪華的電影院,影院里竟有這種神奇的椅子,加之平時聽大人們說的公園、百貨大樓、大街、西冶街等一個個經常在我們腦海里閃爍著、跳躍著的萬花筒般的景,心境怦然而動且生出無限的憧憬與嚮往,老想去顏神逛一回公園,在博山大街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暢遊一番,然後到文化宮坐一回神奇的椅子——只是不能坐楞,回來給大家繪聲繪色地描述一番,略有誇張地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那將是何等的爽快與自豪。

後來,自認為懂些事情、也能走些路了,小夥伴們在一起放完春節的爆仗,向大人申請幾塊錢的經費,先坐小火車,再坐大火車,人與心一起飛往仰慕已久的那座距家鄉四十里開外的秀美的山城。

第一次進城旅遊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鱗次櫛比的房屋,比般陽河要寬出不少的孝婦河,還有架在河上的那一座座形態各異的橋,一切都覺得新鮮、好奇。古老的博山火車站是我們對博山的第一印象,這個誕生於清光緒年間的建築群是那般的洋氣,完全是我們往日里在小人書里見到的「洋房」。試想,在那個頗有些令人迷惘的「大清國」的天下,一群群仍然拖著長辮子的市民,滿臉驚奇地看著那個噴煙吐霧開來的鋼鐵怪物,看著隨之而來的一幫洋人,這是一種怎樣的感受。這是一個讓人嘗受恥與辱而且浸潤著許多好奇的一個開始,然而,歷史往往就是在讓人感到不情願地情況下出現且不容改變的一種東西。

公園,買上二分錢的門票即可暢快的入內。第一次見到那些動物們確實有些激動,孔雀們不時地向遊人們展示著他們漂亮的羽屏,猴子們興高采烈地在假山上竄上竄下,並毫不吝嗇地亮出他們爬軟梯、盪鞦韆的絕活,甚至在護網上耍些手段,抓著網孔晃得咣當咣當直響。沉穩的駱駝則顯得老成持重,或卧或立,不動聲色,旁若無人般地吃著他們的食物。

沿公園的階梯爬上頂端,展現在眼前的就是另番景象了,涼亭對當時的我們而言是熟悉而陌生的,畫書上見過多次,而親臨其境卻是第一次,那樑柱,那斗拱,那檐角,全然都是惹人驚詫、立體感極強的那種感覺,這種感覺大大地蓋過了方才爬石階的勞累,大半個博山盡收眼底,心曠神怡這幾個字像是專為這時的我們湊集在一起的。

突然,在正前方發現了「新華書店」幾個大字,小夥伴們暫時放棄了觀景的舒暢,直奔而去。

新華書店在博山大街的北首,這個兩層的門店在我們的眼中頗顯神聖、威風。那些非常便宜的小畫書是比購之物,大家互相商量各買幾種,看完後交換閱讀,一本便變換成幾本、十幾本,這是我們最早的互助合作,記憶猶新。

淄博工人文化宮是必須去的,只為坐在那神奇的椅子上看一次電影。為了保證入得其內並看上電影,事先安排兩個夥伴早把早地問著路,買好票。五分錢的電影票,在這般舒適的環境中看一場電影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享受,比起在北崖看野場電影自然是愜意的多。

午餐,是在聚樂村吃的。香噴噴的油炸火燒,既便宜,味道又好。雖說這是幾百年的老店,但那個年代尋常百姓都可在這裡用餐,都是慕名而來,滿意而歸。我們這幫小不點佔了飯店的小半個場面,盡情地享受了一回名店名吃,現在想來幾乎是有點不可思議。

在喜悅加忙碌中,大半天的時間一晃而過。最後到大街上的一家陶瓷小店買上些盅、碗之類的,最中意的是那些飾以棗紅色釉子的茶壺,(後來知道這叫土耗釉三合壺,博陶生產的,出口。我們公司後來也生產過)每個只用兩毛錢,買回家用來泡茶招待客人很拿得上檯面。

這回的博山之行還有一個小收穫。在公園遊玩時,幾位公園管理人員在忙著修剪一些綠色的灌木,當時不知此物為冬青,在嚴寒的冬季如此的嬌艷,綠蔚清湛的,非常惹人喜愛。在剪下的區段有一小蕾,我們是既不知其然,亦不知其所以然,總以為這蕾是會開花的,便撿了幾枝,回家後在小玻璃瓶灌上清水,認認真真地把這些小枝泡上,然後滿懷希望地等待著在某一天奇蹟的出現。等來等去那蕾終於張開了,還是葉子。呵呵,知道了一個真理:這傢伙根本沒有開花的功能,讓大家虛歡喜一場。

後來,騎自行車去博山,那山那水那城那街道還是那般靚麗,那般惹人關注,只是少了一些新鮮感。後來因公多次去博山,找到那些老地方,找尋當年留在這裡的那些嚮往,那些眷戀,情趣怡然,如夢如幻,感覺博山變大了,只是擁擠了些......

博山火車站舊影

影1950年的博山人民文化館

1964年舉辦新中國成立15周年成就展覽,以反映市場繁榮景象。博山新建二路和新建三路交叉口處是當時最繁華的地段,稱為新市場

聞名遐邇的聚樂村 聚樂村 創建於1919年。其年夏季,清朝末科進士邑人張新曾(字煥宸,以字行)先生應邀在怡園清音閣的茶敘中提出由業廚世家欒氏等人「成合」飯館的創意,並以「聚樂村」命名

解放初期的博山市委招待所

解放初期的博山市委大門

一九五四年,淄博市委在博山四十畝地新建的市委禮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源神韻 的精彩文章:

般陽河畔 那個櫻花小院

TAG:般源神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