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邊經濟復甦,一邊失業是什麼情況?

一邊經濟復甦,一邊失業是什麼情況?

「失業式復甦」是美國一分析師提出的觀點,指美國經濟出現復甦和增長勢頭的同時失業率卻達歷年來最高的經濟現象。

自戰後的蕭條時期後,美國的就業率迅速攀升。因此,在以前歷次經濟衰退時,雖然失業救濟金的持續時間很短,但是足以在大多數找到新的工作之前維持他們的生活。和歐洲大陸國家相比,美國長期失業的情況很罕見,可能是因為失業救濟金期限太短,這樣就迫使失業者加倍努力地找工作,即使工資少,也願意接受。

經濟學家們至今仍在爭論為何美國1990-1991年的經濟衰退和2001年的經濟衰退不同。一種理論認為:在以前的蕭條期,工廠在需求萎縮時暫時遣散員工,等到需求上升時再重新僱傭,而如今卻不同。經濟正在發生深層次的結構變革,資源正在由成熟產業流向新興產業——可以說,從鋼鐵業轉向軟體業。結果,被解僱的員工不得不更加努力地找工作並為此再接受培訓——因此失業率回升了。儘管這一說法貌似可信,但是在經濟衰退期間,不同產業之間大量工人流動的跡象並不明顯。

另一種解釋跟衰退的「清理作用」有關。如果森林經常發生小火災,矮樹叢就會被除去,以免發生更大更具毀滅性的森林火災。同樣的道理,經濟衰退迫使各個公司認真思考其資源的利用現狀,並強迫他們果斷地重新配置資源。例如,企業的管理層在擴張時期聚集了各種效率低下的員工和職位。解僱一個不稱職的員工不僅對於管理層是痛苦的事,同時也會降低其他員工的士氣,因此人們自然會傾向於避免這樣嚴酷的舉動。而衰退期為管理層提供了一個裁剪員工的介面,此外,留下的員工的焦慮也僅限於衰退期間。因此,公司會利用衰退來有效地清理門戶。

1990-1991年和2001年兩次衰退都發生在將近十年的經濟增長後,根據上述觀點,企業在擴張期間積累了太多矮樹叢,因此需要清理,其影響也更加深遠。換一種說法,富足的年份越長,饑荒也越長。但是因為戰後長期擴張後並沒有發生多次經濟衰退,現在還沒有足夠的證據來支持這種解釋。

另一種假設與招聘過程的改善有關。在早期的經濟復甦時期,公司會張貼招聘廣告,人們通過郵件應聘,接受審核,然後等待面試結果,所有這些事情都需要花費時間。互聯網使得公司能簡單快捷地等待和監管訂單,並及時招聘員工滿足生產需求。

支持「及時」招聘理論的一個證據是,在最近的兩次復甦中,公司過於依賴臨時工,這表明公司不願創造長期的工作崗位。無論這些理論正確與否,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復甦都是失業型復甦,那麼社保體系薄弱的國家根本無力應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小松股啊股 的精彩文章:

人工智慧,讓晶元6到飛起

TAG:武小松股啊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