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勞力士攜手蒂芙尼、愛彼聯袂卡地亞……看到這些表,立刻出手就對了!

勞力士攜手蒂芙尼、愛彼聯袂卡地亞……看到這些表,立刻出手就對了!

上班研究鐘錶珠寶下班給護膚品種草

GIF

一句話研究結果:

經典型號+雙Logo盤面,有機會就出手吧,沒錯的!

5月14日凌晨,等待紀念瓦爾特·朗格孤品腕錶拍賣時,先於朗格拍賣的一枚雙Logo腕錶引起了我的興趣:勞力士Cosmograph Daytona Tiffany & Co.腕錶。

拍賣市場最受歡迎的型號之一,勞力士Ref.6239,製造於1969年

雙Logo腕錶較為稀少,卻款款都是經典型號。除了這枚表印製的Rolex和Tiffany & Co.組合,還有Patek Philippe和Tiffany & Co.,Omega和Tiffany & Co.,IWC和Tiffany & Co.,以及Patek Philippe和Cartier、Audemars Piguet和Cartier……有沒有發現,真是鐵打的卡地亞和蒂芙尼,流水的專註製表的品牌啊。

什麼「王不見王」的暫且不提,光是勞力士的倔強在製表圈就是出了名的。上世紀四五十年代,Incabloc避震器如日中天,強勢要求所有採購其產品的製表商必須在機芯上鐫刻Incabloc字樣,唯獨勞力士抵死不從。那麼,在錶盤如此顯眼的地方,勞力士,以及那些同樣有自己的堅持和雄心壯志的製表商,為什麼會允許自己的Logo下方出現另一個擁有腕錶產品的品牌的Logo呢?

01

英國表、瑞士表……你們都忘了美國表了?

如今一提起高端機械錶,幾乎所有人都條件反射一樣,腦海中首先浮現瑞士表,接著懂行的人會加上德國的朗格和格拉蘇蒂,再來是日本的精工,沒了。事實上,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是美國製表「托拉斯」憑藉更高效、更低成本的「美國製造體系」,從英國製表匠手中接過大旗。僅僅三十年左右的時間,美國和臨近的加拿大就只能見到美國表的影子,並一度跨越重洋,遠銷英國、瑞士等。

簡單來說,「美國製造體系」是標準化產品的大批量生產,而鐘錶業是率先採用這種體系的民用工業之一。與傳統手工製表相比,工業化生產高效、價格低廉,更能滿足大眾的需求。但其弊端是,一台機器只能沖制一種零件,每一次市場風格或需求的變化都要添加新機器,更別說三問這種複雜功能表了,這導致製表托拉斯只能在負重前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再說「托拉斯」,托拉斯的根本是壟斷。一方面,壟斷會減少競爭,但另一方面,壟斷也阻礙了技術進步,擠壓了中小企業的生產空間。一系列隨壟斷而來的負面影響在美國表還沒風光多久時就逐步浮出水面,緊接著又是經濟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不但沒人購買奢侈品,工業生產的重心也全部轉移至戰時設備。等到戰爭結束,美國表已經再無翻身之機。

而在大洋的另一端,細分化的瑞士表已牢牢站穩了腳跟,準備進軍美國市場。

02

為什麼是蒂芙尼和卡地亞?

瑞士表瞄準美國市場時,美國鐘錶托拉斯已經培養出了這個市場獨有的審美和消費習慣,這與專註於傳統手工技藝的瑞士表完全是兩個極端。因此,如何邁出第一步對瑞士品牌拓展全球版圖至關重要。而若能藉助擁有大量忠實、優質客戶的精品店之力量,就會像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行一樣,事半功倍

卡地亞和蒂芙尼,一個是「皇帝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一個是美國首屈一指的珠寶商,無論是歷史和聲譽,還是客戶檔案上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都完全符合瑞士鐘錶商的期望。

於是,勞力士、萬國、歐米茄、摩凡陀等紛紛牽手蒂芙尼

製造於1960年的歐米茄腕錶曾被美國唱片廣播唱片公司作為禮物送給貓王Elvis Presley。2018年5月13日經日內瓦富藝斯以1,812,500瑞士法郎售出,是最高估價的18倍(拍前估價50,000-100,000瑞士法郎)

其中又以勞力士的合作更為持久,印製雙Logo的勞力士腕錶從GMT到迪通拿,款款都是經典型號,例如僅在1970年生產一年就停產的Ref.6262及生產於1970年至1972期間的Ref.6264,如今都備受藏家推崇。

勞力士6264型號腕錶,製造於1971年,鐫刻其最重要經銷商蒂芙尼的Logo。2013年佳士得以329,000瑞士法郎(含傭金)售出,超最高估價兩倍多

一個例外是,蒂芙尼與百達翡麗的合作並不是這個時候開始的。應該說兩者在歷史上有過兩段親密期,一段緣於Antoine Norbert de Patek和Charles Tiffany的私交,這使蒂芙尼自1851年起就成為百達翡麗在美國的經銷商;另一段合作則是由於蒂芙尼曾經的僱員、後來百達翡麗史上唯一一位美籍股東Alfred G. Stein,百達翡麗在美國市場售出的高複雜款式大都發生在這一時期,如以約1.5億人民幣拍出的百達翡麗Henry Graves超級複雜懷錶。不同時期的雙Logo表款都印證了這種長久的合作關係。

百達翡麗為紀念其與蒂芙尼合作150周年而製作的紀念款腕錶

而卡地亞呢,極富遠見的創始人Louis-Francois Cartier早在19世紀末就拉開了國際化發展之路,負責拓展美國市場的Pierre-Camille Cartier還以一條雙串黑珍珠項鏈與紐約地產大亨的夫人換取了位於紐約第五大道的Morton Plant大樓,作為卡地亞美國總部。

如今的卡地亞第五大道精品店

此外,卡地亞當時陸續收到西班牙、葡萄牙、俄羅斯等國王室的委任狀,來自世界各地的客戶都爭先恐後地從卡地亞定購珠寶配飾。如果能與卡地亞合作,絕對是夢幻組合。但卡地亞早在1888年就推出了自己的腕錶產品,1911年Santos的發布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挑選合作夥伴時,卡地亞始終堅定地選擇符合自己風格和定位的腕錶——印製了卡地亞Logo的雙Logo腕錶多少能看出點卡地亞的影子。

愛彼雙追針計時三問表,印製卡地亞Logo,1947年於美國紐約經卡地亞售出。2018年5月14日經佳士得拍出,成交價(含傭金)137,500瑞士法郎,超估價兩倍

百達翡麗第一款自動上鏈腕錶2526型號,印製卡地亞Logo,製造於1954年,同年經紐約卡地亞售出

03

其他市場也有雙Logo腕錶

既然雙Logo腕錶是瑞士製表商開拓美國市場的成功經驗,當然會被複制到其他市場,包括本地市場。例如江詩丹頓與瑞士頂級珠寶商Turler,

又比如百達翡麗與德國頂級鐘錶行Wempe等。

這些腕錶曾經是開疆拓土的利器,現在更能讓藏家從同一款腕錶的細微差異中挖掘出更多樂趣。

如今,我們可以在鐘錶博物館找到最具代表性的雙Logo腕錶的身影,它是那段充滿了活力的歷史的明證。拍賣行亦不時流轉著這些稀有而經典的表款,它在諸多極具收藏價值的拍品中仍能像珍珠一樣釋放出最溫潤迷人的光芒,並幾乎每次亮相都以遠超估價的價格成交,這代表來自市場和行家的認可,跨越了時間的界限,恆久不變。

這就是研究員路易斯的第九篇原創文章啦,就這樣吧!

圖片來源:佳士得、富藝斯、卡地亞

P.S.

本周還是沒有留言功能,仍然很Sad。那麼,關於腕錶,我們在後台討論吧~

研究員路易斯

曾任《itTIME國際精表》資深編輯、《新聞晨報》鐘錶與珠寶專題副總監、《時間觀念》新媒體編輯主任

微信公眾號:研究員路易斯

小紅書:研究員路易斯

微博:路易斯小姐姐

立刻點擊二維碼,成為最具研究精神的美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研究員路易斯 的精彩文章:

買表記之三隻歐米茄
爭奪年輕市場有一套!

TAG:研究員路易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