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動手指就能祛濕?這麼好的辦法,遺憾沒早知道
一分鐘健康養生
每天一分鐘
健康養生好輕鬆
陰雨時節濕氣重,人體也變得睏倦,皮膚還容易起疹子,腸胃欠佳……說到祛濕,很多人就喜歡喝祛濕茶之類的,但祛濕,真不是幾包祛濕粉、祛濕茶就能搞掂。
身體里的濕邪,也分寒熱,有人是寒濕,有人是濕熱。不區分,不辨證,人人一袋祛濕茶,那就是南轅北轍,越祛越濕。
要說最保險的祛濕法,也有。
那就是運動祛濕——走路、慢跑、八段錦,身體微微出汗,既能排汗祛濕,也能激發人體陽氣,陽氣足,則脾胃運化增強,水濕自然不會停滯。
另外 ,可以試試按揉、拍打以下穴位、部位,祛濕又通經。
指導專家
韓海珊(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
陳秀華(廣東省中醫院大院傳統療法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揉、拍三個「窩」
腋窩處有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常按揉,以疏導心經鬱火。
肘窩外側的曲池穴、腘窩中心的委中穴,都是人體關鍵「排污口」。
每周或隔周在肘窩、腘窩處連續拍打5~10分鐘,即出現青、紅、紫、黑等不同顏色的毒素反應物(類似刮痧時候的出痧反應)。
掐揉四個穴
每天堅持掐揉以下四個穴,至少各10分鐘。
陰陵泉穴:在膝蓋下方,沿著小腿內側骨往上捋,向內轉彎時的凹陷處。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側,外膝眼下三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處。
承山穴:小腿後面正中,當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時小腿腹肌肉的凹陷處。
豐隆穴:小腿外側膝眼和外踝連線的中點,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脛骨前緣外側1.5寸(中指、食指併攏的兩指寬)。
以上穴位按揉時,有明顯的酸脹感,堅持按揉一段時間後酸脹感減輕,這是濕邪漸散的徵兆。
另外,睡前配合足三里、陰陵泉艾灸效果更好。足三里灸3~5分鐘,陰陵泉灸1~2分鐘。
GIF
編輯:李連歡、SOLA


※「濕人」光環去不掉?常見食材這樣做,營養美味,健脾祛濕,快存
※春季祛濕氣,喝什麼茶好?
TAG:祛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