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中國軍團顆粒無收 日本拿到了第五根金棕櫚
第71屆戛納電影節昨天凌晨結束了。
是枝裕和導演的《小偷家族》拿下了最高榮譽金棕櫚。
雖然賈樟柯的《江湖兒女》被認為是最佳女主角的有力競爭者,但最終仍然無緣獎項。
好在這部《小偷家族》也被很多人看做理想結果,連公眾號都出現了《是枝裕和,整個亞洲都為你驕傲》這樣的標題。
算下來,《小偷家族》獲獎,已經是71屆戛納電影節中,日本電影的第五次殿堂時刻。
但幾乎年年都有中國人刷存在感的這場五月盛宴,卻甚少把金棕櫚伸向華人。
到現在,華語導演手上握有金棕櫚大獎的,仍然只有陳凱歌導演憑藉《霸王別姬》在20多年前和紐西蘭導演簡·康平《鋼琴課》所分享的半根。
華語電影人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上多次擒熊馴獅,唯獨這根棕櫚葉,到現在的緣分仍然淺薄。
照理說,今年算得上戛納電影節的華語大年——主競賽單元有賈樟柯導演的《江湖兒女》;
次單元一種關注選了畢贛《地球最後的夜晚》;
平行單元導演雙周里還有章明的《冥王星時刻》。
然而即便這樣,長片中的中國軍團仍然全軍覆沒,顆粒無收。
《地球最後的夜晚》劇組
《冥王星時刻》劇組
譬如賈樟柯,曾經獲得過威尼斯電影節的最高榮譽金獅獎。
轉投戛納後,10年內的5部長片均入圍了戛納,到現在僅有《天註定》拿過最佳劇本獎。
賈樟柯10年五度入圍戛納,僅有《天註定》獲得最佳劇本獎。
再比如畢贛,《地球最後的夜晚》原本瞄準了威尼斯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但是在法國發行商Wild Bunch的建議下,來了戛納的次級單元。
傳說中要寫入影史的長鏡頭,仍是口碑分化,喜歡的人愛之深;討厭的人恨之切。
曾經何時,中國電影也在戛納輝煌無比。
在接連獲得威尼斯的銀獅和金獅之後,張藝謀帶著《活著》來到戛納,首映之後就成為了金棕櫚的熱門候選。最終則是評審團大獎和最佳男主角雙獎加身。
1997年,首度入圍戛納的王家衛帶著《春光乍泄》參加主競賽,最後捧回了華人第一個戛納最佳導演獎。
據說是當年的評委鞏俐據理力爭,從不喜歡王家衛的主席伊莎貝爾·阿佳妮手上爭來。
2000年,是真真正正的華語電影大年。
4部傑作同時閃耀在戛納電影節的歷史上。
大陸的姜文帶來的是《鬼子來了》;台灣的楊德昌交出了《一一》;香港的王家衛貢獻了《花樣年華》;開幕電影則是李安的《卧虎藏龍》。
然而即便是這三部影史經典,當年以呂克·貝松為主席的評審團也依舊吝惜於頒出一根金棕櫚。
最終《鬼子來了》又是以評審團大獎成為了第二名,《一一》則讓楊德昌獲得了而最佳導演。
而梁朝偉也終於憑藉《花樣年華》,告別《春光乍泄》時的一票之差得到了影帝頭銜。
雖然華語電影在最好的時光之中無緣5月的這座獎盃,但電影史的書寫當中為這幾部電影預留出了「C位」。
《花樣年華》多次被列入最佳電影片單的前列。
2018年,電影網站TSPDT所列出的21世紀最佳電影排行榜上,《花樣年華》蟬聯榜首,《一一》也排在了第三位。
進入新世紀後,華語電影在戛納變得有些像給「世界電影」的概念做些點綴。
無論是賈樟柯還是婁燁,又或者是王小帥,戛納不再像90年代那樣讓華語電影放肆地徜徉,而是變成了每隔幾年選入一部的應景之作。
婁燁《紫蝴蝶》空降主競賽單元
婁燁憑藉《紫蝴蝶》空降戛納主競賽單元,背後是有法國的資金做媒介。
賈樟柯在《小武》之後,本也應送有著法國資金的《站台》去戛納,但最後還是因為後期推遲,去了威尼斯。
反觀日本電影,從1953年的衣笠貞之助《地獄門》開始,黑澤明、今村昌平、是枝裕和,四位導演的五部作品獲得了最高榮譽。
是枝裕和此次也是五度入圍戛納。
除了獲得過評審團獎,他還曾把14歲的日本小演員柳樂優彌送上了戛納影帝的寶座。
這甚至讓當年的梁朝偉感嘆,14歲的小孩拿影帝,他知不知道怎麼演戲?
是枝裕和讓14歲的柳樂優彌登上影帝寶座
為什麼日本電影頻頻拿獎,而華語電影這些年似乎在電影節上日漸式微?大概還是與其和世界電影密不可分的關係有關。
上個世紀,日本成為了亞洲電影最重要的區域,培養出了不少在歐洲廣受喜愛的大師,無論是小津安二郎、黑澤明,還是後來的今村昌平乃至大島渚,日本電影一直未缺席歐洲的電影節之上。
而受制於國內市場,不少日本導演也樂於開拓海外市場。
對於中國電影而言,20萬人次的觀看量可能杯水車薪,但這對於相對低成本的日本電影來說,則是非常重要的觀影數字。
西方影展和觀眾對於日本電影的了解,可能往往大於華語電影。
雖然是枝裕和今年拿到了金棕櫚,但獲獎的大多數仍舊是歐美導演和演員們。
每年戛納結束,各大獎項的歸屬仍然有著或多或少的爭議。都說電影節入圍是有條看不見的金線,而得獎則純憑運氣。
的確如此。但從每年的影展面孔來看,大概混個臉熟,總歸能變成拿獎的幾分籌碼了。
【版權歸作者所有 稿事編輯部整理髮布】
轉載或投稿請聯繫郵箱↓
歡迎關注微博@稿事君
等你來撩
網易娛樂出品
— END —


※小S人前豪放揩油男星人後醉酒痛哭 逗笑他人卻獨留悲傷
※張靚穎對感情孤注一擲終不敵老江湖的圓滑世故
TAG:稿事編輯部 |