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浙學」融入全球化,跳出本土視域的文化傳播

「浙學」融入全球化,跳出本土視域的文化傳播

近日,浙江省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分論壇·「國際視野中的浙江文化」高層學術論壇在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成功舉辦。本論壇由浙江省外文學會主辦,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外國語學院承辦,杭州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協辦,來自省內近20所高校的5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原文:《國際視野中的「浙學」和浙江文化》

作者:浙江省外文學會、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富瑜

散點式浙學成為焦點式浙學

在全球化的國際視野中,浙江文化已不僅僅是浙江本地的文化,而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國際視野,意味著要打破文化藩籬,將本地、局部的視野投向世界——從他者的、全球的視域看待本地傳統,推動文化的多維發展;強調國際視野,更意味著明確自我身份認同,追根溯源回歸傳統,從而更新激發傳統的活力。

在國際視野下,如何定義和發展具有地域色彩的「浙學」研究?當代浙學是否能夠進入更廣闊的視域,為浙江文化的傳承、發展乃至融入世界文化潮流做出貢獻?從歷史維度看,「浙學」概念並非來自本地學者的自我命名,而源於其他地域學者對包括現今浙江在內的兩浙地域學術的指稱。不同時期 「浙學」所代表的類型與形式並不具有內容的一致性。它不是一個十分嚴格的概念結構,並不受某個範疇的限制,具有明顯的散點式特徵。

從當下維度看,過去二十多年以來,「浙學」、「浙江文化」、「浙江精神」這一類結構化的概念與辭彙頻繁出現在各大主流媒體、學術雜誌和會議中,是浙江文化建設的旗幟。多數學者相信「浙學」是浙江地域上多種學派、學說的總稱,它們在歷史發展中沒有嚴格的師承相授、不能將宋元明清以來的浙江學術視為一以貫之的學派。但學者依然相信,可以從歷史發展中概括出浙學的某種共性或精神內涵。至此,散點式的浙學成為焦點式的浙學——在構建浙學、建設浙江文化中可以明確目標、重點闡述。這一取徑究竟將浙學表述得更豐富、完整,還是將其簡化?這個問題目前並沒有答案,但顯然必須置於未來的浙學研究思考背景中。

尋求文化共性,保持文化特性

文化溝通的首要任務在於將傳統經典和學術思想通過翻譯形式大規模傳播。在17世紀以浙江為中心的翻譯學術運動中,歐洲傳教士與杭州儒士合作對西方數學、倫理學、哲學、農學、物理著作和中國儒學經典進行互譯和傳播。對歐洲科學技術與中國傳統經典的互譯推動了中西方兩種傳統文化的發展。就中國而言,這場學術運動轉變了明末清談的學術風氣,也影響了其後數百年清代學者對經世致用學問的重視。就歐洲而言,儒家思想進入歐洲近代思想的發展歷程,開始影響歐洲近代啟蒙思想的形成。兩個世紀之後,浙江的翻譯學家又最早參與了西學東漸的文學翻譯事業。他們的文學翻譯不僅具有開創性而且成就異常輝煌,在中國近代的思想解放、文化建設以及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概而言之,明末清初杭州的中西對話和溝通生動地體現了文化交流的雙向和相互豐富過程。在這場大規模文化運動中,起媒介作用的中西知識精英以向異質文化開放的心態,尋求異質文化間共性的策略,促成對話的成功。他們留下的無形和有形文化遺產無意中成為當下中國傳統的組成部分。他們的文化適應策略——尋求文化共性但保持文化特性,為當今浙江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歷史的經驗與教訓。

融入全球化,加深對本土文化的認識

如果說國際視野下的浙江文化與全球文化的互動是歷史事實,那麼在當今「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背景下,這樣的主動向外交流更成為時代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需。今日學者應該具備何種素養才能積極推動本土文化融入全球文化?我們認為當代學者應該加強語言功底,把握國際學術界的「通用語言」,從而為本地文化走向國際舞台創造有利條件。學外語的同時也學習了新的文化。在每一個特定辭彙的背後都有一段與社會、宗教、文化等因素密切相關的獨特歷史。同時,多掌握幾門外語就等於在收集、處理、吸收和翻譯西文研究資料等方面佔據領先優勢。因此,外語專業的學者由於更容易接觸和利用西方學術資源,具有一定的優勢與便利。

其次,跳出本土視域站在更高的起點,我們發現學習外來文化反而能夠加深對本土傳統的認識和理解。西方學術標準的較早確立和規範化使西方學者對浙江文化的研究早於本土學者。換言之,國際化視域下的浙江研究將為本土學者提供豐富的西方學術資源和獨特視角。例如,散見於歐美各學術機構圖書館、博物館和檔案館的中國文獻和視覺圖像資料可以為中國文獻提供交叉印證,恢復某些失落的傳統記憶;提煉出許多學術論文的題材和原創性較高的內容,這些研究涵蓋歷史、藝術、文學、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等諸多領域。

在國際化、全球化大潮衝擊下,中外文化領域的合作加速了浙江文化的「國際化」進程。浙江擁有中國最早的一批中外合作大學,如寧波諾丁漢大學和溫州肯恩大學。對寧波諾丁漢大學和溫州肯恩大學校園海報的符號景觀研究,從微觀視角切入研究浙江文化當下的國際化發展趨勢。

對兩所大學裡的海報和官方網頁進行多維度、多層面的符號分析,以及與作為參照系的劍橋大學、哈佛大學等國際著名大學的官方網頁比較表明,浙江的中外合作高校海報文化已經呈現明顯的國際化取向。研究表明,上述校園海報較高頻率地使用「國際」(international) 一詞、多用體態引人注目的女學生形象以及炫酷、偏離主流、略帶神秘色彩的男學生形象、倚重著名學者和優秀學生「有文化意義的身體」所產生的視覺撞擊、注重尖銳卻又不失悅目的色彩對比,彰顯構圖並講究趣味性。這些特徵在國際化程度高的世界名校較為多見。從某種意義上說,浙江部分中外大學裡的校園文化展示未來浙江文化的多元國際元素。

通過對國際視野下的「浙學」、浙江文化傳統研究、歷史時期浙江文化與全球文化互動、當下浙江文化的國際化趨勢等議題的討論,本次高層學術論壇與會的浙江學者充分交流了各領域的學術研究成果,也擴大了各自的研究視域,增強了學術研究的問題意識,對未來浙江文化的研究和傳播也充滿了信心。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07期第6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今日

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第一「英雄城」斯摩棱斯克,舉世見證「新總統」的誕生!
互聯網時代的英語教學,老師教的會比谷歌好嗎?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