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羽一個小販武藝咋那麼高強,他的師父是誰?

關羽一個小販武藝咋那麼高強,他的師父是誰?

原標題:關羽一個小販武藝咋那麼高強,他的師父是誰?

通觀《後漢書》《三國志》中大小戰爭的記載,隨處可見騎兵的身影。


爭霸的群雄也大多重視騎兵部隊的建設,董卓、呂布、公孫瓚、張燕等都以騎兵作戰見長,袁紹那種擁有「精卒十萬,騎萬匹」的土豪也不用說了,就連劉虞、陶謙這樣實力相對較弱的軍閥,手下也有不少騎兵。


那麼,誰是關羽的師傅?關羽又把自己的一身武藝傳授給了誰?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ID:historytalking),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漢末三國的「突騎」


兩漢時期,騎兵集群衝鋒戰術得到充分發揚,並出現了專門用於衝鋒的騎兵——突騎。「突騎」一詞最早見於《漢書》,顏師古在注《漢書》時解釋:「突騎,言其驍銳可用衝突敵人也」。可見,突騎是衝鋒騎兵的專用名稱。


漢光武帝劉秀在平定天下時,就大量使用了幽州突騎。幽州地近匈奴、烏桓、鮮卑等游牧民族,且盛產馬匹,這裡的人多精於騎術,所以幽州能夠組織起規模較大而戰鬥力較強的突騎兵。劉秀的騎將有吳漢、耿弇、寇恂、景丹等人。吳漢雖是南陽人,但亡命幽州,長期在漁陽、上谷販馬,耿弇的父親曾任上谷太守,景丹曾任上谷長史,而寇恂本人就是上穀人,他們在幽州的生活經歷使他們精通騎兵戰法,故能統率突騎兵輔佐劉秀馳騁天下。


直到東漢末年,幽州突騎仍是活躍在戰場上的精銳部隊。漢末三國統率幽州突騎最有名的將領,大概就是公孫瓚了。



公孫瓚是幽州遼西郡令支縣人,歷任郡吏、遼東屬國長史、降虜校尉、奮武將軍,長期統率幽州突騎兵與鮮卑、烏桓等游牧民族勢力作戰,組織了一支數量龐大而戰鬥力強悍的騎兵部隊,而且積累了騎兵作戰的豐富經驗。


鮮卑、烏桓騎兵的作戰方式與匈奴騎兵不同,他們不僅善於騎射,而且也吸取了匈奴人的教訓,對騎兵衝鋒戰術也頗為在行。「烏桓突騎」(也寫作「烏丸突騎」)是當時有名的精銳部隊,東漢時期朝廷多次徵調烏桓突騎到西北討伐羌人和涼州叛軍。袁紹軍隊中還設置有專門統領烏桓突騎兵的「烏桓突騎督」一職(牽招曾任此職)。


然而強中更有強中手,公孫瓚在長期的戰鬥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對付鮮卑、烏桓騎兵衝鋒的戰術。


《三國志·公孫瓚傳》載,公孫瓚任遼東屬國長史時,敢以數十騎兵就出塞巡行,表明他已熟練掌握一套以少數騎兵反制敵方大量騎兵衝鋒的戰術,而且公孫瓚還有秘制的獨門兵器——兩刃矛。


騎兵衝鋒時普遍使用的武器是刀或矛,一般的刀或矛都是一端施刃,而公孫瓚匠心獨運,發明了前後兩端加裝尖刃的矛,其長處是便於前後左右來回出擊,甚至掄舞成圓,護衛全身,有利於在被包圍的處境下有效周密防禦並伺機突圍,可謂是以少敵多的奇門神器。由此可見,公孫瓚不僅精於騎術,而且武藝也十分高強,尤其擅長在馬上用矛格鬥。


公孫瓚雖然最後被袁紹打敗,但他培養了兩名善於統領騎兵的名將——關羽、趙雲,他的突騎戰術並未失傳,而是通過關羽由曹操軍隊所繼承,成為曹操能夠在勞師遠征的情況下仍然能夠一舉擊敗烏桓突騎大軍的秘訣。


2


關羽的騎兵戰術


劉備早期的軍隊雖然規模不大,但有一定數量的騎兵。《三國志·先主傳》載,在劉備出兵援救徐州陶謙時,「先主自有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這些烏丸雜胡騎兵無疑是來自公孫瓚的配給,他們是劉備軍隊中少有的精銳,能統率這些精銳的只能是劉備集團中地位僅次於劉備本人、且武藝和騎術均屬上乘的關羽。


《三國志·溫恢傳》載,溫恢稱「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驍」的本義是駿馬,「驍銳」通常是用於稱讚騎兵,「乘利而進」則是與匈奴人「利則進,不利則退」類似的騎兵游擊戰術。溫恢的話是形容關羽的騎兵戰鬥力很強,遲早會成為曹操的禍患。



關羽像


《三國志·李通傳》載,「劉備與周瑜圍曹仁於江陵,別遣關羽絕北道。」關羽能夠長途迂迴到敵軍後方斷其歸路,其部隊的機動性必然較強,所以他率領的這支別動隊很可能是一支騎兵部隊。

曹操東征劉備時,「候騎卒至,言曹公自來。備大驚,然猶未信。自將數十騎出望公軍,見麾旌,便棄眾而走。」當陽之戰時,「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可見劉備身邊時常有數十騎緊緊跟隨不離,趙雲「主騎」時所領的騎兵,大概就是這一支侍衛騎兵。


與趙雲的侍衛騎兵相比,關羽統率的則是野戰騎兵。《三國志·武帝紀》載,白馬之戰時,「公乃引軍兼行,趣白馬,未至十餘里,(顏)良大驚,來逆戰。使張遼、關羽前登,擊破,斬(顏)良。」顏良、文丑皆是袁紹的騎將,率領著騎兵部隊。張遼、關羽能夠向顏良的騎兵發起衝鋒(即「前登」),說明他們率領的也是騎兵。曹操手下善於統率騎兵的將才眾多,而關羽以降將身份能夠成為騎兵將領,說明他指揮騎兵作戰的能力出類拔萃,優於眾人,因此得到曹操的特別賞識。



曹操果然沒看錯人,關羽沒有辜負曹操的期望。《三國志·關羽傳》載,「(關)羽望見(顏)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袁)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這表明關羽不僅善於管理和指揮騎兵,而且其本人的騎術和馬上戰鬥能力也很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關羽殺顏良是刺死的,所以,他用的並不是民間傳說的青龍偃月刀,而是與公孫瓚類似的矛。


關羽和公孫瓚頗有淵源。關羽早年曾與劉備一起投奔公孫瓚,據《三國志·關羽傳》,關羽最早成為統兵將領,登上政治舞台,是在劉備任平原相的時候,「先主為平原相,以(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而劉備出任平原相,就是在投奔公孫瓚之後,因數有戰功而得到公孫瓚上表薦任的。


為什麼關羽在投奔公孫瓚之後就開始嶄露頭角呢?原因之一,就是關羽在公孫瓚手下學會了其獨特的以少勝多的突騎衝鋒戰法,進而以此本領成為劉備集團的骨幹成員。



關羽能夠騎馬穿過敵方大軍,用矛刺死顏良,很明顯用的就是這種以少勝多的突騎衝鋒戰法,而且他使用的武器是矛,這和公孫瓚率領數十騎兵用雙刃矛突破數百鮮卑騎兵包圍的輝煌一役何其相似。


關羽歸降曹操後之所以受到特別的賞識和重視,不外乎是曹操知道關羽掌握著公孫瓚傳授的獨門突騎戰術,而後來關羽回歸劉備,曹操並不刻意挽留,則是因為關羽已將公孫瓚的突騎戰術傳授給了張遼,此時關羽對曹操而言不再是「剛需」了。


怎麼知道關羽將突騎戰術傳授給了張遼呢?


張遼影視形象


第一,關羽和張遼是并州同鄉,私交密切,兩人日常聊天,相互教幾招獨門秘技,很正常。


第二,從斬顏良一戰來看,張遼和關羽共同率領騎兵衝鋒,說明張遼此時和關羽使用的是同一類型的騎兵戰術。


第三,後來曹操遠征烏桓時,「(張)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張遼為什麼這樣有把握打敗烏桓騎兵?就是因為公孫瓚專克烏桓騎兵的戰術已經通過關羽傳到了張遼手上,所以張遼自信穩操勝券。


第四,合肥之戰,孫權十萬大軍圍攻合肥,「(張)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可見張遼用的就是突騎衝鋒的戰法,只有騎兵發動衝鋒才有可能在較短時間內突破敵軍的層層防線直取敵軍主將。張遼這種以少勝多的突騎戰法,仍然可以看到公孫瓚以數十騎突破鮮卑數百騎包圍的戰法的影子。


所以公孫瓚不僅是關羽的師父,而且也是張遼的間接傳藝之師呢!


監製:夏宇

責編:戴麗麗 李逸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瞭望智庫 的精彩文章:

石破天驚的大事!以色列一夜間偷走伊朗「半噸重」秘密文件,7天後美國要動手了?
蘋果手機15大隱藏功能曝光!

TAG:瞭望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