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雄唯獨武行者

英雄唯獨武行者

於路只憶武行者

於路只憶武行者。這是武松十回最後一句,以此結束武松傳記。施耐庵這句,可謂筆力千鈞,鎖武松行跡鎖得極穩極妙。武十回之前,是一個天地,主要以魯智深為中心。武十回之後,是另一個世界,以宋江為核心。武松傳記獨立中間。

二龍山是一個虛構,對於武松來說。武松、魯達,水滸二龍,其實在各自傳記中已經得到極力的描寫,其實已完結。二龍山,主要是象徵性意義。第五十八回之後的武松、魯達只是零星地表達了。

但是,不僅僅宋江,於路只憶武行者,施耐庵時刻惦記著這個人,讀者也一直惦念回顧著這個人。李逵打虎,二解射虎,石秀害嫂,眾多「兄弟」湧現之時,我們都想及武松武行者。而行者,行路人也,無家可歸,無路可走。孫行者不得不做和尚,不得不取經。武行者不得不做頭陀,不得不到二龍山落草。而二龍山上的武松幾乎是虛化的。二龍山是個類似大觀園、花果山、桃花源的所在。梁山泊不是。水滸真正的理想世界,其實是二龍山。

晁蓋、吳用等七星實際上是宋江團隊的引子。因而,武松十回之前的最終歸宿是二龍山,武松十回之後,是宋江構建的梁山泊。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武松、魯智深作為正面角色的靈魂,其實對照在其他水滸「英雄」之中。在武松身上,最突出地表現了儒家本色、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潘金蓮是一個極端自由主義者,為追求自身慾望的滿足,可以偷情,可以亂倫,可以殺夫,可以不顧輿論民情。武松也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但他不極端,他有他的標準、原則和底線。在面對潘金蓮的勾引時,他說人倫底線,人不是豬狗,人不能無恥。他不可能像西毒歐陽鋒那樣偷嫂通姦。他也不可能如西狂楊過那樣,與姑姑師傅小龍女結婚。這是他的底線倫理,這是他堅守的法度。他有沒有那慾望是一回事,守沒守住底線倫理是另一回事。武松是一個深具法度意識的自由主義者。

他為了兩個公人請命,說人家對他好,他不能不對人家好,否則天理不容。他是一個信守天理的人。施恩義氣對他,款待,他回報,但他只是打傷、壓服、趕走蔣門神,而不絕滅,不殺戮。他打死的只是老虎,只是殺兄仇人潘金蓮、西門慶,只是斬盡殺絕的張都監及其組織。他或許已經愛上的玉蘭,也作為黑惡極致的鴛鴦樓的附庸而被刺殺了。武松絕望、憤恨。為何打虎英雄,卻無容身之地,卻無心愛之人,卻無路可走。玉蘭也是仇人。他徹底絕望了,所以他殺殺殺,雞犬不留。

因為殺業太重,他羞恥,他覺悟,自己再也不配得到人間的幸福。他發心,他自然地出家了。他怎麼可能像風流雙槍將董平那樣殺人父母又擄人做妻子;他怎麼可能如霹靂火秦明那樣娶仇人之妹;他怎麼可能像矮腳虎王英那樣慾望受用知寨夫人。他不會。他是武松,頂天立地。「我不是賊,我是武松」。

飛天蜈蚣王道人,其實就是武行者自己。戒刀所殺的是自己的人慾和幸福。道人、出家人沒資格摟著婦人,這是他的天理、倫理和仁義。所謂的試刀、祭刀,是武行者給予自己的懲罰和公平。這是武行者正義的自律。

武行者話少,甚少巧言令色,決絕乾脆,外冷內熱,武功技藝最高,卻無路可走,無家可歸,卻做了行者。作為草根最傑出的代表,他的悲劇反映了社會的極端黑暗,作者也因此樹立了一個儒家性格的理想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始有齋讀論語 的精彩文章:

送一隻寂寞的狐狸遠行

TAG:始有齋讀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