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玄學解剖室:攝影新手入門防忽悠攻略—相機選購及入門淺見
很多年以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攝影就是武林,相機就是門派」。
當你認真開始學習攝影的時候,你要購買的不僅僅是一個相機,而是由相機、鏡頭、閃光燈等等設備構建起來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器材體系。
當你從什麼都不懂,到幾萬塊花給佳能以後,突然發現——哎?!索尼的微單好棒啊!我想換索尼!
就像結婚多年才發現自己愛的其實不是枕邊人,這種「換門」帶來的損失無異於一場大規模財產分割的離婚。原來所謂「滅門」,滅的不是門派,而是自己在門派苦修多年的一身功力。我還算是個沒投入太多的窮人,也就A7M2一機三鏡帶些配件。即便如此,在滅門索尼掛鹹魚的時刻,我仍是忍不住訥訥自語:「今日我將一身修為廢去,欠你索尼的都還給你!從此以後你我師徒恩斷義絕,江!湖!再!見!是!敵!非!友!」
或許你有個愛攝影的朋友,經常在朋友圈裡發酷炫的旅遊照。
或許你有個很漂亮的女友,總是埋怨你給她拍的照片不好看。
總之,你突然也想拍出好看的照片了,你去問那個愛攝影的朋友,或者是開店賣攝影器材的老闆,然後你得到了這些答案:
「買相機要一步到位,一定要買全畫幅!」(好吧,可能他跟富士有什麼過節)
「一定要買旗艦機!一定要買高感好!一定要全金屬機身!」(好吧,可能他們跟錢有過節)
其實這裡面每句話都沒有錯,很有可能還是他們花了許多錢買來的教訓,如此強調是為了讓你少走彎路。但就像很多家長一樣,總喜歡主觀意識很強地「把我覺得最好的東西給你」,而沒有太為你考慮「什麼才是你最適合的」。
或者,再惡意一點推測,個別人面對新手的時候,心理優勢讓他們膨脹了。夸夸其談的優越感帶來的多巴胺分泌讓他們達到了高潮。就像你想買輛家用代步車,人家非給你講你零到百公里加速,你想買個商務筆記本,人家非跟你推薦Alienware!他們從來不問問這是不是你想要的。他們想要表達的其實是:「你看我懂得多多,你看我情懷滿滿,你看我其貌不揚的外表下隱藏著多麼酷炫的靈魂!」
就這樣,你總也找不到一個有用的答案。
自古以來文人相輕,但自稱文人總得熟讀詩書,出口成章。這樣的學習成本太高,廝殺起來老百姓也很難分辨高低輸贏。而攝影就不一樣了,價格越來越親民的各種攝影器材,「全畫幅、大光圈、超廣角、空氣切割機、光學奇蹟」等等嚇人的辭彙,大大降低了「攝影師」這個稱呼的門檻,至於出片好看不好看,人文不人文,深刻不深刻,都沒有量化標準能決定。可能很多時候,妹子拍著手說「謝謝你,拍得真好看」就是蓋棺定論的終極評價了。
於是從你「拍得空洞沒內涵」的品味指責,到「有種用萊卡M」的財力鄙視,「文人相輕」四個字前所未有地這樣多維度、全方位、4D立體環繞地表現出來。
就這樣,你問了很多個人,得到了很多個完全不同的答案。
你好,我是熱愛背包評測的文佳佳。攝影這件事,我其實是個有點小白的新手,硬著頭皮分享經驗,就因為我很容易理解新手的困惑,所以希望能用一些更淺顯的語言,把自己的理解告訴大家。
有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多多指教,請隨意拍磚。
這篇帖子,我完全是寫給對剛剛對攝影有一點興趣,並且完全不知道攝影是怎麼回事的純新手說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只要你稍微懂一點攝影,可能就會發現我說的有很多漏洞....
這篇帖子里關於攝影只說兩件事——「買什麼」和「做什麼」。
首先,初學攝影要買一台怎樣的相機
從最基礎的認知來說,「買什麼樣的相機取決於你想拍什麼樣的題材」,這個理論完全沒有問題。
但對於剛入門的新手來說這就是個問題。很多新手聽到這句話可能都會謙虛地默默的點頭,但心裡默念:「老子TM從來都沒玩過攝影!!!我上哪知道我想拍什麼去?!」
事實上,即使你以為自己知道自己想拍的題材,當你真正開始操作以後,可能會發現自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感興趣。
這裡有一句金玉良言要送給你,請一定記下來——只有當你選錯一次以後,你才知道怎麼選對。
不光玩攝影是這樣,第一次買車可能也會高估了自己對於「全景天窗」「座椅加熱」和「渦輪增壓」等功能的需求度,到後來才發現,最實用的功能是方向盤上的「下一首」控制鍵。即使結婚,可能你想像的「有趣的靈魂」最後也不如「做飯好吃」更重要,「特別有上進心」能不能比「在家幫帶孩子」更重要,也是因人而異。
第一次的判斷是依據對自己的想像,第二次的判斷,才是依據生活的經驗。
所以你選擇的第一部相機,要抱著敢於選錯的精神。
第一、
要注意,不要輕易加入任何一個門派!當你認真開始學習攝影的時候,你要購買的不僅僅是一個相機,而是由相機、鏡頭、閃光燈等等設備構建起來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器材體系。當你用著佳能突然發現索尼更好的時候,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二手市場出掉手裡幾乎所有器材。所謂「滅門」,滅的不是門派,而是自己在門派苦修多年的一身功力。所以別急著立投名狀,先邁半條腿進去看看光景。
你要買兩個東西:相機機身,鏡頭。
相機機身這個東西,各大品牌都有曾經經典的老機器,這樣的相機哪怕買個二手,也比全新的入門機強的太多太多了。無論從操作還是效果,都是能真正讓你體驗到攝影魅力的最佳捷徑。
假如追求小巧的體型,可以考慮索尼的性價比神機A6000,應該三千多塊能買到全新的。搭配鏡頭的話,假如將來想換全幅機身的話,索尼的28 2.0是個性價比不錯的選擇。
索尼(SONY)ILCE-6000L APS-C單鏡頭微單相機/照相機 黑色
假如想玩玩單反,又不想投入太多錢,尼康D90這個老機器真是個不錯的選擇。大概不到2000塊的價格就能買到,配個50 1.8D鏡頭,加在一起的價格不到3000。這台相機已經算得上古董了,從我買第一台單反的時候就考慮過它,而那時候它已經是個老機器了。但它曾經帶給一代人美好無比的回憶。從個方面來說,這個機器對於學習攝影來說都絕對足夠了。很多老鳥即使在今天拿到這樣一個組合,也很樂意用它出街拍拍照片。
假如預算夠用,想直接上個全畫幅專業相機,很嚴肅很徹底地感受一次攝影是怎麼回事。借用「星斗大叔」的推薦,尼康D700這個一代神機,配合35 2D的人文鏡頭。我覺得即使是很嚴肅的攝影師對這個組合也不會有太多的挑剔,雖然時代閑置了很多新技術,但仍然,這個組合已經遠遠超出新手普通拍拍的需求了。
【二手9成新】尼康/Nikon 單反相機 高清數碼相機 D700
尼康(Nikon) AF 35mm f/2D 自動對焦鏡頭
無論買哪一種相機,哪一個牌子,請一定選擇定焦鏡頭。定焦有更好的畫質。定焦讓人更專註。定焦讓人在按下快門前學會思考。50和35兩個焦段,都是大師們常用的非常經典的焦段,都很適合第一台相機。
當年我剛學照相,就是一個35定焦用了三年。那時候我甚至連焦段是啥都不知道,就知道這個遠近最合適。一樣拍得樂趣橫生。
不能變焦怎麼了?!
我不是還有勤勞的雙腿么?!
我不是還有柔軟的腰肢么?!
第二、很多專業玩攝影的人,審美的角度和普通人不一樣。我們覺得「哇,太酷了,出片效果跟電影截圖一樣」的畫面,恰恰在他們看來是「顏色不自然,沒有後期的空間,放大以後不夠銳」。
你一定要想清楚,你究竟有多少機會需要把拍的照片放大成海報掛在家裡?
還是你從一開始就知道,朋友圈就是你所有作品的最終歸宿?
現在大部分的相機都可以WIFI連接手機,直接把剛拍好的照片傳輸到手機里。這意味著你拍出來的大片可以隨時發到朋友圈裡嘚瑟。即使有些略老的單反相機不具備這個功能,也有新出的輔助設備可以做到這件事。假如你的需求只是「拍齣電影般精美的畫面然後發到朋友圈嘚瑟」,那麼就誠實地面對自己,沒必要盲從攝影老手的觀點。
攝影這件事,本來就可以承載不同的意義和追求。
很多時候,你最想記憶的是曾經暗戀那個人,在陽光下一瞬間的笑容。
而不是把照片放大去數她的睫毛。
你可能需要的就是一台「直出好看」的相機,拍出來的照片已經被相機PS成歲月靜好的樣子,整個世界到了你手裡的相機都加上了濾鏡。沒關係,有了身邊妹子「好好看」的歡呼,你管那些單身攝影師的專業評價幹什麼?一切從興趣開始
。或者富士相機就是你的菜。無論是X100F的卡片機,還是X PRO這樣的旗艦機型,根據銀子決定就成。
富士(FUJIFILM)X100F 數碼旁軸相機 黑色 人文掃街 2430萬像素
富士(FUJIFILM)X-Pro2 微單電機身 黑色 旁軸旗艦 2430萬像素 無低通濾鏡
第三、設備越多,可能得到的效果就越好。設備越少,人就越輕鬆。所以有些人微單掛50定焦鏡頭游天下,有些人堅持做重裝器材黨。
有人信仰「拍攝私房是攝影最接近天堂的一刻」,有人發誓要拍盡人情冷暖世間百態。
既然像玩攝影,你總要在「單反」「微單」「卡片機」之類的類別里選一個。你總要在「全畫幅」「apec畫幅」「一英寸底」或者「4/3」這些或許還不太懂的詞兒里選一個。
以前我覺得,相機越小越好。當你真的經常旅遊,無論是體積還是重量帶給你的困擾,有時候會遠大於攝影的樂趣。但後來有了小孩,不到處走了。特別喜歡單反在手裡沉重又飽滿的握持感。
以前我覺得,設備越簡單越好,一直燒設備的行為不可取。但後來我發現,想拍出那種讓人「哇」的 一聲喊出來的照片,還真就得做重裝器材黨。
以前我覺得,攝影最好是自然光。無論是正午的太陽還是夜晚的櫥窗,能用借來的光線拍照才最省事,而且有種「飛花摘葉皆可傷人」的高手風範。但現在由衷羨慕三四個閃光燈一起上的效果,覺得棚拍是最幸福的事情。
這樣,按照這個思路你參考一下。
你旅遊多不多?每年幾個月在路上?
假如旅遊特別多,你真的要考慮相機的重量和體積,一上手就特別沉,沒有一個隨身小包能裝得下,然後到了目的地也不愛帶著逛街,那麼這個相機你會越來越不愛用它。這樣的話,你不如買個微單吧,索尼或者富士都很不錯。假如有錢的話,A7R2或者A7R3是一步到位的好選擇。
索尼(SONY)ILCE-7RM3 全畫幅微單相機單機身
你有特定的目的么?你想拍模特,或者爬樓拍出酷炫的大片么?
時至今日,我踏踏實實地服氣了。想要拍出某種大片既視感,還真就要向器材妥協。
想最快速度地拍出「一看就是專業的」那種人像,看似專業複雜的棚拍就是最快的捷徑。哪怕你存在專業知識上的不足,哪怕你的經驗還需要磨練,固定的場地,固定的燈位,固定的角度和參數,這個反而是最容易學習的。這也能充分解釋為什麼很多人半路出家都能去影樓當攝影師。
假如你對出片質量有很高的要求,對於一整套器材設備都準備齊夠。那建議你還是直接朝單反發展吧。不是說索尼不行,而是索尼太貴了....
佳能5D3,5D4都行。尼康高端的就買D850,性價比之最就選D750,至於D5這種太太太專業的方塊機,先放在一邊吧。
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還是如之前所說,二手D700加定焦頭,35 2D或者50 1.8D都很良心。
佳能(Canon)5D3/5D4全畫幅專業級數碼單反相機套機
佳能(Canon)EOS 5D Mark IV 機身 單反相機
尼康(Nikon) D850 機身 全畫幅單反相機
尼康(Nikon) D750 機身 全畫幅單反相機 ?約2,432萬有效像素 51點自動對焦
你想每天帶著它記錄生活嗎?
假如每天都帶著,勸你還是買卡片機吧。只有這個東西是你可以隨手放進口袋的。任何微單加上個鏡頭,體積就不算小,至少沒有小到隨身攜帶毫無感覺的程度。
但感情上,我真的不建議新手用卡片機。因為受體積限制,卡片機的成像效果就是很一般。往往想拍出好看的照片真的需要你有一定攝影技術和經驗才行。新手用卡片機,很容易產生一種「這比我用華為手機拍得也好不到哪去」的感覺。這對於攝影興趣的培養是毀滅性的打擊。
松下的LX10,索尼的黑卡,佳能的G7X2,我都用過。我建議這三個都別買,真的,不適合新手。
假如你一定要買卡片機,我建議你就三個字——買貴的。
徠卡Type113,富士X100F,索尼RX1R2,這三個裡面選一個。富士最便宜,索尼最貴,徠卡是我的最愛。是的,它被許許多多的攝影師詬病過。而且我還真沒用過M,所以或許我還沒用過「真正的徠卡」,但並不妨礙我這麼愛它。我恨不得推薦每個人第一個相機都買徠卡Q。是的,有錢別買113了,直接買Q。
很多人不喜歡徠卡,因為它價格貴的離譜,性能又缺這少那。但,這麼理智地選擇,還叫愛么?
攝影興趣是個需要小心保護的東西。攝影器材不僅僅是參數的堆疊,你永遠無法否認「顏值」「信仰」「情懷」「手感」這樣看似玄學卻實際能感受到的東西是存在的。而恰恰是這些玄學的東西更能支撐著新手去保持攝影的興趣。當沉甸甸的徠卡在手裡,無論是M系列還是被嘲笑的「松徠」,某些人總是能感受到一種被傳承的精神跟相機重量一起被握住,轉動撥盤的阻尼和按下快門的咔噠聲,都會想起曾經有那麼多大師也曾這樣握著這個品牌的相機。而這,是所有參數暴表的品牌都無法擁有的感受。
徠卡(leica)萊卡相機 數碼相機 Q (TYP116) 全畫幅 WIFI 銀色
索尼(SONY)全畫幅黑卡 DSC-RX1RM2 數碼相機 35mm F2 蔡司定焦鏡頭
第四、素材大於器材
對於剛學攝影的人來說,信息反饋太重要了。
每一次按下快門,屏幕里都能得到一張「哇太好看了」的照片,就會讓你產生想更多次按下快門的慾望。有太多人是因為總也拍不出滿意的照片,而最終讓相機在角落裡吃灰。
但拍的不好看真的是你的錯嗎?
有時候,尋找好的攝影對象,比擁有更強的攝影器材重要得多。像澳洲那種熱烈的陽光和空氣透明度,用手機就很容易拍出魔幻的色彩。
假如你所在的城市常年是灰色的天空,建議你不要在白天拍外景,很容易喪失信心。
你可以在商場或者餐廳(當然酒店房間里也行)嘗試拍攝,這些地方有設計好的燈光,更容易讓你拍出顏色飽滿的照片。除此以外,更建議你高效利用「黃金一小時」。就是每天傍晚,天色漸暗,路邊店鋪的燈光剛剛亮起的那段時間。室外是深沉暗藍的冷色調,室內亮起昏黃溫暖的燈光,特別好看。
挑個你喜歡的地方,挑個你喜歡的人,在這段時間嘗試拍出滿意的照片,你會有小驚喜。
第二個改變素材的方法就是旅遊咯,無論是附近的郊外,還是歐洲的小鎮,出國游改變的不僅僅是建築和天氣,更重要的是改變心情。很容易被某個瞬間打動,就很容易頻繁按下快門。
當年我就是因為旅遊時要跟媳婦求婚,現買了個小徠卡卡片機,希望能記錄這段旅程。後來旅遊得多,拍得也多,就越來越愛拍。三年的時間裡,拿著那個35定焦的小卡片見識了許多地方,經歷了很多難忘的瞬間。雖然最後它被我摔壞了,但仍然珍藏在家裡。
那時候有很多人給照片點贊,讓我誤解了自己,以為自己真的是很會照相。後來越學越覺得自己啥也不懂,就是個入門小白而已。越來越不好意思曬照片,知道大概會挨噴。
旅遊是個高成本的活動,可能幾趟跑下來的成本都夠你買齊各種攝影器材了。但旅遊是個應該有的活動,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在路上的時候,每次按下快門都會讓你覺得這個機器買的真好。
最後,希望你能善於尋找城市裡的美景,一條老街或者衚衕,一個俯瞰風景絕佳的天台。
環境實在不行,還有人可以拍不是么。
假如只有拍美女才讓你最有激情,就大大方方約上模特拍照吧。告訴她這個城市找不到什麼可拍的景色,大概她就是最美的景色了,然後再問長期拍攝能不能便宜點。
假如父母在身邊,孩子很可愛,媳婦愛臭美,好友經常聚,那就大方舉起相機拍吧。記住,拍之前思考你想記錄什麼,而不是快門不要錢那種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那樣還是用手機吧。
當然,慾望是沒有止境的。當你玩夠了這些「刀銳奶化」的感覺,扮演膩了小清新的形象,或許有一天,你會突然被一副「德味」的照片擊中靈魂,突然被一張人文的照片感動得駐足在人流洶湧的街道中間,你或許看到了一雙孤獨到震撼心靈的眼睛,或許看到了一條冷清破敗卻寫滿故事的小巷,或者是大雨里旁若無人擁吻的戀人,或者是南美洲無人公路上的星垂平野闊。然後你突然膩歪了手裡的「刀銳奶化」,突然瞧不起永無止境的清新和甜美,這個時候你默默地打開了一個叫「徠卡相機」的產品簡介。
恭喜你,表達的慾望使你升華。即使你永遠也買不起一個徠卡M,只要心中有徠卡,雙眼隨時都能變成50 0.95焦段。
當然,美好是無處不在的。假如你有孩子,你一定明白她擁有全世界最美的笑容。假如你住在老房子,你一定會發現一點點混亂和老舊比任何光鮮的樣板間都有味道。攝影是記錄外部世界的過程,卻可以強迫你面對自己最真實的內心世界。慢慢你會發現,父母臉上的皺紋比科羅拉多大峽谷還要驚心動魄,午夜燒烤攤跟朋友乾杯吹牛逼的醉態才是平淡流年裡最美好的光影留念。你看見熟悉的路牌和清晨的早餐攤,看見機場擁抱告別的人們和民政局裡鬱鬱寡歡的表情,看見畢業季里明媚的陽光,和無意間懸浮在空氣里的感傷氣味....
你終於看見,人世間那麼多的遺憾,和即將成為遺憾的美好瞬間,變成不可觸摸的信號穿行在城市街道里等著你捕捉。這個時候你舉起相機,明月當頭星河入夢;這個瞬間你按下快門,布列松靈魂附體。通過相機,你終於學會跟世間萬物談戀愛。
假如攝影讓你「看見」,那就不枉紅塵走一遭。那幾千幾萬的設備錢,在這樣的收穫面前,又算得了什麼呢?
媳婦,你說是吧?


※耳機大神:是的,時代這些年在進步,耳機亦如是
※最低只要2塊9!宜家有哪些東西又便宜又好用?
TAG:什麼值得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