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天皇萬世一系,無姓無氏,原來他才是太陽的後裔

日本天皇萬世一系,無姓無氏,原來他才是太陽的後裔

原標題:日本天皇萬世一系,無姓無氏,原來他才是太陽的後裔


天皇是日本國君主的稱號,日本國家的象徵。天皇制是世界歷史上最長的君主制度(書籍記載於前660年)。由於被認為不同於普通的日本人(在神道教中,天皇是天照大神後裔,故具有神性),天皇與其家族沒有姓(歷史學上稱其為天皇氏),日本憲法也未賦予其公民權。雖然裕仁以後的日本天皇已宣布完全放棄歷史上其被賦予的「神性」,但多數日本人仍認為天皇代表著「國家」。


日本君主使用「天皇」稱號,大概是在相當於中國唐朝的時期。唐高宗曾使用天皇稱號,與天后武皇后並稱二聖,這可能影響到日本天皇稱號的採用。日本天皇名稱最早的文字記載是673—688年前後天武天皇制定的《飛鳥凈御原令》。中國稱日本元首為天皇大約是在清末的同治時期。在日本的歷史上,出現天皇的稱號以後,還曾有天皇和皇帝的稱號並用的情況。這種兩個稱號並用的天皇有43代元明、45代聖武(追謚)、46代孝謙、50代桓武。到了近代的明治元年(1868年)後,日本致外國首腦信件、國際條約批准書、宣戰詔書使用的都還是皇帝稱號。1936年推行大東亞共榮圈統治後,對外就完全使用天皇稱號了。民間則稱天皇為君上或大君。 日本的現任天皇為明仁,年號平成,於1989年即位。



隋煬帝時,聖德太子派小野妹子出使隋朝,在國書中有「東天皇敬曰西皇帝」之句,是首次在外交場合使用「天皇」一詞。但是,中國《隋書》對此國書的記錄為「日出處天子致日落處天子」。應當是日本書紀依「大寶令」規定,將史料中的「大王」、「大君」、「皇尊」等用詞一律改為「天皇」所致。天皇這名一說來自中華道教中的天皇大帝,即神化了的北極星(天皇太一)。 到了唐代,日本了解到「皇」高於「王」,於是改用漢字「天皇」,不過依舊讀成「てんおう」(tennō)。另有人說是模仿唐高宗稱號(唐高宗也叫天皇)。天皇的日語解法是清凈神聖之君。


天照大神下凡塵,萬世一系的日本天皇

日本最早的神話書籍古事記稱,日本天皇乃是日本神話中的太陽神天照大神之後裔(太陽的後裔),成為日本君權神授的依據。舊時的日本史書一直宣稱天皇是「萬世一系」的,即所有天皇都來自同一家族,日本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王朝更迭。



事實上,中古時期的日本小國林立,最後由位於本州島中部(奈良)的大和朝廷實現統一,大和也就成了日本的別稱。大和朝廷成立前出現過多次王位的爭奪,或許也改易過多個朝代。然而當時的歷史紀錄靠口頭背誦神話的史官,而沒有可以證明的文字史料留下,是以無由查證。[1]僅有中國歷史學家陳壽《三國志》的東夷傳倭人條可做參考。日本是在律令制開始後才有天皇一名。


在《日本國史略》中有「自天照皇太神創業垂統,而神武天皇初都中國、一統天下,歷正天皇正統一系,亘萬世而不革。天下即一人之天下。」一詞,不過萬世一系四字則是到19世紀末明治維新左右才形成,寫入大日本帝國憲法之中。


自公元6世紀大和國征服本州和九州島的大部分地區後,天皇的權力達到頂峰。但天皇作為日本實際統治者的時間並不長。從10世紀開始,日本經歷了攝關政治、源平相爭,政權被權貴門閥把持;有些天皇甚至負氣禪讓,自稱上皇,在江湖之中實施院政;或者剃髮出家,自稱法皇,在伽藍之中掌控大權。12世紀以後政權幾乎都是軍事政權,被征夷大將軍或者僭稱公卿的武人掌控,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織豐政權、江戶幕府。

天皇權力被架空了近一千年的時間。直至19世紀明治天皇登基後,天皇才重新掌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名狂客 的精彩文章:

美國國防部解密報告,美國人差點在自家後院種起蘑菇雲
《水滸傳》中的李逵有多殘暴?不僅殺人不眨眼,還喜歡吃人肉

TAG:無名狂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