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術坊:溝通神靈的道教法器——磬,老修行用磬引出陽神

道術坊:溝通神靈的道教法器——磬,老修行用磬引出陽神

諸天氣蕩蕩,我道日興隆!

點擊太乙玄門關注本公眾號

平素關注,以備急用。江湖險惡,防病克邪。

供稿:婁道長

溝通神靈的道教法器

磬是一種中國古代石制打擊樂器和禮器。甲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懸石,右半像手執槌敲擊。磬起源於某種片狀石制勞動工具,其形在後來有多種變化,質地也從原始的石制進一步有了玉制、銅製的磬。 擊奏體鳴樂器。中國古代的石質打擊樂器,為「八音」中的「石」音。

磬,最早用於中國古代的樂舞活動,後來用於歷代帝王、上層統治者的殿堂宴享、宗宙祭祀、朝聘禮儀活動中的樂隊演奏,成為象徵其身份地位的「禮器」。唐宋以後新樂興起,磬僅用於祭祀儀式的雅樂樂隊。

道教宮觀的「磬」,和「樂器磬」大不相同。道教的「磬」是「缽」形的,大致有「圓磬」(即「大磬」)、「匾磬」、「小手磬」(即「引磬」)等三數種。「圓磬」有如缽狀,多用銅鐵等金屬所造。大者徑約二、三尺,高不足二、三尺。小者徑約半尺,高不足半尺。「匾磬」是石造的,象器箋說:「小磬如桃大,底有竅,貫緒,連縛小竹枝為柄,以小鐵桴(槌)擊之,名為引磬。蓋因導引眾故名。」現今之引磬,已改用木柄,貫以銅線。

道教經典中對「磬」的作用有著詳細的記載,《洞玄靈寶道學科儀》雲,「治舍左前台上,有懸鐘磬,依時鳴之,非唯警戒人眾,亦乃感動群神」。南宋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稱,「壇場將肅,鐘磬交鳴。韻奏鈞天,彷彿神遊於帝所;高音梵唱,依稀境類於玄都」。道教行儀時擊磬以通報神靈、消災解厄。香客叩拜神靈值殿,道士擊磬以示通報;在道場誦經時擊磬以控制科儀程序。引磬的作用是行走誦念時敲擊磬邊其清脆之聲用以引導、控制行儀的速度,故名引磬。

引文:關於棄佛從道,活生生的例子很多,比如薛道光棄佛從道,成為道家南宗三祖,獲得了大成就,著有《丹髓歌》、《還丹復命篇》、《悟真篇注》傳世,闡發南宗內丹思想。

道以貴生為榮,佛卻以寂滅為宗,故趙君棄佛從道,能得道於當下

趙禮清,山西大同人。出身書香門第,早有出塵之志。二十歲,家人強其婚娶,乃逃至五台山普濟寺出家,法名覺海。覺海禪師苦修佛法。念佛參禪之餘,深入經藏。然而常有不究竟之感,深感輪迴轉世之說,虛無縹緲,不足以厭沃其心。後有道士雲遊至五台山,覺海一見如故,請問道教修行之法門,奇門遁甲、穿山破石、斬邪驅鬼、內煉長生之術。道士一一為之演說,道人又說:「我學修尚淺,華山乃西嶽福地,中多高人隱士,你有緣的話,可以去參訪。」

第二天,覺海去雲水堂找那位道長。管寮房的說:「今天早上去看就不見了。」覺海此後慕道之心更切,又因目睹僧眾生活腐化,種種不堪。於光緒三年,離開五台山,前往華山參訪。在玉泉院禮李義興老修行出家,成為華山派弟子,道名禮清。

趙禮清入道之後,方知道學深奧。李道長授以華山派蜇龍睡功,小睡三十天,大睡一百日。於寢卧之際,交媾水火,合和四象。一年之後,顏色悅澤,容貌看過去也比剛來的時候年輕。後因為戰亂之故,趙道長乃孤身一人,上華山小上方隱居。玉泉院每隔一段時間派人送去乾糧,約半年之後,趙道長囑咐送糧食的道童說:「你看你們送來的東西,我也不吃,還麻煩你走一趟。以後不用送吃的過來了,三個月之後再來看我。」道童遵命。

三月之後,廟裡按時上山。但見趙禮清道長端坐石洞之中,一動不動,身上落滿了灰塵。道童嚇壞了,趕忙下山。把事情跟玉泉院的老修行說了一遍,幾位道長相約上山去看個情況。老修行上前探了一下鼻息,沒有的,脈搏也暫停,生命跡象都沒有了。但是肌膚柔軟,身體也微微有熱氣。這位老修行說:「這是已經修成了嬰兒,但是陽神閉於體內,找不到出路。需要用磬來引出。」於是在趙禮清道長耳邊,輕輕的敲了三下引擎。沒多久,趙道長就開始張口說話了。拱手答謝道友搭救之恩。隨行的道友,請趙道長下山,不要再修了,不修或許還可以多活幾年。趙道長說:「我今嬰兒已經成就,也漸漸找到了出路,不日即可飛升了。」堅決不肯下山,道友沒辦法,搖搖頭就回去了,說:「過段時間,我們再來看你。」

大概三十多天後,已經是農曆十一月了。山中下起了大雪,山上就更加寒冷了。有天晚上,隆雷滾滾,電閃雷鳴。震在山谷之中,令人心膽具裂。大家都覺得這天氣有點奇怪,或許是國運衰微,故有此異象。也有道友擔心小上方的趙道長的安全。雷聲大概響了半個小時,就停了下來。雪也停了,雲開霧散,皓月千里。小上方傳來了絲竹之音,飄飄而去。

第二天大家上山去看趙道長,發現洞中天香撲鼻,人已經不知何處去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乙玄門 的精彩文章:

呂洞賓另類長生學說及反世俗傳說大揭秘
獨搖芝先生考證呂洞賓:榴皮書幻跡,幾人能復仙?

TAG:太乙玄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