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正確理解中國哲學中的關鍵問題

正確理解中國哲學中的關鍵問題

編者按

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郭齊勇教授在《中國哲學:問題、特質與方法論》一文中,談到了正確理解中國哲學中的關鍵問題,文章簡要而內涵深刻。今天就與大家一起分享:

作 者 導 言

中國哲學史這門學科自上世紀20年代前後誕生以來,已經有了一百年的歷史。雖經過胡適、馮友蘭、張岱年、任繼愈、馮契、蕭萐父、湯一介、李澤厚、陳來等數代專家學者的耕耘,這一學科仍處在成長與發展之中。

百年來,凡討論中國哲學史,必先涉及關於哲學的定義。哲學是人們關於宇宙、社會、人生的本源、存在、發展之過程、規律及其意義、價值等根本問題的體驗與探求。在遠古時期,各個大的種族、族群的生存樣態與生存體驗,既相類似又不盡相同,人們思考或追問上述問題的方式亦同中有異,這就決定了世界上有共通的,又有特殊的觀念、問題、方法、進路,有不同的哲學類型。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幾個大的典範文明,各有不同的方式,其哲學有不同的形態。古代中國、印度、希臘的哲學是其中的典型。不僅今天所謂中國、印度、西方、阿拉伯、非洲的哲學類型各不相同,而且在上述地域之不同時空中又有不同的、千姿百態的哲學傳統。並沒有一個普遍的西方的或世界的哲學,所有哲學家的形態、體系、思想都是特殊的、各別自我的。

凡是思考宇宙、社會、人生諸大問題,追求大智慧的,都屬於哲學的範疇。中國人關於人與天、地、人、物、我的關係,宇宙與人的關係,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的尊嚴與價值,人的安身立命之道等學問,都是哲學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中國哲學討論什麼問題?

中國哲學討論什麼問題或課題?問題之間有什麼聯繫?有什麼問題意識?張岱年1937年寫成的《中國哲學大綱》一書,副題為《中國哲學問題史》,是以問題與範疇為綱,論述中國古典哲學發展演變的書。是書強調中國哲學問題的條理體系,值得咀嚼。他認為,中國哲學有自身系統,其內容約略可分為宇宙論或天道論、人生論或人道論、致知論或方法論、修養論與政治論五個部分。以前三部分為主幹。

張先生這一著作的特點是凸顯了中國哲學自身問題與課題,以解讀中國哲學的範疇為中心。如宇宙論中包含三論:本根論或道體論、大化論、法象論。本根論討論的是道、太極陰陽、氣、理氣等。大化論討論的是變常、反覆、兩一、大化、終始、有無等。人生論中包含四論:天人關係論、人性論、人生理想論、人生問題論。天人關係論討論的是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人合一、天人有分與天人相勝等。人性論討論的是性善與性惡、性無善惡與性超善惡、性有善惡與性三品、性與心之諸說等。人生理想論討論的是仁、兼愛、無為、有為、誠及與天為一、與理為一、明心、踐行等。人生問題論討論的是義與利、命與非命、兼與獨、自然與人為、志功、損益、動靜、欲理、情與無情、人死與不朽等。致知論中包含知論與方法論等。

)中國哲學關注的向度

張先生的書啟發我們思考中國哲學的問題。我們認為,中國哲學的基本關懷與問題環繞著天道、地道與人道的關係而展開,或抽繹為道,展開而為道與人、道與物、道與言等。宋代以後道的問題轉化為理或心的問題。

具體地說,中國哲學關注的若干向度:一是人與至上神天、帝及天道,人與自然或祖宗神靈,即廣義的天人、神人關係問題;二是人與宇宙天地(或地)的關係,是宇宙論,尤其是宇宙生成論的問題,包括今天講的人與自然的關係;三是人與社會、人與人、自我與他人的關係,社會倫理關係問題;四是性與天道、身與心,心性情才的關係問題,君子人格與人物品鑒,修養的工夫論與境界論等;五是言象意之間的關係,象數思維,直覺體悟的問題;六是古今關係即社會歷史觀的問題。司馬遷講「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除天人問題外,中國人尤重社會政治與歷史發展,關注並討論與古今關係相聯繫的諸問題。這都是中國哲學的題中之義。

今天討論中國哲學或中國哲學史,我們反對不假反思地將西方哲學範疇應用於中國古代文本,我們也反對完全把中西哲學範疇看成是絕對對立、不可通約的。美國學者史華茲說:「不能設想,諸如自然、理性、科學、宗教和自由之類的術語能夠與諸如『道』、『理』和『氣』之類在中國文化內部同樣有著複雜歷史的術語恰好吻合。」 我們運用東西方哲學範疇時特別注意的是,哲學範疇、術語的語義範圍,在什麼樣的語境中,以什麼樣的方式使用它。另一方面,「超越了語言、歷史和文化以及福柯所說『話語』障礙的比較思想研究是可能的,這種信念相信:人類經驗共有同一個世界。」 因此,中西、中外哲學是可以比較,可以通約的。

中國哲學的中心問題及問題意識與西方哲學有同有異,且同中有異,異中有同。與猶太-基督教式的創世論最大的不同,在於中國沒有至高無上的造物主上帝。牟復禮說:「中國沒有創世的神話,這在所有民族中,不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原始的還是開化的,中國人是唯一的。這意味著中國人認為世界和人類不是被創造出來的,而這正是一個本然自生的宇宙的特徵,這個宇宙沒有造物主、上帝、終極因、絕對超越的意志等等。」「無需置信仰於理性之上,它強調倫理和社會事務上的理性,它的知識問題很少涉及那些無法用道理來闡明的信仰。」 中國上古的神話基本上是英雄神話,而沒有創生神話。當然,中國有盤古開天的故事,西南少數民族有類似傳說,但基本上是晚出的,公元3世紀才有最早記載,可能與印度傳來的創世神話有關。

(三)中國的宇宙生成論

在解釋宇宙如何形成的問題上,「中國的宇宙生成論主張的是一個有機的過程,宇宙的各個部分都從屬於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都參與到這個本然自生的生命過程的相互作用之中,這是個天才卓穎的觀念。……李約瑟分析了中國人的宇宙模式之後,稱之為『沒有主宰卻和諧有序』,李約瑟描述的中國人的有機的宇宙讓我們瞠目驚訝,和人類歷史上其他關於宇宙的觀念相比,中國人的觀念是何等特別。」 宇宙的發展不必依賴任何外力,中國哲學的氣論與宇宙自生、創生的觀念是各派哲學的共識。

錢新祖指出:「中國的傳統哲學不但不把人和天在本體上截然劃分為兩種不同存在,並且還認為人和天在存在上是一體的,以為人之成神、成聖是人的本性的自我實踐。所以中國的傳統哲學,在肯定人的時候,也同時肯定天,在肯定天的時候,也同時肯定人」。 錢新祖認為中西人文主義是兩種不同類型,中國是內在人文主義,西方是外在人文主義。中國傳統的個人主義是關係性或整合性的個人主義,而不是原子論式的個人主義。「中國傳統哲學的出發點往往不是團體,而是個人。譬如說,《大學》里所講的『八條目』,其中的第一條目就是修身,修身的身就是指的個人一己的自身。」 中國人肯定人與人之間的現實關係與聯繫,然而在西方,人倫世界裡的人倫也還得依賴「神」這個創世主的存在而存在,因此個人之間並沒有內在的直接的相互關係,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上帝造的,個人間的關係是以與神這個創世主的共同關係為媒介的。

(四)真理問題

歷史上的中國人不承認有所謂「啟示的真理」,「不承認真理是由一個高高在上、超人的神所啟示給人的,而是認為真理是可以、也必須在人事中找尋得到的……中國人認為真理是在歷史的過程里顯現,必須在歷史的過程中去追尋和求證,也必須在我們每個個人的日常生活里去體驗和實踐的。」 所以中國哲人肯定「知行合一」「即知即行」,而且中國人有很強的歷史感,有最悠久且從未間斷的史學傳統。同時在歷史陳述中寓含有褒貶即價值評價。

牟宗三指出,與西方式的以知識為中心、以理智遊戲為特徵的獨立哲學不同,中國哲學「是以『生命』為中心,由此展開他們的教訓、智慧、學問與修行。」 這裡所說的生命,不是自然生命,而是道德實踐中的生命。「它的著重點是生命與德性。它的出發點或進路是敬天愛民的道德實踐,是踐仁成聖的道德實踐,是由這種實踐注意到『性命天道相貫通』而開出的。」 這裡沒有西方式的以神為中心的啟示宗教,有的是凡俗的活生生的人,在聖賢傳統下的人格修養與生命生活的實踐,在現實中對生命意義的追求。

在這樣的哲學問題與問題意識下,中國哲學中天人關係論、宇宙生成論、群己關係論、治身治國論、天道性命與心性情才論、德性修養工夫論與境界論、知行關係與古今關係論、由道德直覺到智性直觀等論說比較發達。

(文章節選自郭齊勇:《中國哲學:問題、特質與方法論》,標題為編者所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智書院 的精彩文章: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

TAG:三智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