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江北|尋訪南京紅色文化資源點
原標題:走進江北|尋訪南京紅色文化資源點
你知道南京地區第一個黨小組在哪兒成立嗎?
你知道中共南京市第一次代表大會何時何地召開嗎?
如果你對這些都充滿好奇,不如跟隨我們一起走進南京紅色文化資源點尋訪閱讀活動的首站——南京江北新區,一起來尋訪一下南京紅色文化發源的脈絡。
5月19日上午,由江北新區黨工委宣傳部、江北新區黨工委黨群工作部等共同主辦的南京紅色文化資源點尋訪閱讀行動首站在江北新區舉行,共200餘名參與者來到新區,走進紅色文化資源點現場。
本次活動尋訪了南京地區第一個黨小組成立地,浦鎮機廠,兩浦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指揮所舊址,中共南京市第一、二次代表大會遺址,南京地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中共九袱洲支部遺址等五處紅色資源點。五處紅色資源點,像一條紅色飄帶串起了南京早期黨組織艱辛而光輝的戰鬥歷程,讓參與活動的市民代表在體會「不忘來時路」的同時,深切感受到紅色文化資源點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優良傳統和精神力量。
1922年11月,浦鎮機廠
南京地區第一個共產黨小組
1922年夏,王荷波經羅章龍、王振一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與此同時,浦口車務段行車司事王國珍也在北方加入中國共產黨。
這一年秋天,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派中共黨員王振一到浦鎮機廠協助王荷波開展工人運動,並任浦鎮機廠工會秘書。通過考察,他們先後發展王恩榮、張振誠等多人入黨,在浦鎮成立了南京地區第一個中國共產黨小組——浦鎮黨小組(又稱浦口黨小組),王荷波任組長,屬中共北京地委領導。
浦鎮老廠王荷波雕像(頂山街道龍虎巷5號)
1923年2月,頂山街道浴堂街34號
二七大罷工指揮所舊址
兩浦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指揮所舊址,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京市頂山街道浴堂街34號。清末民初為浴室建築。房屋通面闊11.5米,通進深15米,建築面積243.2平方米,佔地面積278平方米。
二七大罷工指揮所舊址曾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開展工人運動和領導南京地下黨活動的場所。1923年2月9日為聲援京漢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的鬥爭,黨小組領導浦廠工人進行了卧軌鬥爭,並取得部分勝利。此處現已闢為紀念地供人參觀。
南京工運紀念館(頂山街道浴堂街34號)
1927年12月,浦鎮山窪
南京市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
1927年12月4日,中共南京市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浦鎮附近的小山上召開,出席會議的代表和市委委員共25人,會議由孫津川主持。
大會聽取了黨務報告,討論了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的《中國現狀與共產黨任務決議案》,並根據中共江蘇省委關於組織全省暴動計劃的緊急決議案,確定把武裝暴動作為目前工作的重點。會議選舉出吳玉銘、羅世藩、孫津川、宋震寰、蘇愛吾、史硯芬、王澄、滕炳炎(何正泉)、杜秀山、陳鳳彩、路大奎、楊明清、丁發武、王崇典、周長福、孫長植、李鴻宴等13名市委委員和4名候補委員。吳玉銘為市委書記,羅世藩為組織委員,孫津川為職工委員,宋震寰為農運委員,蘇愛吾為軍事委員,史硯芬兼團市委書記。
中共南京市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頂山街道臨泉社區西山,浦廠小學附近)
1928年5月,江邊蘆葦灘
南京市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
1928年5月中旬,為健全市委領導機構,中共南京市委在今頂山街道江邊蘆葦灘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到會代表12人。
會上研究了南京黨組織如何在困難的條件下繼續進行革命鬥爭等問題,並宣布對內奸吳劍華進行秘密處決。會議選舉13人組成新的市委,孫津川任市委書記、羅世藩為組織委員、葉守信為職工委員、何瑞林為市委委員兼團市委書記,會議快結束時發現可疑人員,孫津川等從長江游到下關上岸。新市委積極開展工作,至6月初,全市有中大、滬寧鐵路、浦口碼頭、浦口車站、浦鎮大廠、九袱洲農村、傷兵、軍官學校、黃包車夫和記蛋廠等10個支部,240名黨員。
中共南京市第二次代表大會會址(濱江大道)
1927年11月,大新村壩子窯
南京地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
民國16年(1927)11月,中共南京市委農運委員宋寰帶領2名團員到浦口,通過浦口碼頭工人、共產黨員李鴻宴,在九袱洲秘密串聯貧僱農,組織農會,並在會員中發展黨員,建立起南京第一個農村黨支部。
支部活動地點有兩處,一處在大新村新立組農戶龔明榮家,另一處位於九袱洲江堤邊,離江浦水廠取水口西約500米處的一個土地廟。
南京地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中共九袱洲支部遺址
南京紅色文化資源點尋訪閱讀行動將從今年持續到2021年,尋訪一處資源點、講述一段歷史、閱讀一個作品(故事)、傳承一種精神,今年還將舉辦多場紅色尋訪閱讀活動,帶領大家走進南京各處紅色文化資源點,真切體會那些年發生過的人和事。
本次活動由南京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委黨史辦等單位指導,江北新區黨工委宣傳部、江北新區黨工委黨群工作部、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浦口黨史辦等共同主辦。


※器物精賞|舞馬銜杯紋皮囊式銀壺
※學術共建|探索內蒙古歐亞草原文化
TAG:大眾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