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掀開中牟故都的大門

掀開中牟故都的大門

解密

掀開中牟故都的大門

對於歷史上戰國時期的中牟,讓人一直很糾結。既敬仰,又迷茫,在歷史的長夜中,它就像是一道亮麗的焰火,精彩、絢爛、短暫、神秘。

人們敬仰它湧現了那麼多風流人傑,閃現了那麼多思想光芒。但同時,又使人迷茫於它的波詭雲譎、紛亂複雜,似乎讓人處處能感覺到它的存在。雖然學術界至今仍在孜孜求索,卻永遠也看不清它的完整面目。

近年在林州發現的長城遺址、隆慮古城址、東周貴族墓葬群、制陶作坊等遺存,又一次次給人們掀開走進中牟故都的大門。

隆慮古城址位於林州市北部的大菜園村一帶,建於春秋周惠王十八年(前659年),廢於唐代貞觀十二年(638年),是我國古代北方政治、經濟、軍事重鎮,歷史上曾為北方兄弟民族間的融合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隆慮古城遺址文化底蘊深厚,是一處有著重要文物價值的城池遺址。

隆慮古城可上溯至春秋初年,迄今已有2670多年的歷史。當時,有赤底、白狄、長狄等種姓部落,散居在太行山脈東西山麓的山間谷地一線,不斷侵擾華夏諸國。齊桓公聯合中原諸侯國,曾舉「存魯救燕」「遷邢封衛」的善政,贏得諸侯們的擁戴。「桓公知諸侯之歸己也,故使輕其幣而重其禮……築五鹿、中牟、蓋與、牧丘,以衛諸夏之地,所以示權於中國也。」《國語?齊語》《管子?小匡篇》中也有記載:「築五鹿、中牟、鄴、蓋與、牧丘。」齊桓公伐戎年代約在公元前664年至660年左右,又於前659年「為衛築楚丘(今濮陽)。」由此推測中牟初築年代在公元前659年左右,是齊桓公率諸侯為衛國建造防禦戎狄侵擾的軍事據點之一。

「這裡路南是南城牆的北面,路西是東城牆的東面,當時從北菜園到南菜園還有一里多長,一人多高的城牆。從這裡向東(自來水廠東側)有一個大壕溝(護城河),此地舊時稱東門橋。」林州市桂園區兩位老人站在長春大道與太行路的十字路口,給考古人員介紹著。老人們指點的是漢代隆慮城舊址的地方,這裡老城的前身也應是趙國第二都城中牟舊址。

城址原地表曾散布有很多布紋磚、瓦殘塊,還採集到戰國至秦漢流行的捲雲紋瓦當。據當地居民介紹,20世紀50年代,北菜園村南有一條南北500多米的夯土城牆,牆東側有護城河(壕溝)南高北低,向北流入洹河。這道壕溝位於今林州市水管廠和裝飾材料市場東側,現已改建為一條低凹的南北向通道,通道東西兩側均為新建民宅。此城址東約300米處即已發掘的趙國貴族墓群。

2012年3月,林州市直第三小學基建時,安陽市文物鑽探隊和林州市文物管理所聯合對3800平方米範圍內進行考古勘探。在基礎底部共發掘出遺迹有夯土房基2座,水井2個,燒陶窯爐3個,陶坎2個,灰坑16個,灰溝2個,戰國墓葬1座。地面散布有大量春秋戰國時期的陶器殘片。據現存遺迹、遺物初步研究,這裡應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處人類居住及制陶手工業作坊遺址。

自1978年大菜園村民淘井首次發現青銅大鼎以來,在2002年、2003年、2009年桂圓區三次大型考古發掘中,已清理出1000餘座春秋戰國墓葬,出土陶器2000餘件,青銅器1100餘件,玉器百餘件。其中出土有青銅器的高等級貴族墓近40餘座,車馬坑3個(其中一個是6輛車,12匹殉葬馬,應該是人們常說的「天子架六」吧)。在破獲盜竊古墓追回的青銅器中,有一件口徑61厘米的大鼎,是河南三晉墓葬已報道材料中最大的鼎,可稱得上是一件「王鼎」。其中m801發現時有盜坑3個,仍出土青銅鼎7件,鈕鍾9件、甬鍾8件,蓋豆8件,方座豆、鬲、方壺、鑒、簠各2件,甗、盤、匜、提梁壺、炭爐、碳箕、爐鏟、劍、戈鐏各一件,墓主南北兩側及足下各殉葬一青年女子,並斂有薄棺。

1992年在林州市北關五龍廟北,今大方陶瓷廠南邊發現一座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彩繪二十四孝壁畫墓,出土磚志上刻有「趙翁葬於林慮北羅城內」。2004年10月,林州市北六路口東南側基建時,出土一唐代天寶十載(751年)朗興墓誌云:「遷於林慮縣西北羅城外三百步,平原禮也。」1980年城西(今小西環路與向陽街西段交接處的西北隅)發現唐咸通十三年(872年)竇夫人土坑墓,內出一磚志上云:「墓葬於距縣城西南角七十步。」這些為研究古隆慮城的範圍、推定趙都中牟的地望,提供了重要的佐證。

到了漢代,林縣先後被封為隆慮侯周灶、曹蟜的侯國。東漢殤帝延平元年(106年)避殤帝劉隆諱改名林慮。東魏孝靜帝天平元年(534年)「築林慮縣城。」(《太平寰宇記》)唐太宗貞觀十二年(638年)「徙今治。」(《舊志?營建》)古治在縣北五里。

歷史上北方少數民族與中原漢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林慮城作為中心地帶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以拓跋鮮卑族等為代表的少數民族在此的紛爭和更替,更集中體現出民族融合的文化特徵。這種各兄弟民族間文化碰撞交流的直接後果造就了豐富多彩、多元化的林慮地域文化,並極大地帶動了林慮城經濟的發展,使隋唐時期林慮經濟文化呈現出空前繁榮的景象。

▲作品授權發布,版權歸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考古探秘 的精彩文章:

講好林州故事——香椿四溢齊家村

TAG:考古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