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正一盟威道、天師道、五斗米道三者之間的關係

正一盟威道、天師道、五斗米道三者之間的關係

最近在看一些專家學者在對於道教發展歷史中,把道教最初的一個流派稱呼為「五斗米教」或者是「五斗米道」,在這裡,末學斗膽就「正一盟威道」、「天師道」、「五斗米道」這三者稱呼之間的關係,做一個小小的考證。如有不妥之處還請各位大德斧正。

一、正一盟威道

(一)正一盟威道即祖天師張道陵於蜀中得太上老君傳道授法,創立的道教第一個流派。根據南北朝劉宋時期的《三天內解經》記載:「以漢安元年壬午歲五月一日,老君於蜀郡渠亭山石室中,與道士張道陵將詣崑崙大治,新出太上。太上謂世人不畏真正而畏邪鬼,因自號為新出老君。即拜張為太玄都正一平氣三天之師,付張正一盟威之道」。這對祖天師張道陵創教時間、創教過程作了明確的記載。

(二)關於祖天師創教記載的還有同時期,陸修靜天師編撰的《陸先生道門科略》,點明太上因欲行伐山破廟、救國濟民之舉,「故授天師正一盟威之道,禁戒律科,檢示萬民逆順、禍福、功過,令知好惡。置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廬,內外道士二千四百人,下《千二百官章文》萬通,誅符伐廟,殺鬼生人,蕩滌宇宙,明正三五,周天匝地,不得復有淫邪之鬼。罷諸禁心,清約治民,神不飲食,師不受錢。使民內修慈孝,外行敬讓,佐時理化,助國扶命」。

(三)從以上文獻中,可以看出,老祖天師創教的時候,為教派定下的名稱就叫「正一盟威道」。在後來者中,南北朝時期陸修靜被道眾尊為天師、總括三洞,為當時道教之集大成者。因此其編撰的《陸先生道門科略》對於道教創立之初的記載,是非常值得相信的。《陸先生道門科略》對老祖天師創立正一盟威大道之說,說明了當時道教內部對於祖天師創教最早,以及及教派名稱的統一認識。

二、天師道

關於天師道一詞記載的最早來源於《資治通鑒》:「會稽內史王凝之,羲之之子也,世奉天師道,不出兵,亦不設備,日於道室稽顙跪咒」。這是筆者查閱諸多資料後,發現最早的關於「天師道」一詞的記述。

因此筆者推測,這和宋朝道教諸多宗派出現有關。根據《漢天師世家》記載,祖天師在飛升之際,留下過一句話:「吾遇太上親傳至道,此文總領三五步呈,正一樞要,世世一子,紹吾之位,非吾家宗親子孫不傳」。因為正一盟威道的歷代教主,皆為祖天師後裔,繼承天師之位,為嗣教天師。所以司馬光在編寫《資治通鑒》時,為了區別在宋元時期從正一盟威道主脈分流出去的支脈宗派相區別,把原來的正一盟威道主脈特稱為天師道。

三、五斗米道

《典略》說:「熹平中(公元172-177年),妖賊大起,三輔有駱矅。光和中(公元178-183年),東方有張角,漢中有張修。駱矅教民緬匿法,角為太平道,修為五斗米道」。這說明,在張角傳播太平道的同時,張修也在傳播五斗米道。

《後漢書·靈帝紀》說:"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秋七月,巴郡妖巫張修反,寇郡縣。"〈注〉引劉艾《紀》曰:「時巫人張修療病,愈者雇以五斗米,號為五斗米師。」

後因張魯陣斬張修,接收了張修的五斗米的教團,並以正一盟威之道加以改造。世人有意或無意之誤解,導致《三國志·魏書·張魯傳》,對系天師張魯「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從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號米賊」,作出非常偏激的論斷。這應該跟《三國志》作者陳壽與三國時期的道家傑出人物諸葛亮交惡有關,導致陳壽對道教的整體抹黑。

天師道一詞稱呼,從資治通鑒來看,表明當時社會已經開始接受正一盟威道,並且在士人學者中,開始尊稱為天師道。而並非如某學者所言「雅稱天師道」。

小結

當時祖天師創教的時候,所打出來的傳教口號便是:廢除六天故氣,扶正三天。所謂六天故氣,我們從客觀角度來看待,就是指對當時血祭淫祀的稱呼,而當時正一盟威道為救國濟民就是要打擊這些血祭淫祀。但是這並非是一朝一夕之功。直到傳到系天師張魯手中時,巴蜀地區依舊存在根深蒂固的一些血祭淫祀。因為祖天師在打擊這些血祭淫祀的時候,導致巴蜀地區這些血祭淫祀感到覆滅的危機,因此這些巴蜀的原始巫教開始報團取暖,形成了以張修為首的五斗米巫教。

而系天師張魯嗣教,遵從祖訓,繼續與這些血祭淫祀的巫教做鬥爭。系天師張魯以此發動了一場與張修為首的五斗米巫教的宗教戰爭。最後以張修敗北,五斗米巫教覆滅來結束了這場宗教戰爭。雖然五斗米巫教覆滅,但是部分原五斗米教被系天師張魯所統領的正一盟威道所吸收融合。加之正一盟威道信教入道也需要交奉五斗米,而五斗米巫教亦有此舉。再加上宗教歷來與自認為是統治階級正統的儒家思想理念的不同,故在史書記載和民間,多把正一盟威道,蔑稱為五斗米道。

以上,便是末學對於正一盟威道、天師道、五斗米道此三者之間的關係,通過一些文獻記載,通過考證,作出一個論斷,以表達自己對此的一些看法。若有錯誤或者不妥之處,還請各位大德批評指正。最後祝願大家:福生無量,修真有份,近道無魔。

(文/逍遙遊 編輯/丁宏亮 校對/蕭岳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論道 的精彩文章:

我們總是老得太快,卻明白得太晚
修道貴在專一

TAG:龍虎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