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它們在沙漠中艱難地生存,經常要一夜走30公里,如今人們卻要捕殺它

它們在沙漠中艱難地生存,經常要一夜走30公里,如今人們卻要捕殺它

在阿拉伯半島中部地區的沙漠里,夏天即使是陰涼的地方溫度也達到50℃,冬季溫度可以低至6~7℃,並且還有大風。全年的平均溫差可以達到20℃,對於大面積的地區甚至可能會出現多年不降雨的情況。

在這樣極端惡劣的環境下,植被大多數都是以種子的狀態存在的,雨後地表的水都可能會很快的蒸發掉。但是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卻生活著阿拉伯長角羚,它們對這樣的環境表現出極大的適應能力。

生活在沙漠里的屬於長角羚屬的羚羊不僅僅只有阿拉伯長角羚,還有卡拉哈里沙漠的彎角長角羚、索馬利亞沙漠的東非直角長角羚以及撒哈拉沙漠的直角長角羚,但是後者對於沙漠惡劣環境的適應能力沒有前者的強。對於這樣惡劣環境的適應,阿拉伯長角羚進化出了獨特的構造和生活習性。

對於阿拉伯長角羚來說,它們都有一個像鏟子一樣的蹄子,並且是張開的,這樣有利於加大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從而適應沙漠環境。它們不擅長奔跑,但是為了尋得一個較好的棲息之地,它們甚至會「長途跋涉」,不停的走,一夜走25~30千米跟家常便飯一樣。在行走的過程中,如果發現了比較好的草地,它們就會去吃草,至於其他的問題它們一概不顧。

在沙漠里,降雨是不可預測的,而這樣的後果就是食物的變化無常以及阿拉伯長角羚群落的不斷變化和調整。在食物充足的時候,群體的數量會有30隻,在食物缺乏的季節里,則只有2~4隻雌性、一隻幼崽和一隻雄性。對於大多數的雄性來說,它們都是獨自生活的,領地是彼此重疊的,與雌性經常變換居所到下過雨的食物充足地不同,雄性會守著乾旱的領地。

在阿拉伯長角羚中,是很少發生衝突的,正因為如此,使得它們可以一起分享食物和樹蔭。在炎熱的夏季,它們會在陰涼處待上8個小時,溫度不降低就不會走出樹蔭,這就使得它們減少了身體上水分的流失。在防止水分的流失上,阿拉伯長角羚還會通過不停的換氣來把體內的溫度降低從而保住身體里珍貴的水分。

在進食的過程中,群體是分散的,分散的程度是分散到周圍50~100米內碰到鄰居為止。它們還會不停的做好記號,從而保證它們即使離群體較遠或者掉隊的情況下,也能夠找到群體。同時,群體的生活規律幾乎是一致的,從而使得群體的凝聚力得以加強。

此外,對於阿拉伯長角羚來說,在面對惡劣的環境的情況下,還有來自人類偷獵者帶來的生命威脅。在歷史上,阿拉伯長角羚的數量十分的多,但是,從1945年開始,摩托化狩獵以及自動武器對阿拉伯長角羚造成了滅絕性的傷害。儘管相關地區對生態和環境做了一定的改善,對阿拉伯長角羚的保護也做了一定的目標,但是對於它們的野外生存保護依舊任重而道遠,因為它們始終都拜託不了偷獵者的威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科學探索者 的精彩文章:

全球變暖危機迫在眉睫,科學家找到新辦法,有足夠的鹽即可
帶你進入水星內部,你能體驗到無限的寂靜,也能感受到它濃厚的文化氣息

TAG:宇宙科學探索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