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與技術驅動 消費金融掀發展浪潮
近幾年來,消費金融的發展可謂高潮迭起。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擴圍,互聯網企業、P2P平台、電商、金融科技公司紛紛加入市場,銀行系、產業系、電商系多點開花,行業競爭顯著加劇。在擴大對外開放、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發展戰略推動下,消費金融迎來一輪又一輪發展新機遇。
01
消費金融市場高速增長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曾在「2018消費金融行業新趨勢」沙龍上表示,消費在整個經濟結構中的佔比迅速上升,收入水平的提高與中國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極大地釋放了消費能力,國內消費貸款規模年增長預計在30%。
在創新驅動與轉型調整並重的經濟發展新階段下,推動消費金融快速、有序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從各家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披露的年報信息看到,無論是消費信貸規模、貸款筆數,還是凈利潤水平都呈現了爆髮式增長。
從數據來看,已有捷信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3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凈利潤突破10億元,其中,中銀消費金融公司2017年凈利潤最高,達到13.75億元,同比增長157.78%。值得注意的是,捷信消費金融公司的營業收入去年也突破百億元,達到132.36億元,同比增長106%。
在互聯網消費金融領域,《2017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放貸規模為4.4萬億元,同比增幅高達904.0%。其中,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統計,2017年,僅P2P網貸行業消費金融業務成交量就高達2935.54億元。
在這些亮眼數字的背後,有更加開放的消費金融政策的助力。2016年發布的《關於加大對新消費領域金融支持的指導意見》強調,要大力發展消費金融、滿足新消費重要領域的金融服務需求。今年,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加快落實銀行業和保險業對外開放舉措》提出,鼓勵包括消費金融在內的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引進境外專業投資者。預計這將為消費金融帶來更為廣闊的市場。
02
擴充資本 強化場景能力構建
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相應地也吸引了各路資本的持續湧入。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以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為代表,消費金融機構開始陸續增資或通過其他渠道進行融資以補充資金,加大技術投入,拓寬服務場景,滿足不同群體的消費信貸需求。
華融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中原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等公司通過增資擴股,資本金均已經大幅度增加。
而從事線上互聯網消費金融相關服務的平台,如小牛計劃、美利金融、小黑魚科技、雲融金科、果粒科技等公司也在今年上半年進行了不同輪次的融資。
現如今,消費金融已進入資本快速積累、服務場景加速拓展、業務模式不斷升級的發展階段。
通過擴充資本金,一方面,能夠強化自身實力,滿足監管要求;另一方面,可以有更多資金去挖掘更多消費場景,吸引潛在客戶,這已經成為各家消費金融平台在發展中所重點考量的要素之一。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事實上,不同背景的消費金融平台有著不同的優勢:銀行系平台在資金和風控方面具有較強能力,電商系平台在場景和流量方面擁有較強實力,產業系平台在線下渠道以及客戶粘性方面具有優勢。
無論是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或者是互聯網消費金融平台都開始在注重業務規範的基礎上,回歸流量、場景與渠道,發揮自身優勢,定位不同群體,做好差異化服務。
03
掌握先發優勢 技術能力建設先行
金融科技的飛速發展令各項金融服務成本越來越低,針對不同群體風控識別的精準度也越來越高,這讓消費金融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消費金融有三大核心競爭力,即獲客、風控與資金。能力的提升、相關成本的降低將直接影響機構在消費金融市場中的競爭力。得益於信息技術在消費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無論在獲客、運營還是風控上,低效率與高成本問題均已經有所改善。
當前,加強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建設與應用,已成為提升上述三大能力的切入點,逐步形成了以金融科技為驅動力的業務發展模式,尤其是自動化、智能化的引入為消費金融行業帶來了更深層次的發展動力。
從消費金融行業整體來看,除了消費金融服務機構或平台內部加強技術的研發與投入、完善自身技術體系外,通過外部對接,與擁有相對成熟技術能力的金融科技平台合作,也是強化自身技術實力的一條可行路徑。
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金融科技企業已經逐步形成了各自獨具特色的消費金融服務體系,並開始將自身技術能力向外輸出,例如京東金融的「雅典娜」計劃。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放貸規模為4.4萬億元,同比增幅達904.0%。其中,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2017年,僅P2P網貸行業消費金融業務成交量就高達2935.54億元。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消費金融機構開始陸續增資或通過其他渠道進行融資以補充資金,加大技術投入,拓寬服務場景,滿足不同群體的消費信貸需求。
從消費金融行業整體來看,除了消費金融服務機構或平台內部加強技術研發與投入、完善自身技術體系外,通過外部對接,與擁有相對成熟技術能力的金融科技平台合作,也是強化自身技術實力的一條可行路徑。
來源:金融時報


※銀行區塊鏈應用 場景與效率難題待解
※易綱詳解資管新規:有序處置影子銀行風險
TAG:金融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