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慈禧太后掌權時,為何沒有親王起兵反抗?其實原因很簡單

慈禧太后掌權時,為何沒有親王起兵反抗?其實原因很簡單

古代的皇帝權利最大,地位處於萬人之上。後宮佳麗三千人也並不是虛構,皇上的後宮極其龐大,每日侍寢都得等著皇上翻牌。妃嬪眾多那麼子嗣也自然極其的多。從這些人中選擇一個合適的繼承人也成了皇上必須認真考慮的事情。

在古代這樣一個封建的王朝里,大多實行的都是嫡長子繼承製,傳位立長不立賢。這種繼承製有許多弊端,因為長子不一定有那個能力去繼承一切,而下面的有能力的弟兄就會十分不滿,最後甚至會導致手足相殘。

歷史上一些依據嫡長子繼承製登上皇位最後被親王逼下位子的比比皆是。在唐朝的時候,登上王位後,依照嫡長子繼承製準備立長子建成為太子繼承皇位。這時作為次子的李世民便按耐不住了,自己論才能論謀略都比李建成更適合當皇上。

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率兵謀反,衝進宮中逼父親讓位。明朝那個頗具軍事才能確沒被立帝的朱棣也是如此,朱元璋在長子逝世之後,直接跳過3個兒子立皇孫朱允炆為帝。於是朱棣也是抱著一股怨念直接從北平起兵造反,殺死侄子自己登基做皇帝。

所以說,雖有這嫡長子繼承製的傳統在,但是那些有能力的親王還是有能力去奪取皇位的,歷史上此般事迹也是很多。

那麼,令很多人不解的是,我們處於大清晚期的時候,朝廷內政黑暗,慈禧一個太后一個女人掌握大局,控制皇上為傀儡,一手遮天難道就沒有一些親王看不下去取而代之嗎?

這還得從時代背景等多個方面考慮,總的來說這無法實行是有三個原因。

一來,在此時,各親王的爵位是不存在世襲的,想要繼承爵位的世子必須要做出一些政績且獲得皇上批准。而且每一次爵位發放的名額都有一定的限制,如果沒有世襲上,他們的爵位會一代一代地以此降低,最後歸為平民。因此,那些親王的爵位都不一定保得住,還有心思去謀反?

再者就是歷史案例我們明白,朝廷自然也懂。我們知道親王有能力謀反,朝廷又豈能不防?朝廷密切關注著親王們的舉動,對他們的行動有著嚴格的控制,出城門離開封地等都必須要上報,徵求同意。

最後,我們都知道預謀造反的親王大多有勇有謀,在朝中結黨眾多。但在大清,親王嚴禁結交大臣,如若被發現有此意向,必當會被即使扼殺於搖籃之中。朝廷本著寧可錯殺一百也不放過一個的態度。

因此,這些親王只得抱著保住性命的態度,不敢去撼動慈禧太后的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糖說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女子出嫁時,長輩為新娘準備3件東西,雖羞於啟齒但必不可少
此人曾任國家主席,逝世後墓碑不刻名,僅刻了24個字,字字戳心!

TAG:糖糖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