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農民這傳家寶全中國僅有一件,比大熊貓珍貴,專家催24次才上交

農民這傳家寶全中國僅有一件,比大熊貓珍貴,專家催24次才上交

在人們印象中,凡是帶有國字型大小的博物館都是文物種類最齊全的博物館,其實不然,有的珍貴文物是國家博物館所沒有的,它們只能存放在當地不知名的博物館,成為當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青州博物館的狀元試卷就是最好的例子,國家博物館想要要不到呢!

也許大家奇怪了,狀元試卷有啥好研究的?大家有所不知,中國科舉制度從隋朝中期開始,到清朝末期結束,前後經歷了唐宋元明清共計1300年,共誕生了700多個狀元,這些狀元只要過了殿試,他們以前省考的試卷都被銷毀,這是為了防止節外生枝,殿試試卷被收藏在皇宮裡。

到了清朝晚期,科舉考試被廢,以前辛辛苦苦收集的狀元殿試試卷都被人扔掉了,這就造成現代很多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對科舉制度的研究存在很多空白領域,不得不說這是一種遺憾。現存的兩件狀元試卷都在中國台灣,不過,它們都是清朝時期的,很多專家想知道,清朝之前的狀元試卷到底有何特點,是什麼樣子?也許它成了一個謎,沒想到山東發生一件事讓事情有了轉機。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青州博物館副館長、考古專家魏振聖去當地鄭母村採風,順便考察一下當地古迹。鄭母村早在漢魏時期出現,這裡還走出了四位歷史名人,他們分別是宋朝宰相王曾,元朝尚書董進,明代侍郎冀煉、狀元趙秉忠。

魏振聖在村裡和人聊天時,聽到村民說,村上有一位農民叫趙煥彬,他是趙秉忠的後代,他家有個傳家寶是趙秉忠傳下來的狀元試卷,是趙家的驕傲,趙家後人經常拿出來給孩子看,讓孩子學習。

魏振聖很激動,這可是大陸唯一倖存的狀元試卷,比大熊貓還稀有珍貴哪!魏振聖第一次上門,希望看一下趙煥彬的傳家寶,一聽是博物館來的人,趙煥彬老人很排斥,擔心被搶走,就說沒有!魏振聖吃了閉門羹。第二次上門時,魏振聖做好準備,希望趙煥彬老人提個要求,要多少錢博物館願意滿足,只要不離譜就行,趙煥彬老人還是拒絕了。一而再再而三,當專家魏振聖第24次上門時,趙煥彬老人看在他的誠意,轉身從牆角里取出米袋子,裡面用布包裹著,專家終於得以見到了這300年前的國寶,為趙煥彬老人給予了口頭獎勵。

經故宮博物館專家鑒定,從字跡、紙張、包裝、文字來看,確實符合明朝特點,它就是中國大陸唯一的狀元試卷,比中國台灣的還要早,價值不可估量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庸人說史 的精彩文章:

厲害了!農民挖水溝挖出20多公斤戰國金子,純度接近100%
北宋皇帝收藏的國寶,被乾隆皇帝寫上一字,專家:多此一舉

TAG:庸人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